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三、 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6) 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五、课时安排: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1.小苗的诞生 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 (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一粒种子就能发育成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问题激趣,学生讨论教师:我们已经有了种茄子的经验,想一想,根据经验猜想一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回答。(温度、空气、水)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看书中的小朋友和大家想的一样吗?“在自然界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教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雨后种子容易萌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种子萌发离不开水。)教师:大家看老师烧杯中的种子,为什么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发芽?大家可以讨论讨论。学生讨论并回答。(种子萌发离不开空气。)2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教师:看来大家说得和书上小朋友说得是一样的,下面,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领取种子,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把你对种子萌发的所需条件的猜想写在P2上。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4教师对“对比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对比实验的方法:(1)相同条件: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在每个容器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2)不同条件: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经常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教师:请大家根据同学间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修改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课下观察并做好记录。学生修改实验方案。5课下思考。根据实验大家思考:是不是水越多越好呢?你发现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板书设计:1小苗的诞生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分 空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那么大家想一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我相信大家在实验过程中都会发现一些现象,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实验结果和心得。(二)新课教学1汇报实验现象教师:首先我想请研究种子萌发需要水这一条件的同学说说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回答。(我研究的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号杯干燥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潮湿种子发芽。我们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水。)教师: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你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水,那是不是水越多越好呢?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哪个小组研究的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请说说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回答。(我研究的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温度,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浸泡后的种子,1号杯在冰箱中存放的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在温室中存放的种子发芽。我们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温度。)教师: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除了这两个条件,还有没有人研究其他有关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有温度、水分、空气、阳光、肥料等等。学生将结论填写到P4上。2评比教师:通过刚才的汇报,大家评一评哪组设计更合理?学生评比。3科学在线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概括出重点内容。拓展活动:制作种子标本盒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制作种子标本盒,并进行展示。作业:把萌发后的小苗栽培在土壤中,让它继续生长。思考: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板书设计:1 小苗的诞生 种子萌发需要水 种子萌发需要温度。教学反思: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2能正确的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课时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1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翻开书P5,看书上最上面的一段,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朗读。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沙地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内容见文本素材)教师:看来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二)新课教学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1认识三种土壤(1)观察(2)交流汇报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教师适当点评。(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1)提问设疑教师:下雨天,刚开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那么它们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2)讨论教师:你认为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会一样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4)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计划。板书设计: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认识三种土壤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谈话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土壤,谁来告诉老师土壤都有哪些类型呀?学生回答。(沙土、黏土、壤土)教师:那谁来告诉老师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渗水性不同)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性质。(二)新课教学活动2:渗水比赛1实验教师: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上节课设计了实验方案,首先看老师来做个实验。演示实验:取3个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壤土;把3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教师:大家看清楚老师怎么做的了吗?请大家按照实验方案亲自体验土壤的渗水性,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P6表中。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师:大家仔细观察,看哪种土渗水快?学生观察。