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教案第4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doc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教案第4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doc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教案第4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doc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教案第4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教案第4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要点1小结课文内容。2积累本课文言文知识。教学过程一分析课文内容。(一)文章思路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 :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 1.简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4-10):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第三部分(11-12) :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二)屈原的性格特征爱国、正直思想品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2.屈原的正直集中在他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与之妥协的斗争精神上。屈原从一开始就处在战国七雄错综复杂的斗争之中,处在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纷繁的矛盾之中,处在昏君谗臣的重重包围之中。屈原以其杰出的才干,博得了楚怀王的信任,也招致了奸人佞臣的妒忌,当“心害其能”的上官大夫要攫取他的劳动成果时,屈原坚决“不与”,使上官大夫碰了一鼻子灰,对于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人物靳尚和宠姬郑袖、令尹子兰,屈原也决不趋炎附势,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是同这些损害楚国利益的谗佞之徒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不仅“嫉”恨这些奸臣,而且敢于“刺”责那听信谗言,不辨忠奸的昏君,这一“疾”、一“怨”、一“刺”、一“嫉”,便是屈原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的突出表现。这种正直高洁的品德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象经线和纬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织成了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诗篇离骚。在诗中,屈原多次表白了自己的高洁德操。 课文的最后两部分通过屈原同渔父的比喻性对话,让屈原将自己以死保节的决心作了最终的表白,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唯独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清白”的品德节操使他“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这种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屈原的死,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极的,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离骚)的孤独感。 (三)记叙和议论的结合(夹叙夹议): 本文是一篇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情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贵品德,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的阴险,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章第一部分记叙屈原受谗被疏后,“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接着便评价离骚,作者热情赞颂了离骚的伟大成就和价值,赞颂离骚实际上就是赞颂屈原。第二部分写楚怀王疏远屈原后三次受骗于秦的史实(1、献地绝齐,2、割地求和,3、通婚割地。)随即深入议论,谴责“怀王之终不悟”和“不知人”。在议论中充分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三部分记述屈原自投泪罗江和屈原既死之后的影响。在记叙渔父与屈原对话时,既记述了屈原为什么被流放和要“自投泪罗以死”的原因,也歌颂了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屈原死了以后,虽然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模仿屈原的从容辞令,但由于“莫敢直谏”,数十年后,楚国就灭亡了。由此赞叹象屈原那样“敢直谏”的性格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记叙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好处是便于发表议论,更便于抒发情怀。由于屈原人格的伟大,也由于作者的身世跟屈原有些相似的地方,作者跟所有志士仁人一样对屈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记叙中一直满怀激情,因此就要议论,亦即要作最高的赞颂。 二.梳理本课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 2.人穷则反本。反通返3.靡不毕见。见通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5.屈平既绌。绌通黜 6.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7.齐与楚从亲。从通纵 8.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泥通涅(二)一字多义: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2.其后秦欲伐齐(攻打)。3.此五霸之伐也(功劳)。4.坎坎伐檀兮(砍)。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砍)6.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攻打)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本源) 2.人穷则反本。(本源) 3.今背本而趋末(农业) 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来) 5.本在冀州之南(本来)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底本)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遭遇)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触犯)3.约从离衡(离间)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分别)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离开)志1.博闻强志(记述) 2.其志洁,其行廉(志向)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意愿)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志)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有志) 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一个接一个)3.有情人终成眷属(亲属)4.属予作文以记之(叮嘱)5.举酒属客(嘱托)约1.其文约,其辞微(简约)2.决负约不偿城(盟约) 3.怀王与诸将约曰(相约)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规约,规章)疏1.王怒而疏屈平(疏远)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陈述) 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稀疏)4.论积贮疏(上给皇帝的条陈) 5.仗义疏财(分) 见1.信而见疑(被)2.靡不毕见(现露) 3.举类迩而见义远(表现) 4.夫子有何见教(我)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出现) 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认为)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语气词)3.竟为秦所灭(被 )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成为)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替) 6.为其不可得而法(因为)7.闻秦王善为秦声(奏) 8.我为赵将(作为) 9.为刎颈之交(成为)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来)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凭借)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把)4.以啮人,无御之者(用来)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由于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因为) 7.其后楚日以削(地) 8.传以示美人(拿) 9.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且) 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就)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就)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4.今君乃亡赵走燕(竟然)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6.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就)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9.家祭无忘告乃翁() 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了)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了) 3.姜氏欲之,焉辟害(哪里)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的样子)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6.夫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