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 黏膜接触某些刺激物或过敏物后 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皮肤炎症反应 临床可分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慢性累积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刺激物或过敏物可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原发性刺激物是指具有强烈刺激性 如强酸 强碱 或毒性的物质 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 某些物质 如肥皂水 去污剂 虽然刺激性较小 但如果人体皮肤长期 反复暴露在该类物质中 在接触部位也可发生皮炎 2 接触性致敏物通常为低分子的化学物质 如染料 生漆 塑料 汞或外用药 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 只有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该类物质后 经过一段潜伏期 接触性致敏物由半抗原演变为全抗原时使机体致敏 此时 若再次接触同一种致敏物 接触部位经12h 48小时即发生变态反应性皮炎 多属于 型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1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1 急性型 为接触强烈刺激物 强酸 强碱 后 接触部位即出现红肿 水疱甚至大疱 表皮坏死 2 慢性累积性接触性皮炎 为长期反复接触较弱刺激物 肥皂水等清洁剂 引起 表现为皮肤干燥发红 继之皮肤红肿 发热 并出现丘疹 水疱 糜烂和苔藓样变 2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在接触致敏原后 经过一定潜伏期 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皮损 轻者为红斑 丘疹和丘疱疹 重者局部红肿明显并有水疱 大疱 糜烂和渗出 皮损仅局限于被接触部位 其大小 形态与接触物相一致 但亦可因搔抓或其他原因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发病 甚至可泛发至全身 自觉症状有瘙痒 灼热感或胀痛感 少数严重病人可有全身反应 如发热 畏寒 恶心及呕吐等 该病有自限性 去除病因并经适当处理后1 2周痊愈 但如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再发 若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 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辅助检查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可靠而简单的方法 处理原则 寻找病因 脱离接触 积极对症处理 1 局部治疗皮损早期用炉甘石洗剂 皮质类固醇糊剂或霜剂 有糜烂者应用3 硼酸溶液湿敷 若有大疱者需抽除疱液后再作湿敷 2 全身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组胺药 严重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 一般情况 病人的性别 年龄 婚姻 职业 个人嗜好 与皮损发生的关系 如女性皮疹的发生常与接触化妆品有关 皮损多位于脸部 化工厂的工人多因接触染料或塑料等而致病 皮损多位于暴露部位如手 头面和颈部 2 有无接触明确或可疑的刺激物或过敏物史 1 是否接触过动物的皮毛 包括羽绒制品 或被昆虫刺伤 2 是否接触过某些植物性物质如生漆 荨麻 无花果 银杏或芒果等 3 是否接触过某些化学物品如香水 染发剂 清凉油 红汞 磺胺粉 农药 橡胶或塑料等 3 治疗经过 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 用过何药或做过何处理 效果如何 4 既往史 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史 5 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类似病患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2 身体状况 1 皮肤 接触部位的皮肤有无红斑 丘疹 水疱 大疱 坏死或溃疡 皮损范围大小与接触物的关系 局部有无瘙痒或烧灼感 2 全身 有无发热 畏寒 恶心及呕吐 3 辅助检查 斑贴试验是否找到接触性致敏物 3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对暴露部位皮损及对外表影响的心理承受程度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常见护理诊断 问题 1 睡眠型态紊乱与皮肤瘙痒不适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与皮损和搔抓有关 3 自我形象紊乱与暴露部位的皮损有关 护理目标 1 瘙痒不适减轻 睡眠得以改善 2 病人未发生感染 3 能用语言表示对外表的接受 护理措施 1 减轻瘙痒不适 1 局部降温 如减少被盖与衣物 或局部使用冷湿敷 以降低神经对痒的敏感性 2 安排一些分散病人对痒的注意力的活动 3 根据医嘱给病人局部使用止痒剂或全身应用抗组胺药 镇静剂或静脉注射l0 葡萄糖酸钙溶液等药物 以减轻瘙痒 2 加强对皮损部位的护理 1 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剪短病人指甲 嘱其勿搔抓 烫洗及其他刺激皮肤的行为 2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局部用药 若出现糜烂 渗出或伴继发感染迹象时 应按医嘱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3 心理护理关心和同情病人 注意他们的心理反应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谈话与交流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告诉病人形象的变化是暂时的 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评价 1 瘙痒是否减轻或消失 能否正确 及时地用药 2 继发感染是否得到预防 3 病人是否了解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1 积极寻找致病因素 