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7.doc_第1页
高二语文 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7.doc_第2页
高二语文 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7.doc_第3页
高二语文 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7.doc_第4页
高二语文 先秦诸子知识点同步练习题7.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第2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叟(shu)庶(sh)人千乘(shn)b不餍(yn) 遗(y)其亲 宋(kng)c构(u)兵 说(shu)而罢之 然而不王(wn)d孳孳(z) 蹠(zh) 利与善之间(jin)【答案】b(a.叟:su;c.说:shu;d.间:jin)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交(互相)征利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其君不夺不餍(满足)b罢(停止)之愿闻其指(意旨)利吾身(身体)c先生之号(所用的提法)事(侍奉)其君去(离开)仁义d相接(交往)怀(怀中)仁义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答案】a(b身:自己;c.去:去掉;d.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b何以利吾国?c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d以五十步笑百步。【答案】bd(bd都当“用”讲;a用来;c连词“来”)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b蒙故业,因遗策。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d深追先帝遗诏。【答案】bd(bd死人遗留下来的a遗弃;c丢失,损失)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b河东凶亦然c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d吴广以为然【答案】b(例句与b都当“这样”讲;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表示答应,是的;d正确)6下列句子中的“徒”字,与“舜之徒”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之徒与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答案】c(a弟子:b白白地;题干与c都是“类”的意思;d空)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d(两个“先”“后”都是意动用法)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三则短文,都运用了正反对比说理的方法,使文章论证有力,中心突出。b前两则短文中的“仁义”,与第三则短文中的“善”,其内涵是一致的。c孟子说理喜欢开门见山。这正是孟子的主张不被很多诸侯国君接纳的原因。d孟子数落宋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宋能用“仁义”去劝说秦、楚二王。【答案】c(c项中“孟子说理喜欢开门见山”是对的,可后半部分“这正是孟子的主张不被很多国君接纳的原因”是错误的,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是孟子的重仁义轻利的主张不合时宜。)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9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见梁惠王 见:拜见b上下交征利 征:谋取c不夺不餍 餍:吃 d万乘之国 国:国家【答案】c(餍:满足。)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鸡鸣而起a不远千里而来b亦有仁义而已矣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答案】a(a项与例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b项,助词,而、已、矣三个助词连用,加强语气。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11选出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王何必曰利?b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c王曰:“何以利吾国?”d孟子遇于石丘。【答案】c(c项与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疑问句;b项是判断句;d项既是省略句,又是状语后置句。)12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建议梁惠王绝对不要考虑利,只要做到仁义就可以了。b孟子的关于“仁义”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c孟子的“仁义”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d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形象地说明用仁义治国安身有很大好处。【答案】a(“绝对不要考虑利”说法错误。按孟子的观点,他是强调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博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注二千石:指郡太守。谳(yn):审判定罪。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伉侠好交 伉:刚直b博驻车决遣 决:判决c辄遣吏存问致意 致意:表达问候之意d博新视事 视:观察【答案】d(按照语境分析,“博新视事”的前一句是“齐郡舒缓养名”,意为,“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这是前提;朱博又如何呢?“新”就是“刚刚”的意思;“视事”应该译为“任职”,才能与前面连接起来)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其民为吏所冤其为惑也终不解矣c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d廷尉本起于武吏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答案】c(c项,代词,怎么;副词,多么。a项,都表并列。b项,都是代词,那些。d项,两句都是介词,译为“从”。)15下列各组全都体现朱博“应变”能力的一项是()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abc d【答案】c(是突出朱博树立威严的,是朱博的升迁)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与人交往。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决如神。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提拔了一批优秀的官员;对一些迂腐文官所作的空洞文书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到一个新的职位时,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答案】a(b项“解散投诉者”在先,“斩杀组织者”在后;c项是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而不是提拔一批优秀的官员。