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10 教材中的基础实验.doc_第1页
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10 教材中的基础实验.doc_第2页
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10 教材中的基础实验.doc_第3页
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10 教材中的基础实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中的基础实验1.(2012广东t3,4分)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乙含有淀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2. (2012安徽t1,6分)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率色的细胞质c. 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 经苏丹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应用,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细胞质应该被染成红色,细胞核应该被染成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经苏丹染色,看到的应该是脂肪,而不是蛋白质。3. (2012福建t2,6分)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来选项方法与结果结论或观点a观察到植物铜鼓哦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来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d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本题以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作为背影材料,考查生物学史上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重要结论。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a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b项中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c项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在叶绿体。d项说明s型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4. (2012上海t3,2分)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淀粉:碘液,蓝紫色 b还原糖:班氏试剂,红黄色c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 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答案:d解析: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但呈紫色。本题考查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鉴定所用的试剂及对应的颜色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不大。5. (2012上海t17,2分)图6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a红色 b黄色c绿色 d紫色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了实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分离、不同色素带表示的色素种类及其颜色等,要求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难度中等。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在纸层析上,从上往下(距离点样处由远到近)的色素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而从图6可看出来,胡萝卜素、叶黄素明显高于叶绿素a、叶绿素b,故叶片呈黄色,b正确。6. (2012山东t4,6分)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应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起到解离作用,从而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且该过程使细胞死亡,因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不同,是我们判断细胞所处各时期的依据,在末期细胞内能观察到细胞板,但不能观察出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的过程;染色时常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而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7. (2012江苏t15,2分)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 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 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答案:c解析:解离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压片使细胞分散开,a正确;低倍镜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b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c错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便于在分裂期观察,d正确。8. (2012江苏t18,2分)下列关于“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 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b. 将 dna 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c. 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 dna 的提取d. 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 dna 获得量减少答案:c解析: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不能增加dna的溶解度,a错;将 dna 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中变蓝,b错;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可破坏dna,而影响dna的提取,c正确;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并不影响dna的含量,而在粗提取时,缓慢撑拌有利于dna附着,d错9. (2012江苏t19,2分)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脂肪的组成单位是脂肪酸和甘油,糖原为非还原性糖,核酸包括dna和rna,甲基绿染液只能使dna染色,所以唯有正确。1. (2012安徽t29,10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a b线粒体c d酵母菌e f葡萄糖- +- + +丙酮酸+ -+ - -氧气+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 ,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 ,根据试管 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 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答案: (1)c、e a、b、f b、d (2)线粒体内膜 能解析:(1)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由题可知,a试管中没有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该过程是在线粒体内膜进行的,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能继续进行。2. (2012全国t33,8分)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在a、b、c、d、e5支使观众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 。(2) 。答案:更正:将5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理由: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70时,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