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课堂高效演练(1).doc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课堂高效演练(1).doc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课堂高效演练(1).doc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课堂高效演练(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2014届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课堂高效演练用意是( )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b.改革官制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d.强化皇权答案 d解析 从“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可以看出明太祖认为中书省的存在影响了皇权的加强,故选d项。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a. b.c. d.答案 a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御史张瑞荫对军机处的认识: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正确。项明显与材料信息相悖;项不是军机处的作用。3.(2013扬州中学最后模拟题)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位同学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大臣”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答案 c解析 从“章京”可知表格描述的是清朝军机处运行机制。a项错在“宰相”;b项说法明显与当时情况不符;d项错在“文化日渐繁荣”。c项是对军机处影响的正确描述。4.(2013金考卷系列模拟题)据现存策论和殿试试卷资料显示,在清朝110多次科举考试中,策问有关军事的近30次,约占1/4。这表明清朝科举制度( )a.重视军事且关注现实b.科目繁多,但以军事最重c.以八股取士为主,没有实际意义d.是古代最为完善公正的选拔制度答案 a解析 a项全面反映了材料信息。b项不正确,军事只占1/4。c项错在“没有实际意义”。d项错在“最为完善公正”的表述上。5.(2013金考卷系列模拟题)乾隆称:“关口征纳米税,虽每石所收无几,商人藉口额课,势必高抬价值。是取之商者仍出之民也。每遇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船,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皆以为民食计也”“乃数年来,税免而米豆之价不惟不减,且昂贵时或有加”。这段话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免税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剥削c.粮食的商品化趋势增强d.经营粮食的商人并没有受益答案 c解析 材料表明,针对粮食免税是因为“民以食为天”。粮食价格不稳定,社会就不会安定,“皆以为民食计也”。这项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并无关系,也不是要维护封建剥削,排除ab项。根据“税免而米豆之价不惟不减,且昂贵时或有加”可知,经营粮食的商人从中受益,排除d项。“商贩米船,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有利于当时粮食商品化趋势的加强,有助于粮食流通,维持社会安定,故c项正确。6.(2013太原市第二次模拟题)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答案 a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解决人多粮少”“最主要方式”。bc项可能有助于解决粮食问题,但不是最主要方式;d项无助于解决粮食问题;a项符合题意。7.(2013珠海市考前模拟题)明清之际,广州社会结构变动有一大特色:士人从商,商人入仕。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说明( )a.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b.礼教束缚解除,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答案 c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a项错在“对外贸易口岸”与之无关;b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是近代以来的现象。c项正确。8.(2013万年中学七模题)清代中前期贸易统计表,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康熙后期雍正年间乾隆中期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786两0.8万-0.9万两10 793两2万-3万两天津关税海税较少1万-2万两5万-6万两8万-10万两山海关关税较少1万-2万两3万-4万两10万-11万两合计数千-1万两3万-5万两9万-11万两20-24万两a.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封建自然经济的不断瓦解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答案 a解析 注意:表格反映的应是清朝中前期对外贸易税收情况。从表格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天津、山海关的对外贸易税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完全相符;c项是近代史上出现的现象;d项与对外贸易关系不大。9.(2013珠海市考前模拟题)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汉朝和明清时期 b.汉朝和隋唐时期c.隋唐和明清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儒学地位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官方指导思想,排除cd项;到明清时期,理学、心学使儒学走向僵化,故选a项。10.(2013江西重点中学盟校模拟题)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这种对人心本体的界说与下列哪一思想是一致的( )a.“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c.“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d.“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答案 c解析 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就是无心无情,没有先入之见。有了这种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因此,人惟一可作的就是去“致良知”,也就是为善去恶,去私存公,来恢复良知的觉悟。a项是朱熹,说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b项是讲理气关系的,d项是张载的思想。11.(2013合肥市第三次模拟题)下列古代安徽名人代表作,曾被鲁迅先生赞扬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是( )答案 b解析 从“指摘时弊”“婉而多讽”可知材料描述符合b项儒林外史。12.(2013东北三校二模卷)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错在“不能”;d项错在“文人画”,因为文人画属于士大夫画,不属于市民文化。二、材料分析题13.(2012海南)(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答案 (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4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3分)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5分)14.(2011江苏)(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