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的英文缩写文档.docx_第1页
抗菌素的英文缩写文档.docx_第2页
抗菌素的英文缩写文档.docx_第3页
抗菌素的英文缩写文档.docx_第4页
抗菌素的英文缩写文档.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生素分类及名称表 1。-内酰胺类分类化学名英文全称英文缩写商品名窄谱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VpenicillinGpenicillinVP、PEN、PV广谱青霉素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ampicillinAM、AMP安西林,安必仙,安复平安西林,安必仙,安复平amoxicillinAMX ,AMOX , AC阿莫仙,再林,弗莱莫星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carbenicilliCB,BAR替卡西林ticarcillinTIC,TC,TI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azlocillinAZ,AZL美洛西林mezlocillinMZ,MEZ哌拉西林piperacillinPIP,PI,PP耐 青 霉氯唑西林cloxacillin素酶青霉素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DX , DIC甲氧西林methicillinDP,MET,ME,SC奈夫西林nafcillinNF,NAF苯唑西林oxacillinOX ,OXS,OXA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脒基青霉素 (抗G-杆菌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mMEC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青霉素/-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oxicillin-clavulanicacidAMC ,A/C ,AUGAML,XL替卡西林TicarcillinTIM,T/C,TCC,复合物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TLC氨苄西林/舒巴坦ampicillin-sulbactamAAM,A/S,AMS, A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TZP,PTZ,P/T,PTC特治星海他欣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cefazolinCZ,CFZ,FAZ, KZ赛福宁头孢噻吩cephalothinCF,CR,CL,CEP,CE,KF头孢匹林cephapirinCP,HAP头孢拉定cephradineRAD,CH赛福定瑞恩克头孢氨苄cephalexinCN,LEX,CEL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CFR,FAD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cefamandoleMA,CM,CFM, FAM头孢尼西cefonicidCID,Cfc,FON,头孢雷特ceforanideCPO头孢呋辛cefuroximeCXM,CFX,ROX,Crm,FUR,XM赛福欣头孢克洛cefaclorCEC, CCL, Cfr ,FAC,CF可福乐头孢丙烯cefprozilCPR,CPZ,FP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 cefperazoneCFP,CPZ,PER,FOP,CP先锋必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舒普深先舒海舒必 瑞普欣铃兰欣头孢噻肟cefotaximeCTX , TAX, Cft,FOT,CT头孢他定ceftazidimeCAZ,taz,tz新天欣复达欣泰得欣凯复定头孢唑肟 ceftizoximeZOX , CZX , CZ,CTZ,TIZ头孢曲松,ceftriaxoneCRO,CTR,FRZCax,AXO,TX头孢克肟cefiximeCFM,FIX,Cfe,IX头孢托仑 cefditorenCDN头孢他美cefetametCAT,FET头孢布烯 ceftibutenCTB,TIB,CB先力腾头孢地尼 cefdinirCDR ,Cdn , DIN,CD,CFD头孢泊肟cefpodoximeCPD,POD,PX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 cefepimeFEP,Cpe,PM,CPM马斯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imipenemIPM,IMI,Imp,IP泰能美罗培南 meropenemMEC美平 倍能法罗培南 faropenemFAR,FARO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aztreonamATM,AZT,AT,AZM君刻单头霉素类头孢西丁cefoxitinFOX,CX,Cfx,FX头孢替坦cefotetan,CTT,CTN,CTETANS,CN头孢美唑 cefmatazoleCMZ,CMZS,CMT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moxalactamMOX抗生素分类及名称表 2。