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4页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试时间:50分钟;第i卷(选择题)(48分)1.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2.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4.衣冠服饰在中国古代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不仅被用来御寒护肤、美化生活,而且是表示身份、区分等级的手段。民国时期官方的统一制服采用了民间广泛流行的中山装,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生活受到西方影响 b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c消费观念凸显奢靡之风 d平等自由观念较为普及5.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西式礼仪广为接受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6.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深挖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挖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 b c d7.伴随着列强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下列属于中西文化融合结果的是列宁装 毗连式房屋 改良旗袍 中山装 四合院a bcd8.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距今a10年 b20年 c30年 d40年9.清政府在20世纪初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1901年6月复开经济特科,命内外大臣保荐1901年8月废八股1901年9月各地书院改为大学堂、中学堂,并在各地设立蒙养学堂(即小学)1905年9月宣布从次年起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1906年2月太后面谕学部,实兴女学,不久订立女学教育章程以下是关于这些改革措施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教育改革 b.培养出的新式人才巩固了清朝统治c.反映出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d.是清政府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调整10.由中国设计师詹天佑设计,成为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里程碑是a.上海至吴淞铁路的兴修 b.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的兴修c.京张铁路的兴修 d.成渝铁路的兴修11.下图是1907年时事画报一篇报道中的插图,从中反映出 ( ) 近代报刊关注社会新闻 实现了男女平等 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内容 妇女开始走向社会 a b c d12.“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宝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b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c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13.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一一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材料三: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请回答:(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14.阅读下列材料: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一一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材料三】: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请回答:(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试卷答案1.b2.b3.d4.a5.b6.b7.d8.b9.d10.c11.c12.a13.(1)经济上:工业革命给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政治上: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2)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不矛盾。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材料二中则包括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 (3)因素: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道德观念浓厚;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 (4)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民主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离婚率居高不下影响社会稳定,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要求一分为二从不同角度答出三点即可)14.(1)经济上:工业革命给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政治上: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2)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不矛盾。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材料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