教师:3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学生回答。教师: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学生回答。2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颗粒小的,相反。教师:请大家把结果填到P6的横线上。(三)巩固练习1.教师简单概述本课教学内容。2.提问:(1)土壤分为几类?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2)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3)土壤的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或问这些性质与土壤的什么成分有关系?)(四)布置作业观察、实验:当地的土壤是哪类土壤?板书设计: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2让同学们拿出第一课培养的豆苗。(二)新课教学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1确定方案教师: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呢?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那究竟豆苗在哪种土壤里长得更好呢,还要通过亲自种植并观察来验证。教师明确任务:观察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更好?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评点,不提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注意: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学生活动,取土种豆苗。教师:大家种好豆苗后,请商讨后期的护理及观察记录等工作,将观察记录记在P7表格中。2分析数据,解释豆苗适合生长的土壤2星期后,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提问:结合土壤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3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确定调查途径写出调查方案独立调查,写出调查报告4课外作业: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合生长哪种粮食作物、蔬菜及花卉。板书设计: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结果:沙质土中的豆苗黏质土中的豆苗壤土中的豆苗初始状态第一周第二周教学反思:3.怎样使植物长的更好 教学设计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难点: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每组四棵生长情况相同的植物,或以前活动时种植的、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8株豆苗,两个黑色的纸袋。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认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汇报:水、光照、温度等。教师:“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从这首诗的语境中我们也知道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的更好。(二)新课教学活动1: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1对比实验法教师: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对比实验法呢?学生回答。(学生甲:就是作对比吧;学生乙: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就用到了对比实验法。)2选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问题。小组讨论:你们准备选定什么问题来做研究对象,打算怎样做,在实验中怎样护理它们,有哪些条件一致,哪个方面的条件不能一样?学生汇报。(我们组想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认为: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点。)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规则。(实验方法:取8株豆苗,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注:对照组的植物要用黑袋子套住。3讨论:做温度对比组的实验,如果像P10书上的同学的做法去做的话,合理吗?为什么?4思考并回答:还有哪些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呢?板书设计:3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活动1: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植物生长的条件:温度、水、光照。1对比实验法2设计实验方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1) 导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2语言过渡,转入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1学生交流2汇报结果(1)汇报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2)汇报本小组的发现。(3)汇报本小组通过分析数据所综述的结论(可以参照书P10表格进行)(4)汇报本组如何在实验中克服困难的。3 评选最佳展示奖活动2: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综合分析:怎样使植物生长得好提问:植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茁壮成长呢?学生汇报。教师:联想我们的成长过程,除了足够的营养外,我们还需要父母的呵护、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帮助,那么,植物的生长同样也需要我们怎么去爱护呢?学生回答。讨论:1我们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2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交流结果填在P11的横线上。学生填写。2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喜阴植物的习性。大多数植物在有光的照射下能够茁壮成长,但也有一些植物是喜阴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下,否则就会死亡。3课外作业:考察校园内植物生长的环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合理的建议。板书设计: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适当的气温适当的水分适当的光照 丰富的营养教学反思:4.根和茎 教学设计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2会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3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4会根据自己和别人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难点:实验的设计和对现象的解释。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的图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教师: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想一想,一个植物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呀?(出示完整植物的一个图片)学生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根和茎,看看它们是怎样将营养物质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的。(二)新课教学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1观察植物,找出根着生的位置。2观察各种形状的根并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3找出根的共同特点。观察书上P12有关根的图片,找出不同根的相同点。学生观察并回答。(只要学生们能说出大根、小根、粗根、细根等表达主根和侧根即可)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与适当补充和纠正。学生将根的特点填入到P12的横线上。4交流活动2:研究根的作用看图并联系实际分析根的作用讨论:你认为根有什么作用?植物如果没有根会怎么样?观察书上P13的四幅图,分析根的作用。教师讲解:第一幅图表明,植物的根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能固定住土壤的作用。第二幅图表明,植物的根有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本身生长所需之用。