非-内酰胺类分类化学名英文全称英文缩写商品名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amikacinAN,AK,AMI,AMK庆大霉素gentamicinGM,CN,GEN链霉素 straptomycinS,STR,Sts,SM妥布霉素tobramycinNN,TM,TO,TOB卡那霉素kanamycinK,KAN,HLK,KM 奈替米星netilmicinMET,Nt,NC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SPT,SPE,SC喹诺酮类喹诺酮萘定酸Nalidixic acidNA,NAL氟喹诺酮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Cp,CI氧氟沙星 ofloxacinOFX,OFL,OF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Nxn,NX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LOM,Lmf氟罗沙星 fleroxacinFLE,FLX,FO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LEV,LEVO ,LE左克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SPX,Sfx,SPA,SO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吉米沙星 gemifloxacinGEM加替沙星 gatifloxacinGAT大环内酯类红霉素 erythromycinE,ERY,EM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联邦赛乐林罗力得罗迈欣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R,CLM,CLA,CH利迈先 克拉仙 甲力地红霉素 dirithromycinDTM,DT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AZM,AZI,AZ泰力特 希舒美派奇联邦赛乐欣四环素类四环素 tetracyclineTE,TET,TC多西环素doxycycline米诺环素minocyclineMI,MIN,MN,MNO, MC,MH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lincomycin克林霉素 clindamycinCC,CM,CD,CLI,DA力派多肽类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 vancomycinVA,VAN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TPN,TEI,TP, TPL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polymyxinB(E)PB(PE)氯霉素类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DHL,CL磷霉素类 磷霉素fosfomycinFOS,FF,FO,FM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F/M,FD,FT,NIT, NI,F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metronidazole替硝唑tinidazole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磺胺类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sulfonanides sulfadiazinesulfamethoxazoleSSS,S3SDSMZ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T,TR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SXT,T/S,TS,COT抗分枝杆菌药物利福平rifampinRA,RIF,RI,RDSCF头孢哌酮/舒巴坦CTX头孢噻肟FEP头孢吡肟SXT复方新诺明CTC头孢噻肟/棒酸TOB妥布霉素IPM亚胺培南AMP氨苄青霉素MH米洛环素CAZ头孢他定AM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TZ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CIP环丙沙星KZ(CZO)头孢唑啉PRL氧哌嗪青霉素MEM美洛培能CXM头孢呋辛TIM替卡西林/克拉维酸CN庆大霉素CAC头孢他定/棒酸LEV左氧氟沙星AK阿米卡星FOX头孢西丁SAM氨苄西林/舒巴坦TE四环素C氯霉素SXT复方新诺明P青霉素OX苯唑西林OFLX氧氟沙星E红霉素MXF莫西沙星RD利福平F呋喃妥因FOX头孢西丁CTM头孢替安LZD利奈唑烷TEC替考拉宁EES琥乙红霉素AMP氨卞青霉素VA万古霉素FLUCZ氟康唑KETOC氟立康唑DA克林霉素ITRAC伊曲康唑FLU1氟胞嘧啶AMPHO两性霉素BCTRX头孢曲松AZM阿奇霉素CMN头孢米诺ZOX头孢唑肟AML阿莫西林3TC拉米夫定ADV阿德福韦酯KF头孢噻吩MA头孢孟多MEZ美洛西林FO氟罗沙星MOX拉氧头孢LOM洛美沙星CID头孢尼西AZT氨曲南GAT加替沙星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从而可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证,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用的各类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内酰胺类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他佐巴坦(tazobactan)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对-内酰胺类破坏减弱)。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常与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用于兽医临床,治疗畜禽的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丙磺舒和青霉素竞争肾小球分泌而抑制青霉素类排泄,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升高)。