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1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2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3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文中基础知识,提高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研读世界文学作品的方法。3激情投入,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修养。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经典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阅读经典作品要反复阅读,要带着敬重之心和爱心去阅读。教学难点:1、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此该如何理解?2、为什么说通过阅读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前提?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研读课文,借助“教材助读”,基本理解文章大意,能准确诵读。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赫尔曼黑塞(18771962),作家,诗人,小说家。出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荒原狼、彼得卡门青。本文是他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二、了解背景赫尔曼黑塞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法籍瑞士人。其外祖父、父亲都曾当过传教士,母亲也曾从事过传教工作。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制和扼杀人的个性。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也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但也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他为此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杰作。三、整体感知1本文阐述“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这一主题的整体思路是怎样展开的?2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3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是什么?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狭隘()麻痹()戕害()符禄()慰藉()钥匙()沉溺()给予()消遣()2选择合适的字填空。共耳欲聋聋发聩(震振)激再接再(厉励)磨时光开烟云散(消销)亲力睦盘托出(和合)斑波(澜斓)书狼贯(籍藉)3辨析下列词语。(1)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存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思考:“积累”和“积存”怎样区别?(2)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复元)思考:“复苏”和“复元”怎样区别?(3)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举足轻重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心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思考:“举足轻重”和“无足轻重”怎样区别?“痴心”和“痴迷”怎样区别?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探究案:探究点1:精句赏析1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提示: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谈阅读的?2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探究点2:文本理解1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2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探究点3:综合探究1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2关于我们是否一定要阅读经典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困惑呢?文本拓展【阅读提示:“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请认真阅读本文,你会从中找到答案。】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阅读的重要性首先是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有位文学家讲:“我们读书,书里面并没有直接讲修养、讲哲学,但是,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毫无痕迹地渗入你的身体,渗入你的生命的深处,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比如著名作家邓友梅,他几乎没有上过学,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成为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读了大量的书,是阅读改变了他。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二战期间,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和印度,哪个对你更重要?”印度当时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财富、人口、土地,应该说对英国有足够的诱惑。然而,丘吉尔回答说:“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此言令人深思。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美国人讲,全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因为美国人的财富差不多占了世界财富的1/3以上;而美国人的口袋呢?在犹太人的脑袋里。每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几乎都有犹太人。犹太人生下小孩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圣经上涂上蜂蜜,让婴儿亲口去舔,让他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犹太人对书的崇拜,差不多近乎对宗教的崇拜。犹太人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不允许把书放在脚边,而是放在枕边。再有中国文人袁枚“补读平生未见书”,陆游“闭户遍读家藏书”,苏轼“发奋读尽人间书”无不体现阅读的重要。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是一个民族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必需!面对当今社会的诱惑,面对浮躁的世事,静心阅读,也是修心修身怡情的策略,再加上读好书,悟经典,更不虚为修身之道!历史学者雷颐在中学人文读本座谈会上发言: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所读到的东西,会溶进生命,化为血液,到了大学阶段,成年以后读的,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大学者的话足以证明中学阶段阅读的重要性。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生命之花得以绚烂地绽开,他们健全的心智得以定型,独立思考的习惯得以养成,翔社会的品格得以塑造。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i)解数(xi)恪守(g)b戕害(qing)徘徊(hui)贮藏(zh)c魅力(mi)包庇(p)包扎(z)d慰藉(j)谄媚(chn)解剖(pu)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跋涉共震时髦望洋兴叹b竟争沉溺斑斓永无止境c消遣麻痹敞开震耳欲聋d窠臼部署曙光甘败下风3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我们相信读者能够全书总的精神,而不以辞害意。(2)自我意识的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3)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了a领略增强轻蔑b领会增强轻视c领会增大轻视d领略增大轻蔑有错必改【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答案:整体感知:1、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无功利目的,读书终生任务,为下文张本。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目的。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假的慰藉”。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整体思路: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获得教养要反复读经典。2、精神和心灵完善。3、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预习自测:1、ibqingljiyonjqin2、振、震、振励、厉消、销、消和、和、和斓、澜籍、藉、籍3、(1)积累。区别:积累:资金、材料、经验等方面逐渐聚集。积存:积聚储存。(2)复苏。区别:复苏:苏醒过来。复元:病后恢复健康。(3)无足轻重、痴迷。区别: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无足轻重:形容事情无关紧要。痴迷:指深深地迷恋。痴心:指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也形容沉迷于某人或某事。探究案:探究点1:1、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2、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说明真正的阅读者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探究点2:1、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2、掌握作品里的鲜活的意识和人类巨大的意识财富;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丰盈,使自己与整个人类建立起息息相关的联系;使生活更有意义。探究点3:1、观点一:读书求知要求既要“精”又要“博”。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学习需要“博”、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所以学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作深入研究。观点二:作者所主张的“精”读,是指对待经典作品而言,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但经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