第三幅图一方面表示: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水和无机盐,这些水分和无机盐对人类很重要,另一方面表示根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茎共同将它们输送到植物全身各处。第四幅图表明,根有贮藏营养的功能。板书设计:4 根和茎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1根据根的着生点不同,根分为:主根: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不断向下生长的部分即是主根。侧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它会产生一些分枝,这些分枝统称为侧根。不定根:不定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从茎或叶上长出的根,它不来自主根、侧根。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植物根的类型。植物的根的作用。2引入新课教师:看来大家对根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根可以吸收水分,那么根吸收的水分又是怎样运输到植物全身各处的呢?学生回答。(茎)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茎的作用。(二)新课教学活动3:研究茎的作用1认识各种各样的茎2研究茎的作用讨论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讨论茎的作用,并将小组讨论结果写在P14上。设计实验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提问: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例:研究茎的疏导作用。方法: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然后将茎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教师给与指导。用图记录实验结果,并把结果写在P14上。讨论交流与其他小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茎的作用: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3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根和茎的区别。提问:如何判断马铃薯、莲藕、甘薯、姜等植物的器官是根还是茎?板书设计:4 根和茎 茎的作用: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 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教学反思:5.动物的食物 教学设计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3能推断出不同种类动物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4能设法(观察或设计实验)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性给动物分类。难点:动物的一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生活习性又是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多种动物吃食物的图片或视频;不同动物牙齿和爪子的图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教师: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阳光、肥料等,它们能够自己制造养分,获得自身成长所需的能量,那么动物的成长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学生回答。教师:他们成长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来源于哪里?学生回答。(食物)教师:动物和植物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动物是从外界摄取食物,植物是自身合成有机物。)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食物。(二)新课教学活动1:动物的食性1回忆自己见过的动物,它们以什么为食。2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图中的动物都吃什么食物。教师:刚才的活动大家已经对什么样动物吃什么样食物的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上P16的图片,说说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食物?学生回答。3按照动物的食性给动物分类。教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刚才讨论的动物以什么为食是动物的食性问题,大家可以看看记录本,根据食性给动物分分类。学生查看记录本,从食性上给动物分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如:老虎;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大猩猩。教师:请同学们将分类结果填写在课本P16上。4巩固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张动物的图片。提问:图片上是什么动物?它吃什么食物?根据食性属于哪一类呀?5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按食性分门别类搜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板书设计:5 动物的食物活动1:动物的食性根据动物的食性将动物分为三类: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马。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如:老虎。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大猩猩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根据食性可以将动物分为哪几类?各举出一例。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教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呀?学生回答。教师:没有想过的同学可以现在考虑一下,想过这个问题的同学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学生思考。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动2捕食的帮手,来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动物的食性不同。(二)新课教学活动2:捕食的帮手1观察动物的牙齿和爪。2汇报讨论结果。3分析这些特点对动物捕食的帮助。教师:大家想一想,三类动物牙齿和爪的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帮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肉食性动物虎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食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它抓捕食物。草食性动物驴的犬齿退化,牙齿像铡刀适于切草。它的腿较长,趾端有蹄,具有快速奔跑的本领,是为躲避敌害和觅食。杂食性动物大猩猩的牙齿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所以它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它的爪比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教师:请同学们将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特点记录在P17表格中。4巩固知识教师:上节课老师留的作业是搜集三类不同食性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把搜集的图片拿出来,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观察这些动物,体验这种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学生观察。拓展活动1: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师: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其实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对于这三类动物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大家想一想,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草食性动物需要生活在广阔的草场上。肉食性动物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讨论: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作业:回家按照书上P18完成拓展活动2。板书设计:5 动物的食物活动2:捕食的帮手肉食性动物虎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食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它抓捕食物。