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呈协同作用(青霉素破坏细菌细胞壁,有利于氨基苷类药物进入细菌内发挥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大剂量青霉素G或其它半全成的青霉素均可使氨基糖苷类活性降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TMP联合应用有较好的增效作用。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青霉素类为快效杀菌剂,四环素类等为抑菌剂,合用干扰了青霉素类的作用)。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别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h后再用氯霉素。青霉素类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理化性配伍禁忌)。2、氨基苷类(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氨基苷类与-内酰胺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如丁胺卡那霉素与TMP合用对各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效。氨基苷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氨基苷类主要使细菌的核蛋白聚合体分解,而氯霉素不但能稳定此聚合体而且阻碍氨基苷类进入细菌内起作用,从而拮抗氨基苷类的杀菌效能)。氨基苷类同类药物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DVD配伍比TMP更好一些,与阿托品类配伍应用于仔猪腹泻。3、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牧菌素(泰妙灵)、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TMP、DVD对本品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量硫酸钠(1 : 1)与本品同时给药,有利于本品吸收。碱性物质如Al(OH)3、NaHCO3、氨茶碱以及含钙、镁、铝、锌、铁等金属离子(包括含此类离子的中药)能与四环素类药物络合而阻滞四环素类吸收,含二价离子的全价饲料不利于本品吸收。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合用有效好的协同作用(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竹桃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等)红霉素与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间氧甲嘧啶(SMM)、TMP的复方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红霉素与泰乐菌素或链霉素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北里霉素治疗时常与链霉素、氯霉素合用。泰乐菌素可与磺胺类合用,竹桃霉素可与四环素类药物配合应用。NaHCO3可增加本品的吸收,红霉素不宜与-内酰胺类、林可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联用。5、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氯霉素与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用于合并感染的呼吸道病具协同作用(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与林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具有拮抗作用。氯霉素也不可与磺胺类、NaHCO3 、氨茶碱、人工盐等碱性药物配合使用。6、氟喹诺酮类(氟哌酸、培氟沙星、洛美沙星、二氟沙星、沙拉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达氟沙星、麻保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与杀菌性抗菌药(青霉素类、氨基苷类)及TMP在治疗特定细菌感染方面有协同作用,如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相加作用,而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表现无关作用;环丙沙星+TM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禽大肠杆菌O2、鸡白痢沙门氏菌有协同作用,对猪大肠杆菌、禽大肠杆菌O78、鸡败血支原体有相加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利福平、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硝基呋喃类合用有拮抗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四环素类药物可配伍应用,如氟哌酸与强力霉素的复方制剂可有效防治包括呼吸道疾病在内的混合感染。氟喹诺酮类+林可霉素可用于治疗鸡霉形体合并大肠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道病继发肠道感染而导致严重的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卵巢性腹膜炎。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如环丙沙星与磺胺二甲嘧啶合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加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慎与氨茶碱、法华令合用。