避免接触已知的致病因素 2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食物及酒等 3 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4 穿质地柔软的棉质衣物 5 正确和持续用药 第二节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皮肤病 可累及表皮及真皮浅层 病因 比较复杂 不易查清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内因个体的过敏体质为主要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 如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 劳累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 如月经紊乱 妊娠 肠道寄生虫 慢性感染病灶 如扁桃体炎 慢性胆囊炎 也可使湿疹加重 2外因包括生活环境 如日光 炎热 干燥等 食物 如鱼 虾 蛋等 吸入物 如花粉 屋尘螨 微生物等 动物皮毛和某些化学物质 化妆品 肥皂 染料 人造纤维等 临床表现 湿疹可分为急性 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1 急性湿疹好发于四肢躯侧 手部 面部 外阴及乳房 呈对称分布 皮疹为多形性改变 在红斑的基础上有针头大小的丘疹 丘疱疹或水疱 集簇成片状皮损边缘不清楚 水疱破后出现糜烂渗出明显 干燥后形成痂屑 病程一般约1 2个月 若未痊愈则进人亚急期 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 2 亚急性湿疹 由急性期演变而来 表现为红斑 丘疹 水疱 局部呈暗红色 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 皮损边缘清楚 病程约3 6个月 亚急性湿疹 3 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 皮损局限 对称 境界清楚 呈暗红色 浸润肥厚 表面粗糙呈苔藓化 病程可达数月数年 慢性湿疹 辅助检查 可做斑贴试验或真菌检查排除接触性皮炎或真菌感染 处理原则 努力寻找发病原因 去除致敏因素 避免过度搔抓和其他有害因素的刺激 通过外用和内用药物治疗 达到抗炎 止痒的目的 1 局部治疗 急性期仅有红肿 丘疹水疱者 用炉甘石洗剂 有红肿渗液者 用3 硼酸溶液冷湿敷 渗液减少后换用氧化锌油和皮质类固醇激素霜 亚急性期选用皮质类固醇乳剂 糊剂 慢性期可选用软膏 硬膏或涂膜剂 2 全身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 如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 影响睡眠时可加用镇静安定药 如地西泮 异丙嗪 亦可用非特异性脱敏疗法 10 葡萄糖酸钙10ml加维生素C1g静脉注射 每日1次 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一般不主张使用皮质类固醇 只有经多种疗法疗效仍不佳的急性泛发性湿疹病人 可短期服用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 一般情况 病人的性别 年龄 婚姻 职业 个人嗜好 2 湿疹的病因和诱因1 有无与遗传因素相关的过敏体质 有无相同的反复发病史 2 有无影响神经 精神的因素 如精神紧张 忧郁 失眠及过度疲劳等 3 是否接触过致变态反应的食物 如鱼 虾 蛋 奶制品 吸人物 如花粉 尘螨 羊毛和羽毛等 化学物品 如化妆品 肥皂 合成纤维等 等过敏源 4 有无慢性病灶感染 代谢和内分泌紊乱 末梢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等其他相关因素 3 皮疹发生的时间 有无伴随症状如疼痛 瘙痒 烧灼感 4 治疗经过 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 用过何药或做过何处理 效果如何 5 既往史 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 发病前有无精神紧张与失眠 内分泌疾病 肠道寄生虫 慢性扁桃体炎等病史 6 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类似病患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2 身体状况 1 皮肤情况 皮损的部位 如是否好发于四肢屈侧 手部 面部 外阴及乳房等处 是否对称分布 有无红斑 丘疹 水疱 糜烂和渗出 有无苔藓样变 是否有剧烈瘙痒 2 全身情况 有无因继发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3 辅助检查 斑贴试验或真菌检查是否呈阴性 3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是否由于皮损的反复发作 长期不愈以及剧烈的瘙痒而感到忧郁和焦虑 对治疗失去信心 其程度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 病变的长期存在使得病人情绪低落 而忧郁的情绪又加重病情 所以护士应热情关心病人 主动与其交流和心理沟通 让病人了解湿疹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消除其精神紧张 能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 减轻瘙痒不适 1 消除刺激因素 2 告知病人在瘙痒时 避免用热水烫洗 碱性肥皂洗涤及过度搔抓 3 根据皮损性质局部应用止痒的药水 乳剂 油膏等处理 使病人的瘙痒不适减低到最低程度 4 按医嘱给予抗组胺药和镇静剂 促进睡眠 3 预防继发性感染 1 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2 加强对皮损部位的护理 对有糜烂 渗出者 为防止和控制感染 可根据医嘱在外用药中加入抗生素后局部使用 护理评价 1 病人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情绪是否稳定 2 瘙痒是否减轻或消失 睡眠是否得到改善 3 皮损是否缓解或消退 有无继发感染 健康教育 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注意劳逸结合 2 饮食应清淡 多食新鲜蔬菜 水果 少食或不食辛辣食品及海鲜 3 选用柔软 宽松的棉质内衣 4 用药期间 应耐心坚持 按时用药 直至痊愈 第三节药疹 药疹 又称药物性皮炎 是指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 引起的皮肤 黏膜的炎症反应 