草食性动物驴的犬齿退化,牙齿像铡刀适于切草。它的腿较长,趾端有蹄,具有快速奔跑的本领,是为躲避敌害和觅食。杂食性动物大猩猩的牙齿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所以它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它的爪比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教学反思:6.葵花向阳 教学设计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2通过观察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难点:能独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向日葵在一天内花盘方向随太阳变化的图片、其它植物具向光性的图片,有关植物向水性和向地性的图片、两种不同根系的植物标本、植物向水性的实验装置。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1小游戏:让学生闭眼写字。教师: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四个人一个小组,两人监督两人做,然后互换角色,游戏名字为闭眼写字,要求是从中体验闭眼写字的感受。学生活动,体验闭眼写字的感受。教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他在游戏中的感受?学生回答。2结合小游戏和日常经验,说说阳光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大家结合小游戏和日常经验,说说阳光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密切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看来在没有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很难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光对我们周围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葵花向阳。(二)新课教学活动1:向日葵和阳光1光对植物的影响。教师: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小组讨论,说说光对植物的影响。小组讨论。教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讨论结果。学生回答。2向日葵与阳光。教师: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提到了向日葵,请同学们观察书上P20向日葵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向日葵的“花盘”与阳光的关系。学生回答。(向日葵的“花盘”是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是植物的向光性,谁能举出更多的有关向光性的例子。(比如植物的茎或叶也具有向光性。)学生举例。教师出示图片、课件,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植物的向阳性。拓展活动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1探究活动研究植物的向光性。2设计实施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已有的豆苗进行实验,并且记录。3布置学生搜集其他向性运动的资料。作业:观察3种植物根茎生长方向,并画图。板书设计:6 葵花向阳活动1:向日葵和阳光1向日葵的“花盘”与阳光的关系。向日葵的“花盘”是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2举出植物的茎和叶是否具有向光性的例子。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1) 导课1 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请举出一例。2 语言过渡引起下文。3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向光性,那么,除了向光性以外,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还有哪些特性?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二)新课教学活动2: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1 汇报向光性实验结果。教师: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结果,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教师:我们已经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植物的向光性,那植物的其它特性还等待我们去验证。2 研究植物其他向性运动。学生归纳总结。我们的结论是一般情况下,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拓展活动2:光对动物的影响(1) 阅读科学在线,以及一些资料,让学生谈谈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和生产带来好处。(2)根据教材提示,设计捕捉有害害虫的装置。板书设计:6 葵花向阳1汇报向光性实验结果。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2研究植物其他向性运动。植物的根向着有水的方向生。教学反思:7.燕子南飞 教学设计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1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2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3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4能对搜集到的各种关于动植物迁移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对动物各种迁移方式的研究。难点: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及生物是如何与外境相适应的。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动物迁移、过冬的视频和图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教师播放有关冬季的视频,感受严寒的冬季。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是怎样抵御严寒的?学生谈抵御严寒的方法。教师:同学们可知道的真多,那么自然界中的动物们是怎样抵御严寒的冬天?学生回答自己对动物们抵御严寒的冬天已有的了解。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燕子南飞。(二)新课教学活动1:鸟类的迁徙1教师讲解迁徙的概念。2探究与交流。教师:关于鸟类的迁徙,你还据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请大家观看有关动物迁徙的录像片,将自己发现的能够迁徙的鸟记录下来。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3鱼类洄游行为。教师播放有关鱼类洄游的录像。教师:看了录像,大家发现鱼类有什么生活习性呀?学生回答。4小组讨论并讨论。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动物通过迁移以适应生存环境?举出实例,并将分析结果填入到P25下表中。(实例:夏候鸟如黄鹂、杜鹃、鸳鸯;冬候鸟如大雁、野鸭等多种雁鸭类。)5阅读科学在线。介绍植物迁移(板书)的现象。例如,蒲公英的种子,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散播远方;郁金香最初产于土耳其,后被人们带到欧洲及其他国家。6提问:你还能举出更多的植物迁移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7 燕子南飞活动1:鸟类的迁徙1迁徙迁徙: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2洄游和迁移洄游:像鸟类一样,有些鱼平日生活在海里,到生殖季节,它们会逆着河流返回淡水中去产卵,称为洄游。迁移:像鸟类迁徙、鱼类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迁徙、洄游、迁移的定义,并举例。2语言过渡引起下文。教师:迁徙、洄游、迁移是自然界中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那么,除了这些动物还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呀?学生思考。教师:大家想一想,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呀?学生回答。(冬眠)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冬眠。(二)新课教学活动2:动物的冬眠1看图回答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26,看着三幅图,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三幅图上显示的各是什么动物?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图并回答问题。教师:在冬天,看上去一动不动的蛇、青蛙其实并没有死,而是在冬眠。对于冬眠,大家都知道些什么?谁来举一些有关动物冬眠的例子?学生回答。教师:为什么有些动物在冬天会冬眠?学生回答。教师讲授文本素材中动物的冬眠。2动植物的其他过冬方法。