含铝、镁的抗酸剂及多属离子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有影响,给药期间饲喂全价饲可干扰本品的吸收。7、磺胺类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合用有确定的协同作用。国外应用的抗菌增效剂除TMP和DVD外,还有奥美普林(OMP,二甲氧甲基苄啶)、阿地普林(ADP)、巴喹普林(BQP)。复方制剂有SM2+BQP(用于牛、猪),SDM+BQP(用于犬)。碱性电解质可减少本品对肾脏的毒性,磺胺类药物与多粘菌素合用可增强对变形杆菌的抗菌作用。SMZ+TMP+多粘菌素对各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效。磺胺类药物应尽量避免与青霉素类药物同时使用,因为其可能干扰青霉素类的杀菌作用。液体型磺胺药不能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盐酸麻黄素、四环素、青霉素等合用,否则会析出沉淀;固体剂型磺胺药物与氯化钙、氯化铵合用会增加泌尿系统的毒性,并忌与5%NaHCO3合用。8、林可酰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可与四环素或氟哌酸配合应用于治疗合并感染,林可霉素可与壮观霉素合用(利高霉素)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病。有效供给口服补液盐和适量维生素可减少本品的副作用,提高疗效。此外,林可霉素可与新霉素(用于乳腺炎)、恩诺沙星合用。9、杆菌肽锌杆菌肽锌可与粘菌素(多粘菌素E)、多粘菌素B、链霉素及新霉素合用。杆菌肽锌禁止与土霉素、金霉素、北里霉素素、恩拉霉素、喹乙醇等配合作用。10、利福霉素(利福平)利福平可与二性霉素B、链霉素、异烟肼以及其它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万古霉素、大环内酯类、-内酰胺类配伍使用。(一)青霉素类给药方案的选择1 注意给药时间及方法是否得当。青霉素类药物系杀菌性抗生素,只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它们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在短时间内有效高的血药浓度时对治疗有利。若采取滴注给药,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于50100ml输液中,于0.51小时内滴完。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并可减少药物分解产生致敏物质。2 近年来随着药效学的深入研究已将抗菌药物分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两大类,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案。青霉素类属于典型的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当血药浓度或组织浓度地狱MIC是细菌很快生长,当达到MIC是增加药物浓度并不增加疗效,关键是延长大于MIC的维持时间(tMIC)。国外的体内、体外研究和动物临床研究证明,当tMIC超过40%是疗效较高,反之较差。3 抗菌药物的后效应(PAE)PAE的重要临床意义就是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以往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主要依赖于药敏实验、血药浓度、半衰期、清除率、组织分布等药学参数,并且过分强调血药浓度要超过MIC时应给药,尤其是半衰期短、消除率快的药物要连续给药或1日多次。通过对PAE的认识与运用,是抗生素的给药方案特别是间隙给药给药在降低毒性、提高疗效、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据此,在调整给药时间时,可根据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加上PAE 的时间来确定。抗生素对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PAE,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PAE较明显且呈浓度依赖性,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则产生很短甚至负值PAE,呈部分浓度依赖性。如哌拉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为2.53.5小时,而其在1.41.8倍MIC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则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延长。PAE持续的时间越长证明细菌处于抑菌状态越长,经受了非致死性损伤的细菌很难恢复活力,从而达到或优于连续给药的效果。因此建议增大青霉素类的给药剂量,以提高峰浓度及高浓度维持时间,减少给药次数,获得较佳的抗菌效果。目前,临床应用青霉素多采用1日1次的给药方案,效果较好。4 给药时应注意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影响青霉素生物效价。如青霉素钾或钠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可破坏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环。5 当成人每日剂量超过500万U时宜静脉给药。(二)头孢菌素类给药方案的选择1 注意给药时间及方法是否得当 。口服头孢菌素类宜饭前0.5-1小时服用,不会因食物干扰而影响吸收降低疗效.肌注头孢菌素只适用于轻症,如尿路感染.因头孢菌素主要经肾排泄,在尿液中有较高的浓度,故用小剂量即可。重症感染需以静脉给药的方式给药。头孢菌素类系繁殖期杀菌药物,按其性质要求需要快速地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对其抗菌作用的发挥更为有利。