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 古代中国科技文艺(教学案)【基础考点整理】考点一:科技成就a新人教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中国古代很重视数学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三)石氏星表和浑仪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中国不仅留下厂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申的原书虽然失传,但在唐朝的天文学著作中对其内容有所保留,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大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一书共92篇,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贾思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b人民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纸的发明1古代中国书写材料变化: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椟、缣帛西汉麻纸东汉纤维纸(蔡侯纸)。2原因:丝织品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竹木简椟沉重,不便于流传和收藏。3经过:西汉早期已发明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4意义:(1)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作用。(2)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原理: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作的指向仪器。2过程:(1)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提到过“司南”。(2)北宋时期,武经总要中提到的指南鱼,梦溪笔谈中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技术。(3)南宋时期:事林广记中介绍了民间流行的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3功能:方向测定。4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5意义:(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2)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3)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条件:(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2)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2发明:(1)商周时期,在冶金实践中广泛使用木炭。(2)春秋战国,具有硫磺和硝石的知识。(3)东晋时期,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3使用;(1)唐末至宋初,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唐福把他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宋朝廷。石普为宋真宗表演他制作的火球、火箭。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记录3种火药配方。(2)明代,创造了当时最先进的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4影响:(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四)印刷术的进步1过程:(1)唐代,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宋代,平民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3)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3)明清:铜活字印刷在江南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2特点:(1)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不够重视。(2)讲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强调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c岳麓版中国古代的科技、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但是竹简太重,缣帛太贵,很难推广。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租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这种纸原料易得,绳头、乱麻、树皮、桑根、藤、苔、竹子、稻草、麦秆、布片都可以用做造纸的原料,并且纸张质地细腻,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的丹经,称做硫磺伏火法。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当时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火蒺藜、突火枪等,威力巨大。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13世纪,指南针传人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天文学成就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成就突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天文学体系。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记载了已测定的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在天体测量方面,古代中国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位,曾经成功地测出发生于陇西的一次地震。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683-727)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一行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它具有实用、简便、灵巧的特点,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三)算经与圆周率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用竹棍做算筹的筹算计算法。到元代又发展成简便高效的珠算法。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圆周率()的计算一直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关注的问题。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429500)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四)古代农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作者是北朝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元代王桢的农书,共37卷,13万多字, 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附有306幅插图。这部农书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书中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水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徐光启(1562-1633)编写的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全书围绕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设想。作者不但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成果,而且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共52卷,190万字,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书画的发展、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a新人教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二)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时,与其堂兄颜杲卿同举义旗,抗击叛军。杲卿父子英勇就义。颜真卿用行书起草祭文时感情激昂悲愤,“气粗而字险”“气郁而字敛,墨妙通神。情采动人,将作者的心声表露无遗后人评价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沦,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厂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b人民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中国的古代艺术(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书法)3代表人物:(1)秦晋时期,秦代的李斯与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书圣)。(2)唐宋时期,唐代的楷书大师欧阳询、颜真卿(颜筋)、柳公权(柳骨)以及草书大师怀素、张旭(草圣);宋代的苏轼等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元明时期,元代的赵孟頫与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记忆口诀:刻画符号字起源;甲骨文字较成熟;金文刻在青铜上;小篆(笔画)细多记李斯;隶书线条粗又软;草书流畅王(羲之)怀(素)张(旭);楷书方正四大家(欧颜柳赵);行兼楷草王(羲之)北四(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二)画中有诗(绘画)4特点:(1)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讲究布局构图,气势雄壮,意境深远。以意境为灵魂,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2)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总之,山水画和文人画,更多地采用写意技法。(三)金声玉振(间乐)1先秦时期:(1)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骨笛,有完整的七声音阶。(2)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3)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制作精美,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2秦汉时期:(1)设立乐府机构。(2)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形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3东晋时期:形成南国“清商乐”。4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5明清时代:(1)戏曲音乐繁荣。(2)器乐艺术发达,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四)宫廷舞和民间舞(舞蹈)1原始舞蹈:青海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2宫廷舞蹈(1)发展过程: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宫廷舞蹈。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隋唐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官办的乐舞机构集中培训大批专业乐舞艺人。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明清,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2)特点: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3民间舞蹈:(1)艺术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2)发展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两汉时,各地乐舞出现了繁荣局面。敦煌石窟壁画展示了南北朝时代“胡舞”的风范。隋唐时代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有许多节目流传至今。(五)戏曲(戏曲)赋予戏曲更大的表现力,促成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3)清代: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三庆班”以及“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于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京剧也称“皮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男角)、旦(女角)、净(反面)、丑(滑稽搞笑)四大行。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c岳麓版中国古代的科技、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二)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梨园春秋(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二)书艺历程书法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晋人书法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祟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汉字的书法正是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三)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先民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或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战国时期,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汉代帛画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四)从顾恺之到吴道子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在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氛围中,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五)文人意趣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明清时期的文入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在时代变化、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六)民间风情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先民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乐来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萌芽。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燕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八)元杂剧与昆曲元代进入了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其中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变得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考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考点三:文学成就a新人教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三)辉煌灿烂的文学(一)从诗经到唐诗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盛唐时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涛。极为广泛的佳句。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中后期登上词坛。他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开创者,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把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都纳入词的抒写范围。他以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强劲的生命力。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感情,他的婉约词也很出色。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具,更为生动活泼。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三)明清小说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股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b人民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诗的经典(诗经)1内容:(1)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2)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世风民情)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雅(大雅之堂)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颂(歌功颂德)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乐歌,主要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2特点:(1)中国最古老的诗经总集。