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doc_第1页
咬定青山不放松.doc_第2页
咬定青山不放松.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定青山不放松 谈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一点看法今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与往年不同,竟然改为“写诗歌”。我想,这是诗性的回归吧,这是否吹响了重视诗歌教学的号角呢?我又想起了几年前学生给我的留言“老师,希望N年过后,您能教上我写的诗歌”。这也算是对我多年来坚持现代诗歌教学的一种肯定吧。可我当时很是苦笑了一下,她那里知道我们初中语文老师的无奈和困惑现代诗歌考试不考,学生不学,教师不教,已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软肋。其一,考试作文中提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样的要求实在与语文内在的发展逻辑南辕北辙。不允许学生写诗歌,这是在扼杀学生的写作天赋。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大量的现代诗歌,在中考时却没有现代诗歌的立足之地,现代诗歌也许只能成为语文课本中一种奢侈的摆设了。虽然说诗歌的评判会给阅卷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能成为中学教育拒绝诗歌的理由。人们可以设法去解决评判的困难,即使困难重重也不能完全忽视诗歌在锻炼写作能力、培养情商方面的作用。其二,中学语文老师每每遇到讲授现代诗歌,要么蜻蜒点水式的一笔带过,要么干脆弃之让学生课外自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老师们总觉得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抒情率直,主题鲜明,学生读得明白,老师没什么好讲的。即使讲也就是读读记记,课堂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很多讲优质课、研讨示范课的语文老师都不愿踏这个雷池。老师会让孩子们写周记和随笔之类的,却很少让孩子去阅读或写作诗歌。而且点评时会千篇一律地教育孩子:从主题、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来着手。可是我们是否注意到了诗歌?想到用诗歌为孩子的想像插上飞翔的翅膀?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没有给诗歌写作应有的地位。其三,应该最爱诗的青少年不愿读诗,读不进,也读不懂。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本应该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青春律动、成长烦恼、生命感怀、亲情友谊、兴趣爱好可是新的以“视听”及“网络”为传播手段的文化与传统的以纸质媒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化之间的“代沟”,显示了两种知识体系与话语方式的断裂。在不少青年学生中,流行歌曲、影视插曲,便是他们心中的“诗”! 一个诗的国度,竟然没有了诗,没有了激情. 有不少教师常常感慨:“现在的学生思想和灵魂仿佛已经枯竭了,哪里能领会诗歌情感的含蓄精微和深刻。”这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接触的都是些 “快餐式文化”,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挖掘。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把诗歌当成无可替代的营养剂,来涵养学生的灵魂。现在课本明确规定能写诗歌,我想编者就是要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在美的诗情和美的语言中沉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修养。多年来的坚持诗歌教学的无奈和困惑,总算有了知音。这无疑给了我探究信心,以后我将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现代诗歌的教学。1、 坚持钻研现代诗歌,做一个诗意的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对现代诗歌的疏远,和当下语文教师不了解现代诗歌有直接关系。有些教师,对现代诗歌的发展状况、流派、创作规律等了解甚少,很少研读现代诗人的作品,对现代诗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课堂上基本不讲现代诗,即便讲,也只会照着教学参考书去解读现代诗歌,教师不能提出对诗歌解读后的见解,教师讲得稀里糊涂,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现代诗歌,怎能让学生喜欢呢?所以语文教师应当钻研现代诗歌,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状况、流派、创作规律及特点等知识,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尽管日常工作繁忙缺乏诗意,可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缺少诗意的生活是悲哀的,缺少诗意的语文课堂更是不堪设想。语文教师不必都去写诗,成为一个诗人,而是要让诗歌成为滋润语文教师精神空间的甘霖,课堂上脱口而出的经典诗句,对诗人的准确认识和把握,对诗歌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偶尔能写上一两首诗歌,自己的言行举止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而适当地表现出来。这些,无疑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抛开功利的教学心态,做一个有诗意的教师引领学生在诗歌的殿堂里自由地翱翔。我记得在作文本上劝说闹矛盾的学生写下诗意的话“一孔之见/无法辨得谁好谁坏/走出来吧/用黎明的露珠/洗却满脸的灰气/真诚地一次握手/心与心就接近”,既解决学生矛盾,又赢得了学生亲近,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真可谓一举三得。2、 坚持注重诗歌的朗读训练和指导。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如在山的那边中“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秋天中“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洋溢着朗读的渴望。如教学秋天一诗时学生通过“饱食”、“稻香”、“肥硕”等词读出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栖息”、“梦寐”等词读出秋天的娴静与安适;通过“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读出渔民清晨打鱼归来时轻松与愉快的心情。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3、 坚持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诗情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努力营造浓厚的诗歌氛围。比如开展“每日一诗”活动,由学生做“小老师”,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课前写在教室黑板的一边,利用上课35分钟时间到台前来讲授。“小老师”先诵读给大家听,然后简介诗人生平,诗歌大意,创作背景,诗人表达的情感等,然后再带大家诵读,底下的同学还可以提问。也可以开展“新诗朗诵会”“小诗人评选”等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阅读指导课,带领学生试着创作诗歌。我们虽然不必大力提倡所有中学生都写诗,但激发学生写诗的激情却有益无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美的,这种美首先体现在它的情感上,它将人类崇高美好的感情推向了极致,它抒发了对祖国、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它讴歌纯真的爱情和友谊,它使人获得了美的熏陶。实在难以想象还有什么文学形式可以像诗歌这般“润物细无声”,能如此不着痕迹地重塑一个人的灵魂。 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