静滴头孢菌素宜将1次用量的药物溶于50-100ml的溶剂中0.5-1小时滴完,即可在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又可减少分解和产生致敏物质;静注给药宜将1次用量的药物溶于10-20ml溶剂中,缓缓注入静脉。2 同青霉素一样, 头孢菌素也属于典型的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当血药浓度或组织浓度低于MIC时,细菌很快生长,当达到MIC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增加疗效,关键是延长大于MIC的维持时间(TMIC)。国外的体内、体外研究和动物及临床研究证明TMIC超过40%时疗效较高,反之较差。3、 孢菌素类的许多品种具有PAE,所以在调整给药时间间隔时,可根据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加上PAE的时间确定。头孢菌素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PAE,如头孢曲松钠血浆半衰期可达到8小时,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可维持杀菌浓度达24小时;头孢孟多PAE为1.2-4.5小时;头孢哌酮PAE为4.6小时;头孢唑林PAE为1.2-4.5小时.PAE持续的时间越长证明细菌处于抑菌状态越长,经受了非致死性损伤的细胞很难恢复活力,从而达到或优于连续给药方案。如在用头孢三嗪1日1次给药与羟氨苄青霉素1日三次给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对比研究中,在脑脊液(CSF)中的杀菌力及恢复CSF正常压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前者更好.同样,头孢克肟1日1次口服给药与羟氨苄青霉素1日三次口服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中,也获得相似的治疗结果。-内酰胺酶抑制剂给药方案的选择本类药物单独使用几乎无抗菌作用,必须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联合应用方有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的复方制剂有:氨苄西林/舒巴坦(效价比2:1),头孢哌酮/舒巴坦(1: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1或4: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3g和克拉维酸钾0.1g或0.2g),哌拉西林/他巴唑坦(8:1)等。-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有效的抗生素相配合后起到协同作用,克服了-内酰胺得抗生素耐药性,并可恢复其对耐药菌的抗菌活性,使抗生素作用明显增强。(三)氨基糖苷类给药方案的选择1、 氨基糖苷类口服只用于肠道感染。注射用药吸收迅速、完全,用于治疗各系统和全身感染。氨基糖苷类的注射方式主要有肌注和静滴。静滴的方法是将1次用量加入100-200ml输液中,缓缓滴入,约60分钟滴完。氨基糖苷类不宜静推,因为本类药物的毒性和血药浓度密切相关。静推的进药速度快,在短时间内血中的药物浓度甚高,有增强毒性作用的可能。2、 处理严重感染时,不论患者肾功能正常与否,均应给予受次冲击量,以保证组织和体液中迅速达到有效浓度,然后给予维持量。给药剂量应按去脂肪后的体重(标准体重)+40%起重部分计算,例如患者体重100kg,其标准体重为70kg,计算剂量时按70+40%(10079),即82kg计算。由于不同病人中所达到的血药浓度和半衰期往往波动很大,有条件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剂量,做到个体化给药。血药浓度监测适用于下列情况:(1)肾功能不全者;(2)婴幼儿或老年患者;(3)休克、心力衰竭、腹水和严重失水等患者;(4)肾功能在短期内有较大波动者。肾功能正常者宜在用药的第2日测定峰浓度,以确定是否已达到有效浓度,在用药的第4、或5日测定谷浓度,以避免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毒性反应。此后可根据情况每周测定峰、谷浓度1-2次。肾功能不全者或波动大者,以及在调整用药方案后的1-2日内,应重复测定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并根据情况随时监测。3、氨基糖苷类应选择1日1次的给药方案。传统的临床应用多采取1日2-3次的给药方法,这样不但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而且增加了药物的耳毒性和肾毒性。氨基糖苷类药物给药方案是基于;PAE和接触后效应(PEE)等药效学研究,本类药物是剂量依赖性,最大杀菌活性取决于高的初始浓度,这样就有一个高而长的清洗期,所产生的PAE及PEE可以防止细菌再生长可以防止细菌再生长。由于谷浓度降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杀菌效应以细菌快速分裂时接触药物为最佳,这也支持了较长的给药间隔设计,为1日1次。应用庆大霉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的实验表明,庆大霉素1日1次给药方案同样取得很好的疗效,而毒性比1日3次要小。氨基糖苷类药物通常对革兰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较长的PAE。有报道称,妥布霉素仅对5株敏感洋葱单胞菌中2株产生PAE,而且还经常频繁地观察到妥布霉素对大部分菌株产生明显的负性PAE。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也不同,如庆大霉素6mg/L与肺炎克雷白杆菌ATCC43816、UW3823及UWA均接触1小时,起PAE分别为1.8小时、1.2小时、2.0小时。