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海南省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海南省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海南省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海南省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题请考生仔细阅读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及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仅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熟的中国戏曲因其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所看重,故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引导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但传统戏曲在艰难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明初朱元璋就盛推琵琶记,认为“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贵富家不可无”。究其原因,在于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价值观的引导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事实上,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如伍伦全备记以及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忠等。对这类剧作,来自戏曲批评界的评价虽然毁誉参半,但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是把“合世情,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 晚熟的中国戏曲,其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的哺育,与诗、词、文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兄弟。清代孔尚任曾言戏曲“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因此,纵观戏曲批评史,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艺术层面,传统的批评资源就像幽灵一样萦绕戏曲上。如作为批评术语的“本色”一词,起初用于批评诗文,后来用于批评戏曲。明代中后期,为克服戏曲界时文风和道学风泛滥的时弊,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或强调必须遵循宋元典范,或强调曲文质朴易懂,或强调戏曲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或强调戏曲作家的风格特色。显然,诗、词、戏曲的本色有差别。本色因文体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意涵。本色资源是传统的,挪来批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批评家主动适应戏曲形态的变化,了解并褒贬之,从而推进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在戏曲成熟之前不是没有,但为什么在戏曲批评中才得以推进深入?原因是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深刻认知。批评家知道,戏曲是代言体,关汉卿写窦娥是窦娥的口吻,写桃杌是桃杌的声调,而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在一些剧本中,批评家发现出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角色错位所致。代言体是戏曲文学的特性之一,批评家品评戏曲人物语言时就离不开代言体的内在约束。这种人物语言个性化的深入研析,反映了文学批评随着文学形态的变化而做出切中肯綮的诊断。 戏曲的成熟曾经引发文学格局的变动。而批评家应对戏曲的举措,既有惨痛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教训是中国戏曲的发展伴随着一种观念的抗争,即开明的戏曲批评家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而成功的经验是注重价值观引导并让创作者接受,在艺术层面上则是传统批评资源的激活,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网络文学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弘扬真善美。又如一些网络文学的生成方式限制了作者创造的自由,作者受点击率高低的影响随时会调整写作姿态,从而让作品生成表现为作者与读者的合谋。这种新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相应的批评概念应随之而出现。而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无疑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节选自高建旺从传统戏曲遭遇看网络文学引导,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戏曲由于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们所看重,这就使得批评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与引导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b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如伍伦全备记等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戏曲批评界对这类剧作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c晚熟的中国戏曲批评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哺育,它与中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体裁存在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内在联系。d戏曲批评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充分借鉴了传统批评资源,如用于批评诗文的本色一词后来用于批评戏曲。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明初皇帝朱元璋之所以盛推戏曲琵琶记,就是因为作者高明的戏曲创作价值观得到了他的赏识,这说明传统戏曲在艰难的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b明代中后期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本色这一传统批评资源被挪来批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区别于诗词本色的文体上的现代意义。c戏曲批评家知道代言体的戏曲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他们发现一些戏曲剧本中出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地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的角色错位所致。d戏曲批评家的成功经验是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艺术层面上激活了传统的文学批评资源,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曲批评留给后世的唯一遗产就是,把表现世态与有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忠等戏曲作品就体现了标准要求。b批评家对戏曲的了解推进了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例如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深刻认知之后,就在戏曲批评中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c戏曲批评的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网络文学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像戏曲接受价值观引导一样地接受弘扬真善美的批评要求。d网络作者与读者合谋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我们只能借鉴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去发现引导网络文学的相应批评概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伺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日:“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驰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日:“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妄动。”众信之,稍定。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而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授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以不及告。及知训死,义祖见彦能谏书,叹异,复使事知谏于润州,迁裨将。烈祖代吴,入为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候、左街使。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元宗嗣立,出为饶州节度使,徙信州,又徙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彦能好读书,在镇委文吏,颇有治称。好作诗,尝与李建勋相酬赠,建勋因燕见及之,元宗笑日:“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惰。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保大末年卒,年六十八。子珩,事后主为秘书郎、集贤校理,以文翰见知。