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木材做成桌椅 b冰融化成水 c蜡烛燃烧 d苹果榨汁 2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 3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处发生置换反应 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处产生气泡 dd处生成白色沉淀4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 )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bx可能是fe2(so4)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3 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 ah2o2o2 bco2co csh2 so4 dpp2 o5 6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 例如,燃料墼燃烧产物堡塑燮堕竺坚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的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均为物理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均为化学变化 8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成x,反应的化学方式为:sb2o3+2h2o2一x+2h2o (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为 ( ) asb2o3 bsbo2 chsbo3 dh3sbo49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10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 ( )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都发光都很剧烈都属于氧化反应a bc d只有1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 a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 c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12“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即原子的利用率为l00。只利用下列反应类型中的某一种进行化工生产,一定属“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 ) afe2o3+3co2fe+3co2 bfe+cuso4 feso4+cu c2kmno4k2mno4+mn02+o2 dcao+h2o ca(oh)21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锒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 ( ) a只有银 b仅有银和铁 c可能含有镁 d一定有银、铁和镁14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其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15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n2+3mgmg3n2)。由此推知,6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可能是 ( ) a10.3g 810g c9.7g d8.3g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 16(16分)将硫酸铜溶液滴人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有_色的絮状沉淀生成,用酒精灯加热该沉淀,观察到有_色的物质生成。第二次生成的物质与原来的两种物质_(填“相同”或“不同”),这一系列过程中发生了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请写出这一系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17(7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 (1)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请你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_。 (2)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指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_反应。 18(12分)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寄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 质abcd反应前质量go0.2 602反应后质量gx30112 (1)上述反应中,x=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 (2)上述反应中,d有可能作该反应的_剂。 (3)若上述反应中a为气体,b、c、d均为固体,且a、b、c的物质反应系数之比为3:2: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 19(15分)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在新鲜水果、蔬菜中含量都较高。探究小组测定了某品牌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过程如下:取2000 g橙汁用含碘(i2)100的碘溶液与其反应,恰好反应时消耗碘溶液25.40g(化学方程式:c6h8o6+i2 c6h6o6+2hi)。求 (1)维生素c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保留2位小数)(2)橙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 20(20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 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l:说明na2co3溶液呈_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实验方法_,观察到的现象_。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at(如下表)。编号盐酸naoh溶液t13.652.003.523.654.00x37.308.0014 (1)表中x=_。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_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物质的变化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 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a、b、d均 为物理变化。 2a【解析】铁铸成锅只是改变了铁的形状并 没有新物质产生,故选a。 3矿【解析】d处应生成蓝色沉淀。 4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所以选b。 5c【解析】 h2o2可加入催化剂分解为o 2,co 2可与c反应生成co,p与o2反应生成p2o5,而s不能由一步反应直接生成h2s04。 6b【解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是单质,所以该 反应从微观上看是单质分子与化合物分子反应生成 新的单质分子和新的化合物分子,属于置换反应。 7d【解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产物在太 阳能或生物能作用下重新变为燃料,二者是不同的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d。 8a【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sb原子,7个o原子和4个 h原子,反应后有4个h原子和2个o原子,故l 个x中有2个sb原子和5个o原子,则x的化学 式为sb2o5。 9b【解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某物质中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说明该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纽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 10d【解析】缓慢氧化不需要达到着火点就能发生,且不发光,也不剧烈,但属于氧化反应。 11d【解析】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 成,a、b、c都无新物质生成,故选d。 12d【解析】只有d项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故选d。 13b 【解析】 将铁粉加入到agn03和mg(n03)2的混合溶液中,铁粉只与agn0。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在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说明铁粉过量,故滤渣的成分为铁和银,b正确。 14a【解析】a项取木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是木炭点燃;c项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项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co2,b、c、d都发生化学反应,属化学变化。 15c【解析】本题利用极值法进行解题,6 g镁全部与氧气反应能生成l0 g氧化镁,如果6 g镁全部与氮气反应能生成83 g氮化镁,6 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一定既含氧化镁也含氮化镁,所以生成质量介于他们之间。二、非选择题 16蓝 黑 不同 化学cuso4+2naoh=cu(oh)2+na2 so4 cu(oh)2 cuo+h2o 【解析】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黑色物质氧化铜,这两种生成物为不同的物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 so4;cu(oh)2 cuo+h2o。17(1)mg3n2 (2)2mg+ co22mgo+c置换 【解析】(1)mg是+2价,n是一3价,原子数=最小公倍数/正价数(或负价数)所以是mg3n2 mg与 co2反应生成mgo和单质c条件是点燃。 (3)单质 mg置换出co2中的c单质,符合置换反应定义。 18(1)19.2 分解反应 (2)催化 (3)2c2b+3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则x=(60+02+2)一(30+11+2)=192;由反应前后分析可知,a、b在反应后质量增大,c在反应后质量减小,d的质量不变,则d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由a、b、c反应系数之比为3:2:2可知,该反应的方程为2c2b+3a 19(1)5455 (2)088。 【解析】(1)维生素中c的质量分数为12*6/(12*6+1*8+16*6)*l00=5455;(2)设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8o6+i2=c6h6o6+2hi176 254x 25.4g1.00176x=2540254 g x=0.176 g0.176g2000 g*l00=088答:橙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是088。 (1)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