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1页
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2页
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3页
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编写:范秀林 审核:范秀林 审批: 时间: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和第三人称中无限视角的运用,并能试着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2、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并有所应用。 【学法指导】 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多用归纳法,少用演绎法 多感性领悟,少理性概括 多学后评析,少学前提示 多书面训练,少浅表问答 【知识链接】 (一)文学常识简介 1、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2、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但能为读者所感受到,从而使作品内容给人以充实、含蓄和耐人寻味之感。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二)背景介绍: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学习过程】 阅读创新设计上“开卷有益”一栏,导入新课。 桥边的老人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读时要细心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 首段进行场面 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 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 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环境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作者借以展示人性光辉和作品主旨,可归结为“四问”。这四问可概括为 一问家乡,二问动物,三问家,四问政治。 3、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可能是什么身份? 这篇短小的小说是由“我”来讲述的。由课文的语句推测:我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 4、“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指的是什么? 5、简述各种叙述人称的特点。 6、桥边的老人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说这个故事有何艺术效果? 7、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8、从叙述语言的简约和寓意含蓄深远两个方面说说本文的艺术特色。 【归纳小结】 桥边的老人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小说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当堂检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 (1927)、永别了,武器 (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 ”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的作品第五纵队 ,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50年代,其代表作老人与海 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