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3江苏高考)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2.郑板桥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符合( )a.原始岩画 b.文人画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3.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4.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几千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体现书法的写意性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5.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二、非选择题(共40分)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得到的原因。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10分)(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14分)(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6分)答案与解析1.d 解析:准确地解读图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由此判断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排除b项;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因此排除c项;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d项表述正确。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人画的理解。郑板桥的墨竹图是典型的文人画。3.c 解析:京剧“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充分体现了其兼容性,a、b两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说法不符合事实。4.a 解析: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a项符合题意。5.a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本史实的准确记忆及分析判断能力。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李白是唐朝的诗人、郑板桥是清朝人,故b、c、d三项不符合史实,答案选a项。6.(1)便于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由繁到简。(2)不认同。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目的:反对封建专制,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问根据材料中“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造成巨大困难”分析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