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 基因的本质章末高效整合 新人教版 .doc_第1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 基因的本质章末高效整合 新人教版 .doc_第2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 基因的本质章末高效整合 新人教版 .doc_第3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 基因的本质章末高效整合 新人教版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 基因的本质章末高效整合 新人教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噬菌斑(图甲)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断裂解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4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噬菌体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b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细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已经绝大部分被裂解答案:d2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及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内,连续繁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百分数为()a100%、100%b25%、50%c50%、50% d25%、0答案:a3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旋酶可作用于、处b“g”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g)/(ct)的比例上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解析:解旋酶的作用是催化氢键断开,使dna两条链分开,形成两条单链dna,即作用于图中处;“g”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于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对于任何双链dna分子中,(ag)/(ct)的比值都是等于1;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dna都含有15n。答案:b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错误的是()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c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解析: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形成1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含有15n,只含有14n的dna分子有14个,全部dna分子都含有14n,最初的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1002602)40(个)。复制4次,共需要4015600个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答案:c5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a20% b30%c40% d70%解析:据agtc50%,则鸟嘌呤占20%。若所有鸟嘌呤分布在一条链上,则分母减少一半,一条链上的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答案:c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7种bdna的两条互补链的每一条都带有相同的生物信息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到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解析:t只能构成脱氧核苷酸,u只能构成核糖核苷酸,所以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6种,a错;dna的两条互补链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因此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也不同,b错;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都是dna,d错。答案:c7如下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胞嘧啶核糖核苷酸b在dna中的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c如果该片段复制两次,则至少需要游离的鸟嘌呤核糖核苷酸6个ddna解旋酶作用于处的化学键解析:该图是dna片段,所以形成的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其合成时所需的原料也应是脱氧核苷酸,a、c错;dna解旋酶的作用是使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而不是处的磷酸二酯键,d错。答案:b8某dna分子共有q个碱基,其中胸腺嘧啶m个,则其复制n次,需要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q2m)/2(2n1) b(q2m)/22nc(q2m)n d2m2n解析: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q2m)/2,所以需要的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q2m)/2(2n1)。答案:a9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答案:a10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科学发现科学家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a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演绎法b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假说演绎法c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卡尔文同位素标记hod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答案:b1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b小鼠体内出现s型活细菌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答案:b1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 bc d答案:a13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不能依据()a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dr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解析:dna、rna和蛋白质分子都可以作为鉴定物种的大分子,因为不同生物体内,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不同;rna分子中的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或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总是交替排列,不能作为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的依据。答案:c14已知某dna分子中共含有2 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共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a6 000个 b9 800个c4 200个 d1 800个答案:c15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g与c这一碱基对含量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生物体所有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场所进行的d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了氢键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2分)下图是人类染色体到碱基的连续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图所示正常人的一个体细胞具有()a45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b45条常染色体,1条y染色体c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d46条常染色体(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染色体共有_条,其中包括_两条性染色体。(3)c图所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表示为_。(4)b图所示物质能自我复制,其结构基础是_、_。解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24条染色体,其中包括x和y两条性染色体。答案:(1)c(2)24x和y(3)at,gc(或ta,cg)(4)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的碱基具有互补配对能力17(18分)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简称禽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预防禽流感的疫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要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普通的培养基上,而是以活鸡胚为培养基,其原因是_。(2)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禽流感病毒的化学成分,原理是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_。(3)实验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为蛋白质和rna,不含dna,则证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4)请你预测用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活鸡胚后存在的几种可能性结果结论蛋白质与rna都有遗传效应蛋白质和rna都是遗传物质答案:(1)病毒的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