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1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课堂检测达标训练巩固反馈 知识点二内阁的出现 教材问题解答 内容索引 知识点三军机处的设立 宰相制度的废除 知识点一 1 背景 1 明初在中央设 由统辖六部 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 明太祖认为权势过重 妨碍的高度集中 会导致社会动荡 2 措施 1 1380年 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 2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以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负责 3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 历史叙述 中书省 左右丞相 丞相 皇权 胡惟庸 六部 皇帝 丞相 3 影响 1 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关键点拨 思维点拨 深度点拨 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直到被废除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朝废除丞相 虽然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但是导致了一人独尊 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 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明朝的衰亡 宰相制下 宰相的地位是 百官之首 内阁制下 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者 本身并无决策权 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 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而非制度设置的授权 探究点宰相制度的废除 史料实证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 汉 唐 宋因之 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 设五府 六部 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 明太祖 罢丞相始也 答案 答案措施 废丞相 理由 丞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 作用 加强了君主专制 思考 1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其理由是什么 起了什么作用 2 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答案 答案宰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废除宰相后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 加剧了政治腐败 内阁的出现 知识点二 1 原因 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 政务繁多 2 过程 1 奠基 明太祖设置作为侍从顾问 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 2 确立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 入值 开始参与的决策 内阁 由此出现 3 发展 明宣宗时 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4 全盛 张居正任首辅时 大权尽归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历史叙述 殿阁大学士 政事 文渊阁 机密事务 票拟权 内阁 3 评价 1 性质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机构 2 原因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 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的批红 中央一级 内侍 皇帝 解读与点拨 思维点拨 票拟 批红 票拟 也称票旨 条旨 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 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 供皇帝参考采用 皇帝用朱笔批示 称 批红 也称 朱批 在明成祖时 批答出自御笔 未尝任之他人 而明中期以后 内阁大臣便拥有了票拟的权力 说明内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 但票拟是否算数 还得取决于皇帝的 朱批 明代内阁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与历代在政治制度上不断压抑相权以尊君权的总趋势相符合 是皇权取得对相权彻底胜利的结果 探究点内阁的设置及认识 材料人尝谓辅臣 内阁大学士 拟旨 几于擅国柄 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 帝一一省揽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 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 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 谯让随之矣 众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思考 1 根据材料 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 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 无不惴惴惧者 答案机构 内阁 原因 阁臣拟旨 皇帝亲自批改 惟恐不符帝意 史料实证 答案 2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吗 为什么 答案 答案不是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内阁首辅不具有宰相的权力 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 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军机处的设立 知识点三 1 背景 1 设内阁 置六部 清初承明制 设内阁 置六部 负责 2 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 之上 3 设南书房 康熙为扩大皇权 在宫内设南书房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和三足鼎立 集权于皇帝 2 设立 1 目的 办理西北军务 2 组成 时 设立军机处 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历史叙述 奏章票拟 南书房 内阁 六部 雍正帝 3 职能 1 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 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 经皇帝审批后 传达给和地方官员执行 跪受笔录 中央各部 4 影响 1 军机处的设置 提高了 2 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加强 进一步得到巩固 行政效率 中央集权 深度点拨 概念辨析 重点精讲 思维点拨 易错提醒 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机构 但它始终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 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 军机处的设置 标志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区别明朝的内阁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 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 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 清朝军机处则纯粹是一处秘书机构 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 执行皇帝的决策 决策权完全在皇帝手中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清朝 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 军机大臣对皇帝唯命是从 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 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随着军机处的设置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 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 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 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 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 难免出现失误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应看作是封建统治巩固的表现 实际上 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恰恰代表着封建统治的衰落 因为它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探究点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材料一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保直 官吏值班 者多虑漏泄事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 重臣 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 檐曝杂记 军机处 史料实证 思考 1 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 答案直接原因 为用兵西北 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原因 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职权 承旨 出政 答案 材料二 清代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天子无日不与 军机 大臣相见 无论宦寺 宦官 不得参 即承旨诸大臣 军机大臣 亦只供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答案处理全国机要事务 保密性强 军机大臣权力有限 主要是承旨 缮撰 传述 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答案 2 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史论总结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 1 原因 明清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 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 2 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 而内阁 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举措 内容详尽而全面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监察 司法 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 大明律 的制定 特务统治的加强 八股取士的推行 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 并且走向反动 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 自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 终因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被废除 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的皇帝是a 汉高祖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太祖 解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并规定以后不许再设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2 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 昭代本无相名 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 下委之六部 这位大臣是a 秦代的三公b 唐代的三省长官c 明代的殿阁大学士d 清代的军机大臣 解析据材料 昭代本无相名 吾侪止供票拟 可知当时已经废除了宰相 同时这位大臣拥有票拟权 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故选c项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3 明朝自宣德以来 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 太皇太后委政内阁 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 交皇帝裁定 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a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解析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中央机构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 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b d两项表述错误 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4 清朝某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该机构是a 内阁b 军机处c 理藩院d 尚书省 解析清朝雍正帝时期为应对西北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唯命是从 跪受笔录 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5 史学家钱穆指出 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 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 南书房 其意是指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 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 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 解析材料的描述意指军机处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 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 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6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 中央机构有所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2 3 4 5 6 图一明代政府图二明代政构架 改制前 府构架 改制后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 而丝纶出纳 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 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表序 1 根据材料一 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要仔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变化 图一中皇帝下面有丞相 而图二中皇帝下面则无丞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 第二小问要从废丞相的目的入手来回答 答案时间 明太祖时期 原因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 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 盖隐然执政之府 的评价 为什么 解析 时间 及 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关于评价 要理解题中观点 此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 此观点错误 原因 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分析 答案时间 清朝雍正帝时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不同意 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 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3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 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解析由废丞相到设军机处 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 即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 1 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答案不同意 他的观点有些片面 答案 2 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 究竟有何利弊 答案利 中国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君主专制的强化 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有利于社会安定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弊 中央政治制度是全国政治的枢纽 宰相是君主最有力的助手 所以历代的治乱与宰相贤劣有密切关系 明代自废除宰相后 贤能之士再难发挥辅弼作用 加上宦官乱政 阁臣争权 使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 探究学习总结 答案 1 内阁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 保证了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牵制作用 2 军机处的设立 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 能快速处理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