擢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国亡,入朝,仕至兵部郎中、直秘阁、崇文院检讨,淳淡夷粹,恬于仕进。暇日鼓琴围棋,不交人事。珩孙约,亦名士,久在三馆。晚筑室润州,号藏春坞,王安石、苏轼皆尊爱之。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 【注】义祖:指徐温,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舁)的养父。朱瑾:南唐将领。摘语:私语。三馆:唐以统文馆(即昭文馆、修文馆)、集贤殿书院、史馆为三馆。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b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c。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d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孤一般指幼年死去母亲或父母双亡,文中单指父亲去世。古人成年后死了父亲或父母双亡就不能称“孤”。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其僚属由节度使辟举,上报朝廷批准。c、“卒”是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原本适用范围很广,后专指大夫死。而古代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平民百姓死称“死”。d、郎中始于战国,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在文中属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刁彦能侍奉母亲十分孝顺。他因为家贫无以奉养至亲而人仕,后来又因为要侍奉母亲而离开了王茂章。b、刁彦能遇事临危不惧。在宣州大乱之时他挺身而出,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此举深受义祖认可和嘉奖。c、刁彦能机警敏捷,有很强的预见力。在知训和烈祖的斗争中,他多次设法庇护烈祖,使其免于难。d、刁彦能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既懂得通过疏导来消除水患,又是一位被大家所熟知的文采出众的大学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5分)(2)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5分) (二)诗词鉴赏(11分) 有 叹 杜 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江东客:诗人自称。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8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9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根据提示填写相应内容(1)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 。(3)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黑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打钩。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格桑梅朵 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 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生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 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 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的热闹。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 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 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 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胜了我的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的动作再自然不过了。 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吓得我直往李大姐的身后躲。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看远处盛开的格桑花,一个部队的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的士兵,对正在修路的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 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干啥子?” 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的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雪山上的格桑梅朵,送给你。”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 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花,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的名字。我把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 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的花。” 以后的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的罐头盒。渐渐的,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 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的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兵,而是他的战友。我问他的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 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的车就翻下了悬崖” 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的,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 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 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选自2014中国微型小说年选)(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第一段描写的自然环境,写出了川藏公路线环境的恶劣,表现了“我”进藏的无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公路养护工形象,作者以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他的强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c小说以“我”睡懒觉、不出工、放任自己与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天不见亮就起来去清理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养路工人的繁忙和我的懒惰与任性。d小说以“格桑梅朵”将小说中的人物串联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紧凑,内容浑然一体,并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e“我”不愿去高原,感觉人生灰暗,后来给藏族老阿妈治病,藏族士兵给“我”送格桑花及藏族士兵的牺牲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对改变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2)为什么小说在第四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6分)(3)小说主要描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概括。(6分)(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还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 1933年9月,16岁的徐舜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毕业后到杭州笔桥飞机制造厂工作。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轰炸杭州笔桥,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1944年9月他被派往美国学习航空,参加了fd-i飞机的设计工作,学成回国后从事运输机设计等工作。1949年春,徐舜寿所在的南昌第二飞机制造厂被迫迁往台湾,他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来到已经解放的北平,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建设。 建国初期,中国的航空工业极其薄弱,为摆脱这一落后局面,1953年国家把航空工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周恩来总理为航空工业提出了“有修理到仿制,再到自行设计”的战略发展方针。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在沈阳创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首批受命组件飞机设计的有徐舜寿、顾诵芬、陈一坚等,同时还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百名科技人才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未设计飞机设计。徐舜寿被任命为设计室主任。 当时空军学校普遍使用的螺旋桨、后三点起落架式的雅克-11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为了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经过反复思考和仔细分析论证,徐舜寿认为,第一架飞机应当是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后定名为歼教1飞机)。