教师:大家仔细观察书上P27的图,想一想,除了迁移和冬眠以外,动物和植物还有哪些过冬的办法?学生看图并回答。(学生甲:熊、狮等皮毛增多,脂肪增厚;学生乙:有的动物体表颜色变为灰白色,与雪地颜色接近;学生丙:树叶落地。)3讨论与交流。教师对生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等方面加以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交流:动植物的这些变化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板书设计:7 燕子南飞活动2:动物的冬眠1冬眠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举例:蛇、青蛙等2动植物过冬的适应性特征。教学反思:8.仙人掌的刺 教学设计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2推测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能提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仙人掌与莲为代表的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热带草原(沙漠)、北极、温带草原三种自然环境中常见动物形态的图片或视频。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教师:在千差万别的环境中,生存着形形色色的动物和植物。我们观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它们的外部形态也有不同的特征,比如说仙人掌,大家想一想,它的外部形态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仙人掌的刺。(二)新课教学活动1:仙人掌的刺1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8,观察这两幅图,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两个问题。问题: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问题: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教师:请同学们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P28的表格中。学生记录。2汇报交流。教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观察结果。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教师: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小组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罩着仙人掌的塑料袋内水珠很少,罩着天竺葵的塑料袋内的水珠很多,以此来受启发。教师:哪位同学汇报一下讨论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3讨论:假如将旱生和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活动2:身体结构的适应性1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拓展活动:对狐狸的研究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2让学生推测它们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并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推测。4教师总结全文。板书设计:8 仙人掌的刺仙人掌的叶子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干茎厚实、丰满;莲的叶宽阔肥大,茎内有很多空洞。教学反思:9.奇妙的护身术 教学设计撰写人:方小密 执教:方小密 执教时间: 第 节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2能归纳出动物保护自身的特殊方式。3能举例说明动植物保护自身方式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拟态和保护色两种动物自身的伪装术,提高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信息及创想等综合能力。难点:指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护身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和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有关的各类资料。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从学生熟知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导入。请一名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讲一下壁虎容易掉尾巴对壁虎有什么好处。(二)新课教学活动1:它们在哪里?1请学生描述自己知道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观察教材的插图,图的左侧有一只蝴蝶,旁边有猫头鹰;鹿和猫身上的花纹有保护作用,图中过于突出;左下角的蝗虫及右侧的竹节虫分别利用保护色和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组织学生讨论“找到了几种动物,容易发现它们吗?为什么?”论时,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倒数第二段,初步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根据插图解释动物的保护自己方法。紧接着用这些概念去判断插图中的动物哪些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哪些用拟态保护自己。还可以讲一些其它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2搜集一些实际效果较理想的图片给学生观察。继而再举出更多的例子。要求学生将列举到的动物按不同的保护方式进行分类。3汇报结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观察及分类的结果,并要求学生将结果写在P33上。板书设计:9 奇妙的护身术活动1:它们在哪里?1看图片找动物图中有:猫头鹰、梅花鹿、猫、蝴蝶、蝗虫、竹节虫。2解释保护色和拟态。保护色: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保护色。拟态:像竹节虫和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它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保护色和拟态?请举例。2语言过渡引起下文。教师:保护色和拟态是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那动物还有没有其它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防护。(二)新课教学活动2:特殊的防护1看图分析动物的其它保护方式。教师: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还有很多,P33图中的几种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不同保护方法的例子。(其中,左上图为臭鼬用排放臭气的力法保护自己;右图为海龟,用硬壳(盔甲)保护自己;左下为响尾蛇,用声音通知其他动物危险来临并警告敌人;右下图为避役(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张使用指南
- 化学废水排放监管制度执行执行
- 考研中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 代码管理规定
- 服装制作工艺方案
- 2025浙江嘉北街道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第1号)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物业资产管理与财务审计要点
- 皮草设计原理分析报告
- 2025下半年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招聘紧缺高层次人才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矿山开采权评估方案
-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计划
- DISC行为风格分析及沟通
- 工程款结清协议书书
- 《运动治疗技术》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基础理论课件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1-06-01 电子商务师S 人社厅发202233号
- 2024至2030年中国迷迭香精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电梯维保服务应急处理方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式教案)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表
- 医学教材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进展标准版资料
- 生活垃圾发电厂炉渣综合处理及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