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配套测试.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配套测试.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配套测试.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配套测试.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配套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5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配套测试)注:按新课程标准高考历史命题要求,选修部分考试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故选修部分的配套测试,每套含5个选择题(10分)和6个材料解析题(90分),总分100分。【选择题】(单选题,5题,共计10分)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03苏辙说:“建青苗之法,其实放债取利,而妄引周官泉府之言,以文饰其事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可见,苏辙认为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剌激了民间借贷 助长了吏治腐败 干扰了百姓生活 减少了政府财政收人a b c d04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说这段话的人应是 a英国人 b中国人 c俄国人 d日本05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的内容贪大求全c这种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应【非选择题】(6题,共计90分)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4分)(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2分)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4分)(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3分)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0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宗教改革材料一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材料二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请回答:(1)结合所学简述欧洲宗教改革中“世俗主义”的主要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新教与自然科学是“貌合神离”?(7分)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宗教改革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0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请回答:(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分)(2)据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6分)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4分)09(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2分)?这两项改革措施分别是为了改变北宋怎样的局面?(2分)(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4分)(3)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2分)和真实意图(2分)。(4)对于是否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1分)为什么?(2分)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为什么被迫作出“以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4分)(2)你认为材料二中哪一种评价较为客观(2分)并说明理由。(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3分)1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他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他的修身等科目占7%。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天涯网(1)表现: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圣经是信仰唯一根据、神甫娶妻、否定教会神学说教;加尔文的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英国至尊法案建立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任答两点,4分)(2)原因:“貌合”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的思想,反映了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3分)“神离”新教的信仰与教条实质上是设立了新的思想权威和精神枷锁,与科学自由、理性精神背道而驰。(4分)不同:材料一肯定了宗教改革在推动西方近代化中的作用;材料二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4分)09答案:(1)措施: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2分)目的:军事措施是为了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农业措施是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的局面。(2分)(2)态度: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4分)(3)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变法维新。(2分)意图: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2分)(4)判断:没有区别。(1分)原因: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2分)10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入侵,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发展缓慢。(4分)(2)较客观的观点及理由:较客观;理由:阿里的改革未变革埃及的封建制度,没有实现向现代化的根本突破。较客观;理由:阿里改革的一些措施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先进科技进入埃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较客观;理由:阿里的改革措施是为了巩固埃及的封建统治,是为封建王朝的对外扩张服务的。(选择以上任意一种答案均可)(选择观点2分,对应的理由准确简炼清晰6分)(3)评价方法:看待历史现象应避免绝对化,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辩证地分析问题。(3分)11答案:(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偏重儒家传统文化。(4分)(2)不同:政府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2分)(3)核心思想:忠君思想(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