,另外有研究证明,环丙沙星、甲氧苄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PAE具有相加作用,因此根据PAE设计氨基糖苷类的给药方案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目前氨基糖苷类无论单独使用还是联合用药多采取1日1次给药方案,这样不但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减轻耳毒性、肾毒性。但对于肾功能不全、血钙低下或有肌无力倾倾向的患者要慎重,以防发生危险。(四)、大环内酯类给药方案的选择1、 红霉素在酸性输液中可破坏降效,一般不应与低PH值的葡萄糖书页配伍。在5%-10%葡萄糖输液500毫升中填加维生素C1克或5%碳酸氢钠0.5毫升使PH值升高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盐,则有助稳定。2、 红霉素类是抑菌药,它们作用于微生物的生长期,要求在体液中保持一定的有效浓度。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用药,如漏服或少服,可导致血药浓度下降,影响疗效。通常口服本类药物,应1日4次。本类药物应空腹应用,以免食物干扰药物的吸收。但其酯化物则宜于饭后服用。3、 大环内酯类均在肝内代谢,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均可引起肝损害。无味红霉素对肝脏影响更为明显,肝脏功能有障碍者及孕妇慎用。(五)四环素类给药方案的选择1、 注意细菌耐药性。由于广泛应用,近年来,细菌对四环素类的耐药状况严重,一些常见的病原菌的耐药率很高,因此限制了本类药物的应用。当前,四环素类药物主要应用于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回归热螺旋体等非细菌性感染和布氏杆菌病,以及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尿路及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同时本类药物间存在密切的交叉耐药性。2、 四环素类在体内分布较广,易渗透入胸腔、腹腔积液和许多脏器中,也可透过胎盘,进入乳汁,在骨组织中也有相当高的浓度。蓓蕾药物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在尿中有较高的浓度,尚有一部分分泌进入胆道,在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故可用于上述部位敏感菌感染,但对胎儿、乳儿的骨骼、牙齿成长有不利影响,因此,孕妇、哺乳妇女和8岁以下儿童禁用。3、 本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性能差,不适用于中枢感染。(六)氯霉素类给药方案的选择氯霉素口服易吸收完全,可达有效治疗浓度,故静脉注射氯霉素者,一旦情况许可应立即改为口服。口服氯霉素时应饮用足量水分,空腹服用,即于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七)其他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多黏菌素、磷霉素)给药方案的选择1、 红霉素、氯霉素与林可霉素类的作用部位相同,相互竞争核糖体的结合靶位,由于前两者的亲和力比后者大,常可取而代之,因此,合用时常可出现拮抗现象,不可联合用药。2、 去甲万古霉素对组织有高度刺激性,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外漏后可引起局部剧痛或组织坏死,故本品只能用于静滴或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静脉必须轮换使用,并应尽量避免药液外漏。去甲万古霉素亦可口服,但口服对全身感染无效。本品不宜给药过快或快速推注,应至少用100-200毫升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间歇给药。3、 去甲万古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和链球菌与棒状杆菌心内膜炎的治疗,还可用于耐药性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或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但此时均需进行肾功能的测定、血药浓度测定,以调整给药剂量或间期或更换药品等。4、 磷霉素与-内酰鞍类或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合用常呈现协同作用,并同时减少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感染时除应用较大剂量外,尚需与上述抗生素合用,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与红霉素、利福平等合用(最好体外联合药敏测定作为参考)。磷霉素也可与万古霉素等合用,以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八)磺胺类药物给药方案的选择1、 目前所常用的的两种磺胺类药物均为中效磺胺,半衰期接近12小时。甲氧卞啶的半衰期为8-10小时,与之接近。临床上常用复方新诺明,复方中的两种药物均为抑菌药,每12小时给药1次 为了使体内药物迅速达到稳定,首次计量可加倍。2、 当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或其他严重感染需要应用具快速杀菌作用的药物时(青霉素类),抑菌剂的同时应用有可能干扰青霉素类的杀菌作用,故次类药物最好避免同时应用。(九)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案的选择1、 本类药物应空腹服用,吸收较好,食后给药则影响吸收。碱性药物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都会减少药物的吸收。注射给药应用滴注方式,每次剂量滴注1小时,滴注过速易发生不良反应。本类药物不可静推、肌注或其他注射方式给药。2、 依据抗菌药物后效应(PAE)设计给药方案。