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oc_第1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oc_第2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oc_第3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oc_第4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陈雪梅1,刘小虹2(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广州510405)摘要:对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优势与不足作了小结和展望。关键词:咳嗽;喉源性;综述文献 喉 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不适而造成的反复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干涩奇痒,阵发性干咳,缠绵难愈。检查咽喉部可见粘膜慢性充血,部分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经胸片 及血分析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其病名由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创,属中医咳嗽、喉痹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近 年来,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地球逐渐变暖而引起的空气干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空气粉尘、异味气体的刺激及病毒、细菌感染,致使本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 势。西药治疗多以抗感染、抗过敏、止咳处理为主,疗效欠佳,且费用较贵。而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且取材方便、药价低廉,副作用少,相关报道纷沓至 来,屡见不鲜。笔者查阅了近五年相关文献,现将相关情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万方容1总 结老中医干祖望的经验,指出喉源性咳嗽的病因有内、外之分。外因多缘于伤风感冒后失治、误治或过服甜味的止咳糖浆,导致浮邪不能外泄,困于肺经,独郁于喉 而致;内因多由于慢性咽喉炎久治不愈,引起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导致咽部干燥,形成干生燥,燥生风,火生痒的病变,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王东方2在总结干祖望教授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完善了该病的病因病机内涵,提出了以下六点认识:1、风寒犯肺,肺气失宣,渍于咽喉,咽痒干咳;2、肾阴不足,相火浮越,燥津灼液,咽干即咳;3、肺阴亏虚,燥火上冲,熏灼咽喉,作痒而咳;4、心火偏亢,循经犯喉,燥灼津液,干痒咳嗽;5、瘀血阻滞,津不上承,咽喉失养,干燥而咳;6、禀质过敏,异气刺激咽喉,引动肺气上逆,咽喉作痒干咳。曹春宝3认为本病以喉痒为突出症状,而风邪是痒症的主要病因。引起喉痒的风邪有二:一是外感后风邪未除,上犯咽喉,二是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养,阴虚内热生火,阴津不足生燥,燥火生风。因此治疗上除宣肺化痰止咳外,祛风利咽的药物必不可少。项楠4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有三:一是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渍于咽喉;二是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不能生津液而生痰,痰气交阻于咽喉;三是肺肾阴亏,阴液不足而失于濡养咽喉,从而引起本病。曾有学者5对110例 喉源性咳嗽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患者都具有慢性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史;并且对其进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咽部、声门上区、 声门下区,而气管内病变不明显,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咽喉部疾病是可以引起咳嗽的。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对喉源性咳嗽的病机进行了探讨。认为喉源性咳嗽是由于咽 喉部炎症刺激了咽喉部某种感受器,兴奋了迷走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入延髓,促发了一系列的协调反射效应,引起了咳嗽。2、辨证论治万方容1总结老中医干祖望治疗经验,将本病分为五型论治:1、邪困肺经型,治以宣肺解表、利喉止咳,方以三拗汤加味;2、心火独盛型,治以清心泻火、利咽止咳,方以导赤散加味;3、胃火肾虚型,治以清胃泻火、滋养肾阴,方以玉女煎加味;4、津液亏损型,治以滋阴润燥、濡养咽喉,方以增液汤加味;5、脾衰土弱型,治以健脾补中、培土生金,方以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王新华、徐志瑛6归 纳喉源性咳嗽的证治八法:肺失清肃,痰凝咽喉,治以肃肺;表寒外束,肺气郁闭或表虚寒发无力,治以实肺;正气虚弱,病邪留恋不去,治以补虚;咽喉不利,鼻 窍不通,治以利咽通窍;风邪外客或风淫上扰,治以祛风;咳嗽日久,气血凝滞,治以活血。临床上各法可参合运用,并可结合使用外治之法。庄正裕等7对144例喉源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总结,认为本病可以分为五型论治。