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王安石变法学案(1).doc_第1页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王安石变法学案(1).doc_第2页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王安石变法学案(1).doc_第3页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王安石变法学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王安石变法学案【考情分析】考纲课标王安石变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课前预习*基础自测】1、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的目的?性质?2、熟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富国、理财之法(经济)-目的、6点措施及对应作用、共同作用省兵、强兵之法(军事)-省兵与强兵措施及目的、作用取士之法(三个改革)-目的、3点内容、作用3、辩证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5、【拓展】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课堂探究】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若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l)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所引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由此,你认为史料选择或运用应注意思什么?(4分)【有效训练】1、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 c d2、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铲除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 c. 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一 d. 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富国强兵 3、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百姓)。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变法时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ab c d4、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保马法 d募役法 5、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6、“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 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 )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8、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9、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 b. c. d.【注】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1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11、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12、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健,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3、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4、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15、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16、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这说明( ) a.强化国家机器才能保障改革的进行 b.改革必须强化中央集权 c.政治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 d.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增加官吏数量17、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 )a触动保守旧官僚的利益 b后期失去皇帝支持c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 d用人不当 18、材料一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还有哪些因素?(4分)【课后拓展*能力提高】19、【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都用“社会主义”一词来指称王安石的新法。我们可以肯定,一种社会公正和有时甚至是平均主义的理想鼓舞着10-12世纪知识分子与农民中的某些阶层。但同样也显而易见,王安石的目的绝不在于对社会和政权的基础提出质疑。影响他的是一些自由化观念和行政官吏的那种注重实际的思想。在他看来,单独负担直接赋税和徭役的小农所遭受的事实上的歧视,乃是国家衰败的深刻原因。他认为,一旦改善他们的处境和在分配负担方面恢复一定程度的公平,就有可能更有效地把他们团结在抗击北方帝国的蚕食和入侵的斗争中。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在分配负担方面恢复一定程度的公平”的措施,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5分)(2)王安石的新法是不是“社会主义”,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5分)第6课参考答案【课堂探究】 (1)观点:国家把持借贷,控制青苗法的实施,不利于经济复苏、发展。(2分)认识一: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青苗法的实施,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土地兼并。(4分)认识二: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青苗法的推行过程中,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加重了农民的负担。(4分)(2)问题:材料是二手史料,研究者的立场和方法影响史料的真实性。(2分)注意: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2分)【选择】ddaaa/cbddb/bbdbb/cc【选择8 附加】理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执行过程中增加了百姓负担。18(1)材料一: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甚至导致金兵南下。(3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材料二: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性格粗暴。(2)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改革是否稳步、有序地进行;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一批严格执行、科学贯彻变法措施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心态对改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等。(4分,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19、(1)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经济措施。(3分)效果: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处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2分) (2)判断一:不是。(1分)变法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许多均平措施是王安石作为行政官员更注重国家的实际状况的表现。(4分)判断二:是。(1分)变法的基本思想是追求社会公正(或平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照顾到下层民众的利益,整体的出发点是封建国家的强大。(4分)【错题反思1】材料一 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蔽则修之,非大坏别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二 宋大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度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结合王安石变法谈谈你对材料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错题反思2】5.(2013年山东高考35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