(2)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3)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3影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二)楚辞的魅力(楚辞)1产生: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新的诗歌体裁。2特点:(1)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2)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3)句式较灵活。(4)在节奏和韵律上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3代表:(1)人物:屈原。(2)作品: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九歌:想象丰富,文辞清婉。天问:反映作者强烈探索精神和大胆怀疑精神。九章:直抒胸臆,描绘流放经历与心境。4影响:楚辞体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三)汉赋的风采(汉赋)1特点:(1)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2)继承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2成就:(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借物抒怀,意境深沉。(2)汉武帝时代,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代表作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司与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3)西汉后期,扬雄是最著名的赋作家。(4)东汉,前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后期,大赋渐少,短篇的小赋兴起,意境更为清新活泼。(四)“李杜诗篇万口传”(唐诗)1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浪漫主义)是:(1)雄奇豪放,瑰玮绚烂。(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2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现实主义)是:(1)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2)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3)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简析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3发展(1)北宋:柳永,以切身的感受,清浅的语言,白描的笔法,叙写都市的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2)南宋:李清照,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张元干、张孝祥,豪气纵横,洋溢着悲壮激昂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简析宋词繁荣的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七)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明清小说)1明朝(1)原因: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2)成就: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长篇白话小说,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短篇白话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清朝(1)原因: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晚清时期,改良主义运动兴起。(2)成就: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c岳麓版中国古代的科技、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三)诗歌与小说(一)诗经、楚辞与汉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经过孔子的辑录、删定,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抬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它的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楚辞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更适合表达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楚辞以瑰丽华美、想像奇特著称,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赋应运而生。取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二)唐诗、宋词与元曲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人称“诗圣”,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诗人白居易(772846)的作品通俗流畅、平易近人。“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宋词是继唐诗而起的又一诗歌高峰。词的起源丰富而复杂,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传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的口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面对天下分裂、战乱频仍的现实,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他们的词作也显示出一派既飘逸又豪放的高远境界。苏轼(1037-1101)的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他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南宋词人辛弃疾投笔从戎,“醉里挑灯看剑”、“弓如霹雳弦惊”,词风慷慨激昂、沉郁悲凉。苏轼与辛弃疾被合称为“苏辛”。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北宋柳永的词作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三)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工商业缄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明代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西游记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则为描摹世态人情、反映社会风尚变迁的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晚明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等也广受人们青睐。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清代涌现出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以人木三分的辛辣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成为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高考方向预测】1中国古代科技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特别是四大发明及其影响。考查多采用选择题形式,材料解析题也经济出现,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命题视角会侧重于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从中外科技史的比较出发命题。2对于中国古代文学,选择题是主要的命题形式,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及文学形式是命题的重点。应特别关注宋词、话本、元曲、小说等代表作以及这些文学作品与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状况的联系。3中国古代艺术能够反映历史时代背景,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复习中要注意准确性与灵活性。应重点注意以下知识:汉字与书法、绘画艺术的演变历程、京剧的形成与演变等。【易混知识清单】1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易混知识(1)我国在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不是造纸的首创者,但他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学术方面,第二种在战事上,第三种在航行上。”他所说的三种东西,文学方面指的是印刷术,因为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学的传播;战争方面指火药;航海方面指指南针。(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2诗经与“楚辞”诗经是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但不是由其创作,“五经”中春秋为孔子所著。“楚辞”是屈原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3通过明清小说,分析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点水浒传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红楼梦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儒林外史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聊斋志异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4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6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春秋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2)战国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汉赋辞藻华丽、夸张,表现大一统时代的恢宏的文化气度。(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功能强。(6)元曲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满足市民阶层的需要。(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7中国古代早期文字的易混知识(1)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它与后来成熟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2)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3)西周铜器的铭文被称为“金文”,也是较完整的文字。8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单元要点分析】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2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3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2)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及其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3)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广泛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国家的统一;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4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1)对唐诗的影响: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对宋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3)对元曲的影响: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遂用散曲和元杂剧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由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1000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6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字体特征及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1)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成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2)主要字体特征: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具有实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开始盛行于晋代,它兼具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3)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功能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7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历程(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1)中国画特别讲究神似,不求形似。(2)中国画讲求象征,不求写实。(3)中国画不重背景,重在留白,引人深思。(4)中国画以山水为主。(5)中国画特别讲究布局构图。(6)中国画的灵魂是意境。(7)中国画强调个性表现,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为一体。(8)中国画趣味优雅,意境深远,不为普通民众所理解。9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1)政治、宗教因素: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带有巫术色彩。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政治黑暗成为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致于戏剧创作。京剧产生的关键是为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徽班进京。(2)经济因素: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3)文化因素: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发展成熟。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是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是经济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知识群体则是自始至终起了重要作用。2明清小说异常繁荣的社会背景(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壮大了市民阶层,形成了要求表达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提供了通俗文学样式。(3)读书人和艺人的创作与加工,提供了作品来源。(4)印刷技术提高,使小说从口耳相传变为文字阅读成为可能。(5)文人在理论上阐释和评价,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6)明清时期的社会弊端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为小说提供了素材。3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历史背景(1)唐诗繁荣的原因: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强盛,文化政策开明。经济发达:封建农工商业活跃,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促进:唐朝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2)宋词繁荣的原因: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文化基础: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政治因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现实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经济因素: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4中西绘画特点有什么不同?西方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1)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州数学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 天文系考试题目及答案
- 时空量子纠缠-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集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高级电工证考试试题含答案
- 系统实施与管理办法
- 人道救助管理办法无锡
- 蜀绣地标保护管理办法
- 【2025年】黄淮学院招聘事业编制硕士专职辅导员20名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整合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 2025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2025年大型上市公司合同管理与合规制度
- 送瘟神教学课件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 2025年内容分发网络(CDN)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高考陕晋宁青卷地理试题解读及答案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