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 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0 粤教版对点一:内容主旨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分两步:第一步找出概括对象的典型意象及特点,第二步找出意象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内容主旨的能力。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杜甫在写这首诗之前,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三、四两句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写出了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末两句,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从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答案】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对点二: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答案】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深忆念着的长安生活,它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岉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中寂寥的天地正是作者亡国后的寂寥心境的写照,而梅花高洁的品格也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谢枋得的这首诗写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此时,信州失守,抗元失败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转徙十年,文天祥已经就义两年。蒙古的铁蹄从北向南践踏而来,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妻子和两个儿子被掳,许多南宋旧臣纷纷投靠新主,孤忠的谢枋得面对国破家亡是怎样的心情?他已经离家十年了,独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显得更加寂寞,面对滚滚袭来的寒潮,他内心里也许有过软弱,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终成就了自己高洁的人格。【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对点三:观点态度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六幺(yo):古曲调名,又名绿腰,是曲调中声奇美者。幺是小的意思,因为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而得名。有人批评这首词的下阕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人观点态度的能力。此词写赏春的雅兴。上阕三句一句一景,写船外的风光。春意融融,烂漫人生在春日更表现出鲜美的活力。“绿杨楼外出秋千”,将绿杨与少女叠入一个画面,赞赏与羡慕洋溢着鲜活的春情。下阕写船内赏春遣怀的豪情,“君莫笑”句明知己态反常而偏欲为之,倍增其“戴花”的感染力。最后一句抒发作者内心万事不如意的郁闷。【答案】不同意。及时行乐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借饮酒来抒发政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愤世之意,以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前人评论“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精华之所在,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结合全诗加以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杜牧于公元841年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历史记载: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答案】同意。此句含有“败而不馁”之理,遇到失败要“包羞忍耻”,重整旗鼓,不能灰心丧气,要正确对待挫折,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练】7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离亭燕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_(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解析】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浸”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开阔的意境,既写出了秋天景象特有的时令特征,又与上下文相承接,暗蕴着词人无限的慨叹与惆怅。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结合整首词的主旨,紧扣“怅望”“无言”具体分析。【答案】(1)“浸”,浸染,一个“浸”字描绘出水天相接的景象,表现出水天浑然一色的开阔意境。既写出了秋天景象特有的时令特征,又暗蕴着词人无限的慨叹与惆怅。(意思对即可) (2)诗人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对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_(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_【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唐诗的颔联为“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回答描写的景象,实际就是要求将诗歌本身的内容完整呈现出来,具体解答时,要注意诗句中所用意象以及其动作、情态等。在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认真揣摩“盘”“残”“投孤屿”“过别枝”等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而得出诗人清高而又无奈的感慨。第(2)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分析鉴赏能力。具体分析时,要从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全面理解尾联的作用。【答案】(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等景象。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2)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故山”)。【滚动提升练】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张可久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1)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_(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_【解析】前两句描写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联系整首曲子抒发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可以看出,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运用了反衬手法。这首曲子的重要意象就是“杜鹃”,再加上清明节特有的传统,诗人作为客居异乡之人,思乡之情自然而出。【答案】(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濛濛,苔径苍苍;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2)“清明”时分,本来应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注】滁州西涧作于德宗建中四年,当时诗人正在滁州刺史任上。 苏舜钦曾被诬陷,削籍为民,流寓苏州。此诗系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时所作。(1)简析两首诗中的春草、渡船的形象有什么不同?_(2)两首诗分别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作简析。_【解析】这两首诗都刻画了春草和渡船的形象,要分析两者的不同,就要分析诗中的环境的不同以及诗人所赋予的形象特点的不同。第二题分析诗人的人生态度的不同。结合注释和第一题对两个意象的分析,抓住诗中表现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如韦诗中的“怜”“自”, 苏诗中的“孤”等,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分析。【答案】(1)韦诗中的春草生于幽静的西涧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连平县田源镇人民政府应急救援中队队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外国语学院人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4月四川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招聘事业编制人员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技术助理岗位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卫技人员7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广州市荔湾区站前街道环卫站招聘环卫工人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系统招聘学前教育备案制教师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南省分行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大连金普新区卫生系统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6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派遣合同制岗位招聘12人(第三次)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我爱你中国 女声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谱
- 智慧树知到《星期音乐会(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联合体施工协议书
- 居家无障碍知识讲座
- 照片档案整理规范
- 糖尿病胰岛素泵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3新能源集控中心及智慧电厂建设方案
- 人工智能(基础版)高职人工智能基础课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外科学(1)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 软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
- 消费者的注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