d项“每次到一个新的职位时”表述有误,应改为“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职位”)【参考译文】朱博字子元,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与人交往。当时,前将军萧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陈万年之子陈咸由于是公卿才能显著的子弟而为人所知,朱博和他们都很交好。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窥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讯问,伤势很重,朱博伪称是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知道了他所犯的罪。朱博从监狱出来后,又改变姓名,替陈咸验证多次,终于免去了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决出狱,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当了郡功曹。后升任冀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视部属,官吏和百姓几百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来禀告,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登记会见各个自行投诉的人,事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外边赶快准备车马。从事禀告说车马已经备好,朱博出来登车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诉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详审黄绶的官员,各自到郡里去。想要投诉郡太守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气得胡须直立,拍击案桌说:“齐郡的小子们难道想要把这作为习俗吗!”于是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指示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布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文学儒吏不时有呈交文书言事而引经据典等等,朱博看到后对他们说:“像太守是汉室官员,奉行三尺法律条令来处理事务罢了,和你们所说的圣人大道没有关系。暂且拿着你的大道回去,尧舜出现时,再为他们陈述。”他就是像这样来挫折拒绝别人。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审判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史,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幸而有诸位贤吏,又有什么可担忧的!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史试着和正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史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像这样显出变幻莫测,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己是不可以欺瞒的。四、高考热点17下面是某校学生会贴出的告示,有4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招领启示高二(3)班王晓明同学9月5日在食堂吃饭时捡到一个黑色皮夹,内有一张饭卡和105元人民币。请丢失钱夹的同学速来认领。学生会2009年9年5日(1)_(2)_(3)_(4)_【答案】(1)“启示”改为“启事”;(2)删去“吃饭时”;(3)“105元人民币”改为“若干人民币”;(4)应明示认领地点。18按照准确、简明、连贯的要求,用“细胞色素c”作陈述对象改写下面的话。可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需要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它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细胞色素c为细胞有机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构成的,这些氨基酸的分子的结构不变而其排列位置是可以有变化的。细胞色素c:_【答案】生物有机物体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的基本要素,对细胞机体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其构成成分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不变而排列位置可以有变化。19阅读下面文字,请根据画线句仿写。先贤哲人的言论经受了千百年岁月考验,今天仍然启迪着我们。比如谈到“勤”,就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学习和勤奋,而荒废则来自嬉戏。它告诫人们应该勤奋,勤奋是学有所成的必备条件。比如谈到“_”,就说“_”,意思是_。它告诫人们_。【答案】比如谈到“俭”,就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是从前的贤德的国家与大夫之家,勤俭的多成功,奢侈的多失败。它告诫人们要勤俭,勤俭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万物都在融合中不断地发展,人类的文化、思想、情感等也在连续不断地融合。观点、经验可以融合;习惯、风俗等也可以融合请以“融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佳作赏读】见证融合一只夏朝铃的自述我是铃,一只夏朝的铃。公元前2004年,我出生于夏都阳城一座规模不大的作坊里。我属于青铜器一类,形状和现在的铃铛差不多,是用来装饰和配乐的。我出生的那一年,风调雨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我看见自己被摆放在最尊贵的位置上,脚下匍匐的是那些漂亮的陶瓷和光洁的玉石。我听见一个同样尊贵的男子说我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我融合了铁与铜的优势。“融合,融合”,我喃喃自语。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很迷茫,只知道它让我有了与众不同的尊贵,仅此而已,但却没想到它与我漫长的一生不离不弃,形影相随。白衫浸血的年代那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年代,那是一个白衫浸血的年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我已流落到南方的一座普通小镇上。我常用略带沧桑的眼看那些从我的故乡以及更北的地方拥来的移民在这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南腔北调的人在这儿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开垦出一片比中原更让人向往的乐土。他们的眸子里越来越多的共同让我感到似乎有一种巨大的能量在萌动,如种子的力量。有一位史学家在许多年后的史书里记载过这种融合的力量。我听着这个并不陌生的词,心里充满了对上苍的感恩。于是刀光剑影渐渐暗淡,鼓角铮鸣渐渐远去,白衫无血在风中飘拂。我甚至梦见自己回到了出生时那个春暖花开的午后,依稀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梦回唐朝隋末的花注定在初唐枯萎,初唐的花注定在中唐盛开。很多年在庄生化蝶,蝶化庄生的迷幻中悠悠而去,我已是唐时明月下的一个文物了。我常看见:新罗的诗人来了,日本的僧人走了;南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