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邹城市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内部讲义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一、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民族对立严重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原因:1、集中军权,削弱了战斗力2、集中行政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3、在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积贫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恩荫”法授官多)2、冗兵(对西夏和辽战争的需要;为安定社会秩序,在荒年招募流民当民)3、冗费(养官养兵,战争耗费和赔款)表现: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危主持:范仲淹、富弼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庆历五年(1045年)初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结果:失败。二、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主要措施内容作用和成效局限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开垦荒地和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清丈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青苗法在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由官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争议最大)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农民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强兵之法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有提高保马法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者给钱自购,可以免除部分赋税。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将兵法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高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管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了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时务为主,设明法科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提供了人才,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等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惟才用人最终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6、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三、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2)积极作用: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局限性: 变法存在严重不足,王安石变法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疑难解惑】1、庆历新政的失败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改革措施“太猛”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2、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明显具有偏激的特点,严重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都不佳;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封建社会初期,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封建社会中期,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性改革;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了部分调整。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王安石变法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措施被废除,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习题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上疏材料二 北宋时,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设置了平行的机构,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一人在职,一人刚去职,已经又有一个人在等待这个职位。宋仁宗时,官员总数比宋真宗时增加一倍多。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 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恩荫的机会有: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致仕荫补,官员告老退休时一次;遗表荫补,官员死时上遗表一次。功臣死后,推恩可达二十余人。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宋中期面临哪些社会问题?(使用材料原句不得分)(2)材料三中的恩荫制度产生了什么后果和影响?(3)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哪个皇帝的支持?针对北宋“国用殚竭,民力空虚”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2、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比较,有何相同点和区别?(4)三段材料作者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 (5)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3、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官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矣。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2)材料二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4)材料四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1、(1)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财政危机严重;官吏不思进取,不体察民生疾苦;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官僚机构重叠,官员人数多,出现冗官局面;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2)冗官增加,造成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过重,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2分);(3)皇帝:宋神宗(1分);措施:为了改变积贫局面,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结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北宋经济的发展。(2分)2、(1)是否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2)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他的“关心疾苦”是指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他的“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区别是材料三反对的态度更为激烈严厉。(4)没有区别。因为三人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5)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坚定的改革精神。 建议:改革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尤其要关注老百姓的利益。 改革必须使措施行之有效,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改革必须把握好时机,特别要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改革中要注意用人得当。3、(1)现象: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一暑期实习报告2025字
- 2025年4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1
- 2025年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 导游实习转正个人总结
- 大众实习个人总结
- 儿童菜单创新设计-洞察及研究
- 采集运维实习个人总结
- 保育员实习生个人总结
- 太阳能高温部件材料-洞察及研究
- 奥迪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大麻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咨询报告
- 电厂安全培训课件
- 高中数学必修一学业评价计划
- 热射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2024年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物资采购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北师大2024)
- 2025年湖南省高考历史真题(答案版)
- 银行审计培训课件
- GB/T 18204.3-2025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指标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化工业软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