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地戏面具教案.doc_第1页
安顺地戏面具教案.doc_第2页
安顺地戏面具教案.doc_第3页
安顺地戏面具教案.doc_第4页
安顺地戏面具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 贵州傩戏面具安顺地戏面具 安顺一中 辜良静第二单元 绚丽多彩的贵州民族民间美术 安顺地戏面具教材: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单元:第二单元第五课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思路:木雕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安顺地戏面具在漫长的岁月里,早期主要是作为戏剧、民俗活动的道具而存在的,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作为艺术鉴赏珍藏,走进了百姓家庭,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产物,这正是今天人们对它格外关注、倍加珍惜的地方。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认识安顺地戏的文化历史背景、面具主要特点和雕刻面具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本土文化内涵。2.通过本课的学习和相关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安顺地戏面具的分析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3.通过对地戏面具的近距离接触和欣赏,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的地方文化,激发学生对本土民族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重点:欣赏具有独特风格的安顺地戏面具作品,从多角度分析安顺地戏面具的特点。教学难点:安顺地戏面具的多元化特征,如何认识安顺地戏面具的传承延续。教具准备:教材复印件、图片资料若干、地戏面具若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组织教学1、宣布上课(课堂常规,维持纪律,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还礼3、介绍自己及课题(展示课题)1、起立,向老师问好2、坐下课题导入导言讲课以前,播放一段屯堡地戏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提问“地戏留给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观看欣赏回答播放视频,创设情景,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讲述新课引导归纳总结作业布置播放幻灯:出示一组面具图片,让学生欣赏、分辨属于地戏面具的是那几幅?师:这里有八个面具,其中属于地戏面具的只有四个,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一、地戏面具的分类人物造型上:将帅面具(文将、武将、老将、少将、女将)、道人面具、丑角面具、动物面具。师:四类面具中,将帅面具最为引人注目,而且造型独特,又有文、武、老、少、女之分。无论从雕刻、彩绘、装饰及制作上,将帅面具都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收藏价值的一种面具。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这段历史。二、安顺地戏面具的历史背景播放文字、图片:地戏俗称“跳神”,又叫“跳米花神”、“跳新春”。每年春节和农历7月稻谷杨花的时候,都要举行一次这样的祭祀和演出活动,既有娱乐性质又有驱邪纳吉的作用。追本溯源,这一传统主要来源于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兵南征云南,屯兵贵州,建立了安顺城及相关的屯、堡、卫、哨、所、关、旗等带有军事屯兵(屯田)特点的村寨,屯兵(屯田)的士兵和南迁的移民(即“调北征南”、“调北填南”)从中原带来了古老的傩戏,并逐代流传,在黔中安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屯堡地戏,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由于它的表演不需搭台子,而是直接在地面演出,所以习惯上称为“地戏”。需要强调的是地戏属于“军傩”,只表演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面具造型也以表现古代军人的特征为主。演员进行演出时都要戴上面具,屯堡人习惯把自己所戴的面具称为“脸子”,没有脸子就没有地戏,戴上它就意味着神灵护体,是神灵的化身,所以脸子是地戏的核心部分,而将帅面具则是其灵魂所在。 可见,面具在地戏中的这种神圣地位已经成了屯堡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了。师:下边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讨论一下地戏面具都有些什么特点?(幻灯展示面具图片、发放面具)分组讨论:地戏面具的特点甲生:。乙生:。三、地戏面具的特点1、结构上:面孔(眉、眼、嘴的装饰特点)、头盔(多以龙凤作装饰,形体有圆有扁,形态变化多端,通常以“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等这样的主题作为装饰内容。有的还镶上镜子、玻璃或是明珠,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华丽漂亮、光彩夺目。)、耳翅(龙形、凤形、葵形等)2、色彩上:贴金、刷银、红绿蓝白黄黑(不同的颜色反映了不同的性格特征)3、技法上:浅浮雕、镂空雕刻相结合。(层次分明、富于立体感)4、材料上:丁香木、白杨木(木质细腻、紧密,不易变色和变形,便于雕刻,硬度合适)5、制作工序:选料:地戏面具一般用木质细腻的白杨、白果、丁(香)楸木等木料制作。下料、破胚:出雕刻、掏空、粗打磨:着色。.用碎玻璃片、瓷片和砂纸将面具打磨光洁后,再根据角色性格及民间传说对面具着色上彩。最后用桐油或清漆上光。安装镜片和胡须师:通过讨论分析,我们了解到安顺地戏面具的整体风格特点是:繁复精微、浓色重彩、富丽堂皇。因其制作精细,极富浪漫色彩,被称为喜剧活化石。四、挖掘、保护和传承1、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安顺木雕(傩雕)列入省级文化名录;2011年7月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屯列为中国(傩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2005年在安顺学院成立屯堡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成立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学会。有了学术研究的机构,这份文化让更多的人们而熟知,涌现出一股中国屯堡文化热。师:作为学生,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发扬我们优秀的地方传统艺术?五、课堂小结:小结本课的知识结构。 课后拓展:建议学生亲自观看一场地戏演出,仔细观察演员所戴面具,找找能否有什么新的发现。欣赏、辨别图片回答问题聆听发放面具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师生诵读。课后思考通过图片欣赏与鉴别,引出第一个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