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全套 第1单元 第2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全套 第1单元 第2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全套 第1单元 第2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全套 第1单元 第2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全套 第1单元 第2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2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a. 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 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 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 抑制效应器的活动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难度中等。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局部麻醉使病人感觉不到疼痛,是将传向大脑皮层的兴奋阻断,故 a 项正确。答案:a2历年经典保留题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方向及测量电位变化时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难度中等。由图可知,刺激 a 点时,兴奋不能传至右侧的神经元,故乙电表不发生偏转。当兴奋传至甲电表左侧的电极时,甲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一次。答案:d32012安庆市高三一模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下图调节机制的是()a代谢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相关酶的活性b血糖浓度上升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d膀胱逼尿肌收缩会刺激其进一步收缩,使尿排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负反馈调节相关知识的理解。图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结果是维持系统的稳态。a、b项分别为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的负反馈调节。而c项为生态系统水平的负反馈调节:当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会导致害虫数量减少。d项则属于正反馈调节机制,当膀胱逼尿肌受到刺激收缩时,这种收缩会刺激逼尿肌进一步收缩,最终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答案:d42012南昌一模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共同构成突触b.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作用于,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只能由释放作用于,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及识图能力,难度中等。图示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共同构成突触;突触小泡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只能由释放作用于,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c5201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b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c2中不可能有抗体d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3电位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胞吐、抗体的来源及神经冲动在突触位置的传递过程等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难度较小。图示体现的是神经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称为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称传递,故 a 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故 b 错误;抗体主要存在血清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分布,图中 2 为组织液,故 c 错误。答案:d62012金版原创用一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浸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三点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刺激处,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c刺激处,肌肉可以收缩d刺激处,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分析推理的能力,难度中等。刺激处,微电流计左侧电极处的神经纤维部位先兴奋,兴奋向右继续传导,又导致微电流计右侧电极处的神经纤维部位兴奋,所以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偏转,故a项正确;由于处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刺激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两电极部位的神经纤维同时兴奋,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故 b 项正确,刺激处,兴奋会沿神经纤维向左传导,引起肌肉收缩,表现为单向传导,所以此实验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答案:d72012福州市高三质检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表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变化,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难度较大。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 a、b均为静息电位,a所示电位计左侧为负电位,右侧为正电位,指针应偏向左侧,符合题意; b 所示电位计左侧和右侧均为负电位,无电位差,指针不发生偏转,不符合题意; c 所示电位计左侧为负电位,右侧为正电位,指针会偏向左侧,当刺激传向右侧时,指针右偏,符合题意; d 所示电位计左侧为正电位,右侧为负电位,指针会偏向右侧,符合题意。答案:b8历年经典保留题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特点,难度较小。使用有机磷后,给予 a 点刺激, b 点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且释放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立即分解,会始终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下一个神经细胞持续兴奋或抑制,c点应保持动作电位, a 正确, b 错误;使用蝎毒后,在 a 点给予刺激,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更不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答案:a92012合肥市高三质检一右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以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属于分析判断层次,难度中等。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刺激b,骨骼肌收缩,只涉及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能称其为发生反射活动: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b,在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只能在a处测到电位变化。答案:d10历年经典保留题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bk na 进入神经细胞均需atp供能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解析:当神经元兴奋时,膜内外离子分布表现为内正外负,故 a 项错误。 k进入神经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实现的,需要 atp 供能,而 na进入神经细胞是通过 na通道进入的,不需要atp供能,故 b 项错误。当神经细胞兴奋时, na通道打开, na大量进入细胞内,故 c 项错误、 d 项正确。答案:d112012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不偏转,电表可能偏转两次解析:在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点给予一个刺激,兴奋将从 a 点传到 b 点,再传到d点,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故a项错误。兴奋由 c 传导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故 b 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故 c 项正确。由于a点位于电流表两极的中央,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势差,故电流表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故 d 项正确。答案:a122012金版原创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识记能力,难度较小。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椎管内的脊髓, a 项正确;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b 项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 项正确;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通过分级调节、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调节, d 项正确。答案:b教师备选题12012辽宁大连高三期末考试下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b. 图1中(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c. 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d. 图2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制,难度中等。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刺激d点兴奋可传导至c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 d 点兴奋可传至e点,而不能传至 a、b点;图甲的内有3个完整突触结构;细胞内的 co2主要产生于线粒体,此处co2浓度最高,线粒体可为兴奋的传递提供能量;突触小体上只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答案:c教师备选题22012山东潍坊教学质量调查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是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解析:本题考查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功能,难度中等。分析图可知, 为感受器, 为传入神经, 为神经中枢, 为传出神经, 为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 a正确;反射弧上兴奋的传导方向应该是, b错误; 受损,反射弧的结构已遭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效应器反应,但已不再是反射, c错误;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脊髓不具有, d 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2分)13(14分)2012安庆市高三一模乙酰胆碱(ach)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为研究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图中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另外,轴突末梢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但不影响后来的信号传导)。(1)在轴突末梢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2)下表为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ach浓度(moll1)c处感受刺激时间(ms)d处感受刺激时间(ms)0.10.805.960.20.815.680.30.805.400.40.815.240.50.804.96由表中c处测量结果可知,乙酰胆碱的浓度对兴奋在_ 的传导无显著影响;从d处测量的数据可知,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促进作用_。(3)经测量,d处与b、c处的距离分别为96mm、48mm。当乙酰胆碱的浓度为上表中的0.3moll1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兴奋在细胞体上的传导速度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约相等,bc与cd段的长度相等,但兴奋在cd段的传递速度比bc段的传导速度_(大/小),这是因为兴奋在细胞体上(或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而cd段由于存在_结构,使信号的传递经过一个转换过程而影响了传递速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酰胆碱的浓度对c处感受到刺激的时间没有影响,但对d处感受刺激时间有影响,即乙酰胆碱的浓度越大,d处感受刺激时间越短,说明相应的传递速度越快。(3)经计算,bc的距离为48cm,在乙酰胆碱的浓度为0.3moll1时,兴奋在该段(即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480.80)mm/ms,在cd段则为48(5.400.80) mm/ms,这是因为突触处存在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突触延搁。答案:(1)排除轴突中原有ach(乙酰胆碱)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神经纤维上 增强(3)60 mm/ms(结果没有单位的不给分)小突触14. (14分)2012郑州一中模拟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2)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_点可产生兴奋。(3)图乙中的突触后膜属于神经元的_部分。(4)突触小体产生的神经递质是由细胞中的_分泌,并通过_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过程属于细胞的_功能。(5)突触后膜上的_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图乙中b细胞_,使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是_。解析:a代表传入神经,b代表轴突末梢,c代表传出神经,d代表轴突,e代表树突。根据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可以确定为神经中枢。突触后膜是由树突或细胞体的膜构成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神经递质是由高尔基体进行分类、包装形成的小泡,然后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外。答案:(1)神经中枢 (2)a、e、d、c(3)树突或细胞体 (4)高尔基体 小泡 胞吐(5)特异性受体 产生兴奋或抑制 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15(14分)2012金版原创如图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相同、相反)。(2)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实验步骤:将药物x放于_点,再刺激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_;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若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若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若_,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解析:(1)动作电位时,受刺激部位的神经纤维膜外为负电荷,膜内为正电荷,未兴奋部位膜外为正电荷,膜内为负电荷,而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所以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流动,这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是相同的。(2)观察该结构模式图,由于兴奋是从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动作电位的流动方向是edcba,要知道药物究竟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可以将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