1、痰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化痰、利咽散结,用黄连温胆汤加减;2、风火内郁型,治以清热泻火或疏风清热、清肺利咽,火热内郁用甘桔汤加味,风热所致者用银翘散加减;3、痰瘀阻结型,治以涤痰消结、化痰利咽,消瘰丸合二陈汤加减;4、阴虚内热型,治以滋阴利咽或滋养肺肾、清热利咽,肺胃阴伤者以沙参麦冬汤加减,肺肾阴伤者用麦味地黄丸加减;5、寒痰湿阻型,治以温化寒痰、通窍利咽,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干千8将本病分为四型论治:1、邪困肺经型,治以宣肺止咳,方以三拗汤加味;2、禀质过敏型,治以脱敏汤化裁(茜草、紫草、旱莲草、蝉衣、地龙干、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淮山、诃子等);3、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方以知柏地黄汤加减;4、心火亢盛型,治以清心泻火,方以导赤散加减。行利等9根据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四型论治:1、肾阴不足型,治以滋肾养阴、润燥止咳,方以麦味地黄汤加减;2、肝郁化火型,治以疏肝泻火、润喉止咳,兼以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合青黛散化裁;3、心阴不足型,治以养心安神、润燥止咳,方用天王补心丹合润燥化痰止咳药变通;4、肺火灼喉型,治以清肺养阴、润喉止咳,兼以化痰,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3、临床研究3.1 经方治疗练红燕10认 为“风邪”是喉源性咳嗽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治疗时选用祛风宣肺止咳的三拗汤加味(炙麻黄、北杏仁、甘草、僵蚕、地龙、防风、苏叶、岗梅根、百部),同时 采用缓慢呷服药液的方法,使药物被咽喉部位的黏膜有效地吸收,快速达到疗效。此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咳嗽、咽痒等症状,起效快,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鲁海婷11用经方止嗽散加味(炙枇杷叶、百部、紫菀、白前、荆芥、陈皮、款冬花、桑白皮、黄芩、北杏仁、桔梗、甘草)治疗喉源性咳嗽142例,总有效率为91.5%。认为此类咳嗽病因难寻寒、热,故投温润和平,不寒不热之品,治之最相宜。止嗽散加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而且使气机调畅,宣降有权,故咳嗽自止。孙秀凤12认 为咽喉为肺系所属,与肺相通,外感风热之邪,郁于咽喉或胃热之邪上冲咽喉,致使肺经郁热,肺气郁闭,肺气失于宣降而致本病,选用桑菊饮加味(桑叶、菊花、 蝉衣、芦根、牛蒡子、天花粉、连翘、杏仁、薄荷、桔梗、甘草)辨证治疗。方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利咽解毒之功效,且简单易行,临床疗效显著。闫菊13认为本病多为风邪上犯,耗伤肺津,肺燥失其清肃,虚火上炎,痰凝咽喉,咽喉失养所致,治用沙参麦冬汤化裁(南沙参、麦冬、桔梗、牛蒡子、紫菀、款冬花、百合、枇杷叶、当归、炒杏仁、生甘草)以祛风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收效颇佳。方宾14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认为小儿外感风寒之邪最易化热化火,伤津耗气,采用局方中金沸草散加减(旋复花、姜半夏、白芍、前胡、茯苓、炙紫菀、炙款冬花、炙百部、蝉衣、薄荷、生甘草、黄芪)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102例,总有效率92.2%。全方标本兼治,祛邪不忘扶正,切中病机,疗效显著。3.2 专方治疗兰学良16由医学正传的九仙散和医学心悟的止嗽散加减化裁而成顽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92例,总有效率为94.57%。方药组成:乌梅、桔梗、桑白皮、川贝母、款冬花、百部、五味子、北沙参、紫菀、白前、木蝴蝶、银花、蒲公英、鱼腥草。认为此方的配伍,宣肺与敛肺结合,润肺与化痰并施,且有清热利咽之品,体现了局部与整体兼顾的法则,故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王俊华16认为咽喉源性咳嗽主要是“六淫”所致,风为百病之长,往往与寒或热结合为患,治疗以祛风止痒为主,清咽利喉、止咳化痰并举,用自拟清咽汤(桑叶、荆芥、牛蒡子、桔梗、金银花、山豆根、百部、紫菀、白僵蚕、白藓皮、地肤子、甘草)效果显著。杨林17认 为喉源性咳嗽以痒咳为病症特点,风盛则痒,痒甚乃咳为病机演变;治咳先治痒,有痒多有邪,痒除咳方止。提出启门驱邪从喉论治之观点,创立疏风清热、利咽止 咳之法。以自拟利咽止咳方(金银花、连翘、桔梗、白僵蚕、荆芥、百部、射干、杏仁、甘草)治疗喉源性咳嗽,有立竿见影之效。吴少英18认为喉源性咳嗽是由肺热引起肺气不宣,肃降失权所致,故用自拟清肺宣肺汤(麻黄、黄芩、桔梗、生石膏、板兰根、重楼、甘草)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李小军19认为喉源性咳嗽多为阴虚肺燥,肺失宣肃,引起咽喉不利。治宜滋阴清热、止咳敛肺、降气利咽,采用自拟喉咳汤(桑白皮、桔梗、牛蒡子、射干、赤芍、玄参、麦冬、诃子、太子参、知母、甘草)治疗本病78例,总有效率92.3%。3.3 中西医结合治疗张青20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邪,失于疏散,郁久为患所致,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药以自拟清敛止咳汤(金银花、连翘、杏仁、牛蒡子、射干、桔梗、天门冬、款冬花、紫菀、百部、川贝母、乌梅、甘草)疏风清热、化痰敛肺,再配合西药抗菌素(先锋霉素5.0g)静滴,抗炎、抗过敏药物(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30ml)雾化吸入。治疗喉源性咳嗽38例,效果理想。朱丽萍21采用药物(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 ,生理盐水10ml)超声雾化,微波治疗,配合中药三拗汤加减(麻黄、杏仁、甘草、桔梗、浙贝母、蝉衣、地龙、款冬花、百合、麦冬、黄芩)治疗喉源性咳嗽48例,总有效率97.9%。丛品等22以中药内服(牛蒡子、蝉蜕、百部、马勃、麦冬、桔梗、射干、款冬花、浙贝母、瓜篓、黄芩、百合)、药物超声雾化、冷冻咽黏膜三合一法治疗喉源性咳嗽96例,收到较好疗效。3.4 其它疗法3.4.1 激光治疗陈新野等23报道以CO2激光配合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满意,临床有效率100%,无任何毒副作用。