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湘教版.doc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湘教版.doc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湘教版.doc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湘教版.doc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湘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文科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读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2题。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期是 ( )a20世纪初期 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末期 d20世纪60年代2该国在20世纪末期的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读人口再生产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36 题。3当前,我国人口增长阶段处在图中所示的 ( ) a b c d 4影响我国 20 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文化观念 d生产力水平 5引起 阶段人口增长波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增长与衰退周期性波动 b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周期性现象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 d自然环境周期性的变化6下图中,最符合 阶段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 )7最能体现法国巴黎当地地域文化特点的城市建筑是 ( )abcd8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图中反映了( )ap为人口合理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人口规模与人均收入呈负相关关系 d当人口规模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人均收入的上升9右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 ) 城市迁往农村 农村迁往城市 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 b c d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011题。10阶段 i 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11 引起阶段ii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读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 1213题。12图中交通便捷程度最好的区域是 ( )a 区 b 区c 区 d 区13该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商业中心 b低级住宅区c工业区 d文化区14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为普通服装店 乙为家具商店 丙为星级宾馆b甲为面包店 乙为汽车销售店 丙为家用电器商场c甲为珠宝行 乙为家具商店 丙为面包店d甲为星级宾馆 乙为珠宝行 丙为面包店15.下图为某国家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城市人口乡村人口a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大于40% b该国属于发达国家c该类型国家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 d该类型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速度较快16.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17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下列自然地理区位中不利于形成城市的是 ( )a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 b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c荒漠干旱地区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d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读“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分析回答1819题。18.商店和住宅位于 ( )ad区和a、c区ba区和b、c区 cc区和a、e区 db区和e、d区19.图中b、c、d、e功能类型分别是 ( )a工业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住宅区 工业区 商业区 工业区c住宅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d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右图中,a、b、c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河流、地形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回答2022题。20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21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 )aa bb cc dd22如果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资源、交通、政治因素,那么与南京对应的点可能是 ( )aa bb cc dd23.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 )a. 居住区 b. 风景游览区 c. 中心商务区 d. 仓储区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2427题。24.此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c大约有10%的人住在郊外 d人口密度较大25.这种人口分布比较符合下列国家中的 ( )a巴西 b英国 c印度 d美国26.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吸引力27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 )(1)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2)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3)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出现负增长a(1)(2) b(3)(4) c(1)(3) d(2)(4)28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29以下城市中,依次是在交通、资源、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a郑州、攀枝花、拉萨 b攀枝花、邯郸、合肥c攀枝花、株洲、大同 d麦加、宝鸡、石家庄30读下图,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 b、c、 d、读下图 (a、b、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回答3132题。31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b c d32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回答3334题。33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a工厂和交通 b建筑和娱乐业c网吧和歌厅 d采矿和伐木34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 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 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35.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程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36.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范围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37.在陕西省分布的城市有省会、地级市、县及县级市三类,下列表示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 )a. c. d. 读“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回答3839题。38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39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40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b到期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c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d到期间,时人口问题最不突出读非洲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4142题。41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在( )a0-500米 b500米左右c500-1000米 d2000米以上地区42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矿产丰富b交通便利c宗教圣地d气候适宜读“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4344题。 43该城市1993年的人口增长率是 ( ) a16.7 b14.3 c0.9 d1.244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45.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控制人口的政策和措施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因素读“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完成4647题。46.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47.有关图中丁所示人口增长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高的出生率、极低死亡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人口增长缓慢c.人口年龄结构多呈老年型 d.该人口增长模式最早盛行于北美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区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较小b城市是区域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开发,加速区域经济发展c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大气污染d城市对原有的地形地貌改变较多,对城市原有的河网系统改变不大49.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会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50.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 (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土地利用方式 交通通达度 企业的支付能力a. b. c. 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51.(11分)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下图回答问题。图三: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1)分析图一,从地形上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2分)(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2分)(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总面积占洲总面积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洲是_。(2分)(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的地区、_纬度地区和_地区的趋向性。(3分)(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判断,下列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 (2分)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美国东北部52(13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3分)(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 (1分)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3)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左下图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2分)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4)分析上图及表格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 、 和 等。(3分)(5)右图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4分)53(12分)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 两城市人口变化(1) 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点是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4分)(2) 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1分)(3) 右图中的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其原因是_等社会经济问题。(5分) (4) (多项选择)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2分)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54(7分)右图是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000年,四国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人均gdp最高的国家是 。 (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四国中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人均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3)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4)印度和中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起步较早的国家是 ,目前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55(7分)读“我国某城市区位示意图”,回答:(1)图中a城市为 , 其优势区位是 。(2)该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了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在我国与a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 、 等城市。(3) 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沿河城市除分布在河流汇合处外还常分布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和河口处。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文科地理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51.(11分)(1) 。(2分)(2) 。(2分)(3) 。(2分)(4) 、 和 。(3分)(5) (2分)52(13分)(1) ; 国, 国。(3分)(2) (1分)(3) (2分)(4) 、 和 等。(3分)(5) , 。 , 。(4分)53(12分)(1) 、 、 、 。(4分)(2) 。(1分)(3) 线。 ,原因 。(5分) (4) (2分)54(7分)(1) 、 (2) 、 (3) (4) 、 55(7分)(1) 、 (2) 、 、 (3) 、 。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