这不仅是培养新飞行员的需要,也是新中国射击队伍建设的需要,况且,中国初步积累了生产、使用和维修飞机的经验,并成功仿制了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高亚音速战斗机;同时,我国已经具有制造喷气歼击机的工业基础。 徐舜寿很重视苏式飞机的研究,到任后也倡导设计人员认真研究苏联各类型号的飞机和各种技术手段,而他的设计思路并没有被苏式飞机框住,他的想法是“学习苏联,参考英美”,稳步前进。因而,他在后来歼教1的设计中,选用了美英的两侧进气方式,而没有沿袭苏联传统的机头进气方式。这种两侧进气的布局先后被用到我国的强5飞机以及一系列新的战斗机上,后来苏联自己设计的飞机也改用了两侧进气。 1958年7月26日,正式试机。首飞成功后,叶剑英元帅特地从北京赶到沈阳参加了歼教1的庆功会,并观看课歼教的精彩飞行表演。 这一年大跃进开始,飞机设计室曾提出设计超音速歼击机的设想,初始方案尚比较实事求是:马赫数1.4,升限18000米。由于形势变化,飞机设计指标一路攀升:马赫数急剧上升至1.8,2.0。看到不尊重科学规律的种种现象,徐舜寿大胆直言: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研制这一种飞机的条件。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他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徐舜寿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1、初教6、强5、歼6、轰6、运7伍修权将军曾撰文回忆他:“生于江南水乡,为了发展我国航空工业,足迹遍及全国,并且长期生活在北方,每次调动,他从不讲条件、地点,往往只有一句话,只要搞飞机,到哪儿都行。” 解放初期,国内有关飞机强度计算方面的书籍很少,1953年,四局的情报资料部门新到了俄文版本飞机强度学,徐舜寿看到后,当即着手将其翻译出来,供我国航空院校和飞机设计部门使用。设计室成立初期,飞机设计资料奇缺,徐舜寿要求设计人员收集当时国内已有的苏联米格和雅克飞机的各种资料,每次有人去北京出差,他都会嘱托购置和预定美英等国的航空期刊、书籍,引导青年技术人员不断学习。 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他把能请来的专家都请来,给设计人员授课,传授飞机设计的经验。文革中他逼写汇报材料时这样写道:开始设计歼教1以后,经常请些教授来讲课,我当时在心里是有一张名单的:风调试验,气动力学,操纵稳定,结构强度等等“徐舜寿故意隐去了这些专家的姓名,显然担心这些人受到了牵连。据顾诵芬院士回忆,这些隐去的人都是我国出色的专家、教授。 (摘编自张盛秋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等)相关链接: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当得知部分年轻工程技术人员被牵连时,徐舜寿在党的回忆上坚决反对把一批离校不久的年轻人化为右派,担心飞机设计事业会陷于瘫痪。而后,徐舜寿被认为有“右倾思想”而遭到批判。(百度百科)2.在徐舜寿的领导下,飞机设计室成为培养飞机设计师等等摇篮。后来我国建立了多家飞机设计结构,其技术骨干几乎都来自这个飞机设计室。这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如顾诵芬、屠基达、管德、陈一坚等。(周日新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奠基人徐舜寿)3.在飞机设计与航空理论的研究上,徐舜寿和吴大观都是我的导师、楷模(陈一坚陈一坚自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抗战时,日军进攻上海轰炸笕桥,具有航空背景的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这种爱国情怀一直激励着他为中国航空事业做贡献。b.为改变我国航空工业落后的局面,国家高度重视飞机设计室的创建,把它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并各地调集了近百名飞机设计人才。c.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飞机,并不是对现成飞机的模仿,而是在收集、研发国外飞机资料的基础上,优选技术手段,形成自己的方案。d.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能力,完成歼教1飞机的设计,徐舜寿亲自翻译了俄文版飞机强度学,还请专家来设计进行指导。e.凭着年轻人的热情,设计室成立不到两年,便在1958年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开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2)徐舜寿为什么认为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飞机“应该是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请简要分析(6分)(3)作为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在航空事业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说,徐舜寿是他的“楷模”。徐舜寿哪些方面的表现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卷 表达题(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一切看似那么_,但却是那么合情合理。据韩联社报道,27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称,朝鲜否认22日晚向韩国巡逻舰附近发射炮弹的说法_ 。有人把香灰说得像仙丹一样,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实在是_ 。a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b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荒谬绝伦c荒谬绝伦 荒诞无稽 荒诞不经 d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1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们要正告陈水扁,立即停止在葬送两岸和平、合作双赢的邪路上一意孤行,不要再给台湾同胞和两岸关系带来更大的破坏。b.wyse公司最近推出一种数字酒店客房系统,由客房中的智能网络电视和后台的软件平台及服务器群组成,为饭店经营者创造了更多的商机。c.人们注意到:h5n禽流感病毒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突变能力,也已经发展到造成包括猪、老虎、猫、人类等哺乳类动物以及鸟类感染的能力。d.建设新农村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作为保护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 ; 。a无艺而有道,那是空洞的理论;无道而有艺,艺则无精、无神b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c无道而有艺,艺则无精、无神;无艺而有道,那是空洞的理论d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书香家庭”,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的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改变人的一生。“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17、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五、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1(3分)c(用“中国戏曲批评”偷换原文“中国戏曲”。)2(3分)d(前后嫁接,“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是惨痛的教训。)3(3分)c(a错“唯一”偷换了原文的“重要”;b错在“了解”改变了原文“了解与褒贬”的范围;d错在“只能”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给予我们有益启示”。)4c5a少而无父为“孤”。6d “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中的“学士”是古代官名,并不是“文采出众的大学士”。7(1)义祖听说之后嘉奖他,让他担任军校,到广陵侍奉自己的儿子知训。(译出大意给 2分;“嘉”“以为”“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2)当时权贵们在一起聚会饮酒,有的人披头散发,袒胸露腹,(如果)刁彦能在席,(大家)就都会恭谨庄重。(译出大意给 2分;“或”“坐”“肃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8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2分)第三联中,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4分)9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3分)10、(1)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1、(1)b(3分)a(2分)(2)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照应了后文藏族老阿妈的生病及士兵的感谢。(3)怨恨:卫校毕业,“我”被父亲强行送到川藏公路线上,内心十分怨恨。任性:“我”来到道班,睡懒觉,放任自己。空虚烦闷:不主动工作,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感动:“我”救过藏族老阿妈,受到她儿子藏族士兵的送格桑梅朵的感谢。震动:藏族士兵牺牲使“我”内心震动。醒悟:藏族士兵的牺牲、李大姐的话使“我”领悟到工作的重要、人生的意义。(4)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我”的情感及思想转变的过程。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感动。表现了川藏线养路工人及牺牲的藏族士兵使“我”醒悟转变。小说中的 “格桑梅朵”也是我思想转变的媒介物。示例二: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小说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献身事迹。小说最后两段卒章显志,揭示了养路工人的工作意义:给藏区人民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讴歌养路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小说中的“格桑梅朵”象征了养路工人给藏区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示例三: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