方法是:用1%丁卡因作咽部表面麻醉,将枪式激光头对咽后壁作多点照射,气化淋巴滤泡,同时用清咽利喉、润肺止咳中药(玄麦甘桔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治疗。3.4.2 针灸疗法张宽智等24针刺取穴天突、扶突、肺腧、太渊,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小幅度捻转;配合自拟麦杏润咽汤(麦门冬、沙参、杏仁、蝉衣、川贝母、山豆根、瓜蒌、牛蒡子、金银花、枇杷叶)治疗,共奏滋阴润肺、生津利咽、清热解毒、化痰开音之功。王芸25取双侧的东风穴及天突穴,注射抗炎、抗过敏药物(鱼腥草注射液4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ml)治疗喉源性咳嗽92例,总有效率97%。3.4.3 中药外敷余波26在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内服中药(银花、蝉衣、玄参、荆芥、梅花、射干、麻绒、麦冬、胖大海、桔梗、甘草)的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清咽药膏(银花、胖大海、梅花、青黛)和止咳药膏(紫菀、百部、冬花、前根)分别敷于天突穴和定喘穴(双侧),治疗181例病人,总有效率98.8%。此法见效快,疗效好,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冯跃等27认为喉源性咳嗽的病位在咽喉部,系外邪侵袭,肺阴受损所致。治疗取麻黄、细辛、猪牙皂(按2:1:1比例),保湿敷贴天突穴,对治疗喉源性咳嗽有显著的疗效。3.4.4 推拿疗法高树彬28认为通过揉按合谷穴(双),风池穴(双),天突穴,风门穴(双),肺腧穴(双),拿捏大椎穴,二龙戏珠,沿胸锁乳突肌内侧自上而下进行边摩边推50次,属内伤者加揉按太溪穴和照海穴,可达到驱风清热,生津止痒从而止咳的功效,用治小儿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4、总结和展望综 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近年来已显示较好的疗效。各医家分别从不同辨证角度,以局部症状为标,全身症状为本,采用标本兼治及相应施治原则,均取得较 好效果。中医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在长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西医。但也应该看到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喉源性咳嗽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多数停 留在临床观察和推论,缺少实验对照研究,未能深入地揭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本质;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标准,致使治疗效果缺乏可比性;目前 临床治疗该病,多局限于口服汤药为主的单一方法应用,而忽视了多种用药剂型和综合疗法的优越性。总之,从中医的角度对喉源性咳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使理 论和实践都得到进一步完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万文蓉,干祖望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探要,北京中医 2000.10.25; 19(5): 6-72王东方,对喉源性咳嗽疾病的认识,辽宁中医杂志 1999.01.18; 26(1): 3-43曹春宝,喉源性咳嗽证治初探,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0.09.25; 14(3): 174项楠,喉源性咳嗽证治,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1.10.01; (5): 257-2585王东方等,喉源性咳嗽病因学调查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辽宁中医杂志 1995; 22(4): 1456王新华; 徐志瑛,喉源性咳嗽证治八法,江苏中医 2000.07.05; 21(7): 35-367庄振裕; 贾新立,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144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02.15; 18(2): 16-178干千,再议喉源性咳嗽的辨治,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11.18; 7(4): 2059行利; 吴齐雁,陈连起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04.15; 16(4): 3410练红燕,三拗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广东医学 2003.02.10; 24(2): 204-20511鲁海婷,加味止嗽散治疗喉源性咳嗽142例,陕西中医 2003.04.05; 24(4): 304-30512孙秀凤,桑菊饮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陕西中医 2003.04.05; 24(4): 305-30613闫菊,沙参麦冬汤化裁治疗喉源性咳嗽58例,四川中医 2003.04.15; 21(4): 74-7514方宾,加减金沸草散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102例,四川中医 2002.03.15; 20(3): 61-6215 兰学良,顽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附140例病例报告,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3.20; 26(1): 1816 王俊华,清咽汤治疗咽喉源性咳嗽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2000.08.28; 22(8): 584-58517 杨林; 卫元峡,利咽止咳方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陕西中医 2002.10.05;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