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的局部症状 重者可累及人体各个系统 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 常见的过敏药物有以下几类 1 抗生素类 以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最多见 2 解热镇痛类药 以吡唑酮类 水杨酸类较常见 3 镇静 安眠类药及抗精神病类药 如苯巴比妥钠 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 4 血清制剂及疫苗 如破伤风抗毒素 5 磺胺类 多见于长效磺胺 6 中药 如板蓝根和丹参等 发病机制 药疹的发病机制一般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大类 其中主要是变态反应 1 变态反应大多数药疹的发生由变态反应引起 包括IgE依赖型 细胞毒型 免疫复合物型及迟发型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所致药疹的特点有 1 潜伏期 一般首次用药后4 20天 再用该药则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 2 皮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 与用药量无一定相关性 3 皮损的形态多样 一个人对一种药物在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或相同的药疹 4 当机体被某一药物致敏后 可引起交叉致敏或多元致敏 5 抗过敏药物 如皮质激素 治疗有效 2 毒性作用药物用量过大 持续用药时间过久或因肝肾功能障碍可致药物蓄积 产生毒性作用 如碘化物 溴化物等引起的痤疮 3 光感作用当某些药物 如磺胺类 四环素类 酚塞嗪类 氯丙嗪 口服避孕药或中药补骨脂等进人人体后 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引起药疹 其发病原理可分为光变态反应和光毒反应 临床表现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原因不明的红斑 丘疹 风团或全身瘙痒等症状 应考虑药疹可能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固定性红斑型较常见 好发部位 好发于口唇 口周 龟头等皮肤 黏膜交界处 肢端及躯干也可发生 皮损特点 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 单个或数个 境界清楚 分布不对称 重者在红斑上可发生水疱或大疱 糜烂和渗出 停药后1 2周皮损痊愈 有色素沉着斑 若再用同类药物 在原皮损处发生同样皮损 但范围可扩大 数目可增加 局部有灼热 刺痛 瘙痒等感觉 一般无全身症状 固定红斑型药疹 2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最为常见 约占全部药疹的3 4 皮损特点 麻疹样药疹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斑疹或斑丘疹 分布对称 可泛发全身 猩红热样药疹为面 颈部的小红斑 并迅速向下扩展至全身 本型药疹的皮损酷似麻疹或猩红热 有畏寒 发热等全身症状 但没有麻疹或猩红热的其他表现 麻疹样药疹 3 荨麻疹型较常见 皮损特点 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 部分病人有血清病样症状 如发热 关节疼痛 淋巴结肿大 血管性水肿等 4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属重型药疹之一 发病急骤 皮损特点 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 继之在红斑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 糜烂面 或形成大面积表皮松解坏死 坏死表面呈灰红色 坏死的表皮稍经摩擦即可脱落 留下疼痛的剥露面 似浅二度烫伤 尼氏征阳性 口腔颊粘膜 眼结膜 呼吸道粘膜或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 溃疡 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病人表现为畏寒 高热 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因感染 肝肾衰竭 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而死亡 5 剥脱性皮炎型亦属重型药疹 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 发病呈进行性加剧 皮损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 肿胀 伴有糜烂 渗出和结痂等 经10天左右皮肤红肿消退 全身开始出现叶片状脱屑 手足部位呈手套或袜套样剥脱 重者可有毛发和指 趾甲脱落 可累及口腔黏膜和眼结膜 甚至出现内脏损害 病人伴有高热 畏寒等全身症状 可伴有支气管肺炎 中毒性肝炎 也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6 多形红斑型 皮损特点 为黄豆至蚕豆大小 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 丘疹 中心颜色加深 呈虹膜状损害 常出现水疱 好发部位 皮损多发生于四肢屈侧 呈对称性分布 重症者皮损可泛发全身 在红斑上可出现大疱糜烂和渗出常伴有口 眼 肛门等黏膜部位的糜烂 可有剧烈疼痛 并伴有高热以及肝 肾功能损害和继发感染 辅助检查 药物过敏试验 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类 1 体内试验体内试验包括皮肤试验和口服药物激发试验 这些试验应在皮损消退半个月以后进行 有一定危险性 应慎重 2 体外试验安全性高 包括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和琼脂弥散试验等 处理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促进体内药物排泄 对症及支持治疗 防治并发症 1 局部治疗 1 面积广泛 无糜烂的药疹 可用大量单纯扑粉或5 硼酸扑粉撒于皮损与床单上 2 有糜烂 渗液者 用3 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 3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 可外涂乳剂 以保护皮肤 4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者 