山东省诸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山东省诸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山东省诸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山东省诸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山东省诸城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诸城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第卷(36分)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绰号卓越 厌恶罪恶 压根压岁钱角色/有棱有角 b拖累劳累 行伍行家 模样模仿秀奈何/按捺不住 c稽首稽查 遒劲劲敌 拓片开拓者记载/载歌载舞 d标识款识 提炼提防 干练干瞪眼银色/一望无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炽热 一刹那 饱经苍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发轫 爆发力 谈笑风生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c宣泄 走马灯 刎颈之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骄健 兜圈子 人才辈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时代言论相对宽松和自由,但“自由”不是“由自”,也应有“底线”。因为一条荒谬不堪的谣言,借助于网络和手机,可能会在一夜之间 四方。 契诃夫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也 了一些虚无思想。 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 “旱魔”成为我区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a. 流布 寄寓 降伏 b流传 寄予 降服 c流布 寄予 降伏 d流传 寄寓 降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b进入2月以来,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联合收购中国燃气一事传得纷纷扬扬,露姓担心天然气会“涨声想起,。 c.实际上,保险最怕“临时抱佛脚”,要想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加安心,你需要把自己的保障提前化、日常化,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生命和健康。 d你要问电信部门的服务热线接线生每天最厌烦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说是“接电话”,因为除了正常的求助咨询电话外,还有无数个骚扰电话,令人不厌其烦。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出神人化,常常引得观众鼓掌、欢呼。 b近日,就如何帮助微型企业走出困境的问题,国务院制定了新的文件,这个文件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c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d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你能隐藏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历史”的层次王立群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化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6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记录的历史”若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 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7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的一种另类解读。 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追捧。 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化”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 d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文君夜奔”故事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日:“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欣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掏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遵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 曰:“罪婴天谴,不可说也。”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日:“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箝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遥望故纪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节选自聊斋志异雷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士大大益贤乐 贤:贤能 b乐又益以兼人之馔 益:增加 c罪婴天谴,不可说也 婴:遭受 d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济:渡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d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 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 数人数出,列货满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 以器掬水,遍洒云间 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云鹤谦虚好学,加上好友的帮助,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夏平子染病而死,他便照顾接济已故好友的家人;后来因生活日渐困难,于是他弃文经商。 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 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 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海,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参与其中;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凑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3分) (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3分) (3)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浣溪沙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子日:“ ,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2)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 ? (王勃滕王阁序)(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五、(12分)16.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4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苟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17.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填序号)(4分)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 。 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它是借凭吊诸葛亮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一个“泪”字正是惺惺相惜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18.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 送别诗是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活着的祖先马国福 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祖先们走了,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在传统的节日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祖先们不再寂寞。 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才会安心离去。 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