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5.doc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5.doc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5.doc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5.doc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一、赵普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1)普少习吏事( ) ( ) (2)及为相(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 ) (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 )(5)寡学术( ) (6)既薨( ) (7)复奏( )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1)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今义: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译: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3)普明日复奏某人。译:(4)碎裂奏牍掷地。译: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可爱者甚蕃( ) 陶后鲜有闻( )亭亭净植( ) 濯清涟而不妖( )2、翻译下列句子。(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 ) 亵玩 ( ) 宜乎众矣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 不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三)(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四)(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文言文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 莫能肖也 ( )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b)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三、课外阅读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河东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中济,船破,皆游( ) (2)曰:“何不去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永之氓咸善游。翻译: (2)汝愚之甚。翻译: 3、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和的描写方法。(4分)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4分)2010年中考总复习七(下)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一、赵普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l gu h qi hng xn w chu d d zhu)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1)普少习吏事 (熟悉) (年轻) (2)及为相 (等到)(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曾经) (担任) (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才)(终于)(5)寡学术 (少) (6)既薨 (已经) (7)复奏 (又)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1)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任何一天的第二天) 今义:(今天开始的第二天。)(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4.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译:明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赵普)。(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3)普明日复奏某人。译:第二天赵普重新奏请任用此人。(4)碎裂奏牍掷地。译: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可爱者甚蕃 (多) 陶后鲜有闻 (少)亭亭净植 (树立)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2、翻译下列句子。(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 (多)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宜乎众矣(应当)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不同: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默写题每空1分,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三)(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3)陶后鲜有闻(听说)(4)待到山花烂漫时(等待;等)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四)(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文言文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亭亭净植(树立) 陶后鲜有闻(少)而名之不可(说出) 莫能肖也 (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b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三、课外阅读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