应抽去疱液 尽量采用干燥 暴露疗法 2 全身治疗 1 轻型药疹 皮损少者 可停药观察 皮损多可自行消退 皮损较多 瘙痒明显者 可给予抗组胺药 维生素C 10 葡萄糖酸钙等 2 重症药疹 应及时抢救 以降低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1 皮质类固醇 应早期 足量使用 如氢化可的松每日300 400mg 经静脉滴注 或地塞米松每日10 20mg 分2次静脉滴注 病情应在2 3天内控制 否则需加大剂量 待临床症状控制后3 5天开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2 防治继发感染 如并发感染 应选用与致敏药物结构不同的抗生素或较少发生过敏的抗生素 如红霉素或林可霉素 3 支持疗法 由于皮损广泛 渗出较多 常造成低蛋白血症 水电解质紊乱 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可输血浆200 400ml 或人体清蛋白l0g 隔日1次 连用4 5次 根据病情每日输液 促使致敏药物排泄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 一般情况 病人的性别 年龄 婚姻 职业 2 药疹的病因和诱因1 病人有无变态反应性体质 2 是否服用过易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 3 是否未按医嘱用药 造成用药剂量过大 时间过长 4 病人有无肝 肾功能不全 3 皮疹发生的时间 有无伴随症状如疼痛 瘙痒 烧灼感 4 既往史 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史 5 治疗经过 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 用过何药或做过何处理 效果如何 2 身体状况 1 局部 皮损的部位是否常发生在同一部位 皮疹是否为多形性 数量 是局限在一处还是泛发全身 是否有口腔白斑 有无尼氏征阳性 脱屑的程度 是否呈大片状 有无瘙痒 程度如何 2 全身 有无畏寒 发热 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 腹泻 血尿等全身中毒症状 3 辅助检查 药物过敏试验是否发现可疑的致敏药物 3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对所患疾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心理承受能力 能否积极面对和配合诊治 常见护理诊断 问题 1 焦虑与恐惧与发病突然 病情较重和担心预后有关 2 潜在并发症 水和电解质紊乱 肝肾功能障碍 3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药疹引起瘙痒有关 护理措施 1 提供关心和安慰多与病人交谈 鼓励病人表达自身感觉 回答和尽量解决其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 使病人了解药疹的愈合过程 减轻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惧感 鼓励病人多饮水 促使体内的致敏药得以排出 2 加强护理 预防并发症 1 重症监护 重危病人最好为单人病室 室内保持清洁卫生 定时消毒 及时更换污染的物品 各项操作必须按无菌原则进行 2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定时测体温 血压 脉搏 呼吸 尿量 并注意监测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变化以及肝肾功能 3 注意营养素的补充 给予高蛋白质 高热量 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饮食 配合支持治疗 提高全身防御能力 4 加强皮损的局部护理 面积较大的药疹 应保持皮损部位的干燥 若有脓性渗出物时 应及时清洁创面和加强护理 5 加强结膜及黏膜损害部位的护理 眼部受累时 需定时滴眼药水及涂眼药膏 以防结膜粘连 口腔黏膜如有破损 应多漱口并做好口腔护理 鼻腔受累时则涂擦抗生素软膏 6 预防压疮发生 经常协助病人翻身 身体各受压部位的皮肤可适当按摩 并垫以海绵垫或气垫 3 减轻瘙痒不适 1 根据医嘱应用抗组胺药或10 葡萄糖酸钙等控制皮疹和缓解瘙痒 2 劝告病人尽量避免搔抓 引导病人分散注意力 如看书 看报 听音乐或聊天等 以分散对药疹部位的注意力 护理评价 1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 是否了解引起药疹的药物名称和相关知识 2 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有无发生并发症 或并发症是否得到及时处理和护理 3 瘙痒是否缓解 皮肤是否完整 健康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肿瘤介入宣传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交通控制设备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环氧地面低速抹光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档案管理高级职称竞聘
- 蜗牛进食行为科学探究活动
- 集团营销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温州鱼片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洋甘菊抗敏爽肤水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橡胶减震皮带轮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情侣睡袋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危大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 2025年唐山市“三支一扶”招募高校毕业生招聘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道路顶管施工方案
-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卡环与观测线课件
- 戥称的介绍讲解
- 云原生测试实践-洞察分析
- 艺术展览舆情处置方案
- 灯笼课件教学课件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第3课时 5、4、3、2加几》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