大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均有PAE,如环丙沙星(3ug/ml)对粪链球菌无PA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AE分别是1.9小时,4.1小时;在MIC时,环丙沙星、氧佛沙星、倍佛沙星、罗佛沙星、洛美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AE为1-2小时,而诺佛沙星在此浓度几乎没有PAE,PAE与杀菌活性有密切关系,在以上几种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杀菌活性最高,其PAE值也最大,诺佛沙星的活性最低,其PAE值接近于零。喹诺酮类药物与PAE的关系呈浓度依赖性,在一定范围内PAE值呈线形关系,随浓度的增加PAE值增大。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杀菌剂,在MIC时对大部分敏感菌产生致死性损伤,PAE反映的仅是剩下的耐药菌株恢复再生长的情况,因而有人加以观察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产生的PAE。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时间延长,其PAE也延长。如环丙沙星与铜绿假单胞菌接触0.5小时,3小时后PAE值分别为0.9小时,5.8小时。当血清和组织药物浓度低于MIC时,由于PAE存在,细菌生长可持续受到抑制,因而可以延长给药间隔。;PAE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设计给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依据PAE,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本类药物有较长的PAE,即使在尿液中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星降低的情况下仍表现出PAE,因而在治疗单纯尿路感染时可以1日1次1次(诺佛沙星800mg.,环丙沙星500 mg,依诺沙星400 mg,氧佛沙星400-800 mg)。(十)抗结核病药物给药方案的选择1、 肺结核患者,凡病灶超过一个肋间,痰菌阳性或有空洞的病例,均应联合用药,急重症则应三药联合应用。一般常将异烟肼与利福平联用,其他常联用者有链霉素、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等。联合用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如某一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还要调换药物品种,这样,既延缓并减少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又能避免减少复发。2、 对于单纯性结核病初病例,一般采用三联用药,疗程6-9(短程疗法)。以后可采用每周2次,每次0.5-0.7,疗效与每日用药的长程疗法相同(疗程均为2年).。选药不当、不规则治疗或细菌产生耐药性,会导致初治失败而需复治,以往未用过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者,最好将两药与异烟肼交替联用,进行复治,疗程18-24周。青霉素杀菌力强,毒性低,迄今仍是治疗大多数G+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敏感金葡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坏疽杆菌和G-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有效药物。本文对500份用药医嘱715例(次)用药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临床应用青霉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使用时间短在用药分析中,发现25例青霉素使用者使用12次就停药(除过敏外),改用其它抗生素,青霉素如此短的疗程,通常并不能确定其是否无效。同时疗程过短,易使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通常要密切观察反应情况。急性感染应观察23天,慢性感染观察时间可长一些,如治疗效果不佳时,才酌情考虑改变治疗方案。2给药程序颠倒从我们分析本院临床6个科室使用青霉素的情况来看,多数科室仍将青霉素作为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在500个病例中应用青霉素者为162例,占32.4%。因为青霉素对敏感细菌的抗菌力强,与庆大毒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相比,青霉素对肝、肾等脏器的不良反应轻,因此对青霉素治疗可能奏效的病例一般应首选青霉素,不宜用庆大霉素代替青霉素作为一般感染的首选药物。如为葡萄球菌感染,最好先确定是院内感染还是院外感染,院内者多为抗青霉素G菌株,最好选用耐青霉素酶半合成新青霉素等;院外者多对青霉素G敏感,可选用青霉素G治疗。3浓度时间对疗效的影响从500份病例中发现,由于1日内给药间隔时间过长而影响疗效的情况比较严重。此外,静滴时所用稀释液的量较大,使青霉素浓度偏底或静滴时速度较慢,这些都是影响青霉素疗效的因素,而且青霉素静滴给药后,血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但血中药物消除速度比肌注给药时快得多。为了长时间保持血中有效浓度,临床上常采用吸收缓慢的长效粉剂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1次给药后可维持较低的有效血浓度达24小时,对急性感染疗效差。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一次肌肉注射后在20日内均可检出其血浓度,但浓度很低,只有0.03u/ml左右,不足以控制感染(预防风湿病有效)。所以建议按病情因人给药,最好按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4溶媒及其它离子对疗效的影响从105例静滴青霉素的病人中,用葡萄糖作溶媒的72例(其他的用生理盐水)。因为青霉素G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