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2011高考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析:选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故b、d项错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项。2(2012泉州市质检)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 d内外朝制解析:选b。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看甲骨文的字形,还要看文字的内容,“戎”“从”“王”“国”“侯”,很明显体现的就是分封制的内容。3(2012泉州质检)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一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解析:选b。b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4(2009高考广东单科卷)“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解析:选b。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王把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从而建立起一个个的诸侯国,也叫“封邦建国”。柳宗元的封建论就是对这一制度的经典论述。5(2009高考山东文综卷)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选c。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被贾母视为“外人”,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6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b协助皇帝处理万机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解析:选d。“三公”是秦朝中央的官制,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公”是秦朝加强专制的重要表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以丞相为代表的百官,防止丞相专权。7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获取信息,抓住关键词语“分土建邦”,秦始皇针对材料中提到的弊端,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8(2012南昌一调)华阳国志蜀志载: “(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列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解析:选d。秦国商鞅变法时期就实行“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一、选择题1(2012杭州模拟)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解析:选b。题中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为宗法制,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国”与“家”紧密结合。2(2012宁波模拟)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bc d解析:选b。的表述错误,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亲族,宗法制的核心才是嫡长子继承制。从表格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位置看,正确。反映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正确。西周初年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故说法错误。3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 b c d解析:选c。“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付与了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它不断革新。西周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并使等级秩序稳定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各种礼乐制度。项王位世袭制始于夏。4(2012余杭高级中学模拟)2010年10月20日上午,第二届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在江山石门镇清漾村举行祭祖典礼,毛主席嫡孙、中国最年轻的少将毛新宇向祖先鞠躬行礼。这种寻根祭祖的做法源于我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权专制 d禅让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宗法制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题目中寻根祭祖的做法显然源于宗法制。5下列关于下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c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d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解析:选d。从所给图片来看,其展现的显然是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d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6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a以氏族为姓 b以封地(国)为姓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解析:选b。卫、许、陈都属于分封制下的封地,故选b。7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 b太尉c九卿 d郡守解析:选d。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郡守属于地方官员,不能够参加朝议。8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这种做法()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解析:选a。宗法制的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对封建王朝的继承制度影响很大。题中咸丰皇帝将帝位传给载淳,体现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使用了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论文 d秦简的记述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第一手史料是最具说服力的。a、b、c三项加入了后人的主观因素,使用时应去伪存真。10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中央建立起“三公九卿”制,但其中的“太尉”一职仅是虚设其位,并未有人担任过此职,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形成地方上的割据势力 b为了提高中央机构工作效率 c便于皇帝加强对军权的控制 d防止军队将领的反对解析:选c。首先要知道“太尉”一职是掌管军事的,皇帝虚设其位,没有任命人担任此职,其主要目的应是便于皇帝加强对军权的控制。11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 b御史大夫c尚书令 d刺史解析:选b。太尉掌管军事,尚书令属于宰相之一,只有御史大夫和刺史具有监察职能,而御史大夫出现在秦朝,刺史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故选b。12(2012杭州模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实现统一后的政治需要 c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d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解析:选d。分封制产生了很多诸侯,造成了后来诸侯争霸的局面,因此a说法正确。秦统一后,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郡县制就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强化地方独立性,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的。“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2: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2,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社会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古代宗法制度的相关知识,命题有新意,也注重了对“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2: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3: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1)据材料1概括西周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1、2,分别概括顾炎武、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解析:第(1)、(2)问应解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注意分封的主要对象以及天子、诸侯君臣关系的变化,“影响”应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统治等角度来说明。第(2)问应抓住材料2、材料3中的观点。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方面阐述即可。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