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 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全球气候变化1、23、4、5、6、7、8、9、10、1116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2、1314、15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地质时期地球上曾经出现了3次大冰期,还发生过延续时间约十万年的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不明显有气象观测时期的气温呈波动上升全球气温变化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a bc d2下列事实能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南极洲发现煤层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痕迹银杏、水杉被称为“活化石”北美五大湖湖盆由冰蚀作用形成a bc d解析第1题,从表示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中,能读出各个时期气温的变化。地质时期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时间尺度为10万年。1万年以来历史时期的气候经历了510的波动。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明显波动上升。第2题,南极洲有煤说明曾经温暖湿润;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说明曾经寒冷;银杏、水杉曾经广泛分布,由于第四纪冰期的影响,现在分布很少,说明第四纪曾经出现过气温较低的大冰期;北美五大湖湖盆为冰川侵蚀形成,说明第四纪大冰期时,冰川面积较大。答案1.c2.c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 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35题。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以18801884年为基准)3上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近现代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至距今1万年的气温解析最近一次冰期发生在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之间,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因此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高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答案d4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面积植树造林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 b c d解析大气中co2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变暖趋势。答案d5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解析气温升高,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生物多样性有可能减少;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化,有些地方出现减少;高纬度地区由于生长期延长,农作物产量增加;加快干扰人体新陈代谢,影响人体健康。答案b“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完成67题。6图乙中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 b c d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持续上升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解析第6题,依据海平面的变化可推知为“新仙女木”事件,之前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而之后则持续上升。第7题,近2万年来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近8 000年保持平稳。答案6.c7.c英国诺福克郡简阿彻与克里斯卡延夫妇1987年花2万英镑(约合4万美元)在海边买下一套三居室房屋。房屋面朝大海、安静舒适,本应随房价上涨趋势升值,但房产评估师近期对这处房屋评估后却告诉他们,受某种因素影响,这套房子面临被淹危险,目前仅值1英镑(2美元)。据此回答89题。8材料中所提及的“某种因素”是指()。a水土流失 b臭氧层破坏c全球变暖 d酸雨危害9你认为材料中房子被淹,目前仅值1英镑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的破坏b大量氟氯烃的排放c大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d大量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解析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co2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沿海低地有被淹的危险。答案8.c9.c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10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c公元11001300年 d公元13001800年11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解析第10题,此时段气候湿润指数急剧下降,而泥沙沉积速率急剧上升,说明中游地区植被退化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沉积速率上升。第11题,据图可知,气候变化与沉积速率并不成相关关系;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气候变湿润造成的;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答案10.b11.b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1219512002年,我国()。a各地都增温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各地增温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出现降温,有的地区增温明显。答案d13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解析据图结合地区分布可知,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增温最明显。答案a读图,回答1415题。18602000年全球气温变化趋势14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18801900年 b19201940年c19581978年 d19781998年15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气温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1978与1998的波动幅度最大。第15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雪融化,海水膨胀,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山地雪线上升。答案14.d15.b二、综合题(共40分)16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哥本哈根1961年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气象站位置:北纬55.6度,东经12.7度,海拔5米)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0.10.12.05.610.915.016.416.313.39.65.11.8降水(mm)362434354045575553475247降水日数171314131311131314141716材料二我国各省市区能源产销状况图材料三我国风能发展状况图(1)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2)根据材料一,判断哥本哈根适宜开发风能还是太阳能?并说明理由。(3)读材料二,能源产销基本平衡的省市区中面积最大的两个省市区的简称依次是_、_。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主要是_。(4)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我国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答案(1)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特别是破坏热带雨林,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减小。(2)风能。该地终年盛行西风,地势低平,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全年多雨,降水日数多,日照时间短,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能资源贫乏。(3)新青能源储量大,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4)现状:风能装机量上升,风能利用增多;与发达国家相比,风能利用比重较小。意义: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7读我国北方15个省(市、区)某年1月平均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该年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偏高、偏低),图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比较明显的两个省区是_和_,其采暖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