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茉莉香中的缕缕心香.docx_第1页
淡淡茉莉香中的缕缕心香.docx_第2页
淡淡茉莉香中的缕缕心香.docx_第3页
淡淡茉莉香中的缕缕心香.docx_第4页
淡淡茉莉香中的缕缕心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淡淡茉莉香中的缕缕心香描述1:茉莉是贯穿全文的一条重要线索。妈妈喜爱茉莉,才会告诉女儿,真爱像茉莉;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叮嘱女儿剪一大把茉莉花去医院探望;病房里,父母之间平淡而又真挚的爱,使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女儿由开始的不解到最后深刻领会:“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因此,我以茉莉开篇,引导学生由茉莉的平淡,感受真爱的简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文中用哪些词来描写茉莉的? 生1:平淡无奇。 生2:洁白纯净。 生3:缕缕幽香。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茉莉的图片。(学生静心欣赏) 师:你能读出它的颜色吗? 生:洁白纯净!(深情) 师:香气呢? 生:缕缕幽香!(陶醉) 师:这平淡无奇的茉莉,也是文中作者映子的母亲最喜爱的花,当映子的妈妈告诉映子:“真爱就像茉莉”时,映子差点儿(生接:笑出声来。)当时幼小的映子怎么也不明白这其中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映子,走进生活的细节,去解开心中的疑团。 分析: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茉莉平淡无奇,真爱简简单单;茉莉洁白纯净,真爱纯真无瑕;茉莉幽香缕缕,真爱感人肺腑。读好描写茉莉的三个词,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为事情的展开做了铺垫。 描述2:读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我就在想,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呢?最后教学设计中定下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关注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茉莉般的爱。 师:一天清晨,映子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到医院去看望得急病住院的妈妈。一推开病房的门,就怔住了:这是一幅的怎样画面?你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出示文章插图) 生1:很温馨。 生2:和谐。 生3:让人感觉宁静美好。 生4:我还认为这幅画面带给人温暖。 师:同学们的感受是细腻而准确的。作者是怎样来描述这幅画面的?迅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个自然段用文字向我们展现了这幅画面。 生:第9自然段。 师:(出示第9自然段)同学们,文章中有一些细节描写,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段表情,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你从文章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自己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找一找,可以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出来? 师:老师请一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静静地听。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感觉到这画面很静谧美好。 师:是啊,此时连太阳光都悄悄地探了进来,生怕打扰这对夫妻。相信你能把这份宁静带给大家。请你朗读这一句。 生2:从“恬静的微笑”和“紧握”这两个词语,我感觉到妈妈很幸福、温馨、甜蜜。 师:妈妈都生病住院了,怎么嘴边还挂着微笑? 生2:因为爸爸能精心照顾她,陪伴她,妈妈因此感到很幸福,很满足。 师:你真是想到妈妈心里去了!读读这句话,感受妈妈的幸福。 生3: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也让我们感觉到温馨。 师追问:爸爸为什么要紧握妈妈的手?你能联系下文来说说吗?打开书。 生3: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师:这简单的“握手”背后凝聚着爸爸对妈妈多么真挚的爱啊!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爱传递给妈妈。 生4:爸爸“叮嘱”我剪了一大束茉莉花,这一细节能让我们感受到爸爸知道妈妈喜欢茉莉,这是一种心灵的默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刚才,我们通过品词析句,感受到了作者的爸爸妈妈之间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的爱。 (配乐齐读) 师:其实,文章中像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心品读文章的6-17小节,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爱的细节,看看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爱的温度? 分析:“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原来真爱无声,真爱无痕,它就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份牵挂都是真爱的足迹!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这样的教学,或许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案例反思: 一、以读促讲,读中品,品中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传统启蒙教育中行之若干世纪证明它确实符合汉语文特点而富有实效的科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积极和独特的作用,它有利于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情,有利于领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更有利于对规范的优秀的语言文字的吸收和积累,朗读对于培养儿童热爱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而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都是极其重要的。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古人读书,讲究摇头晃脑,高声吟咏。情至深处乃至于手舞足蹈,得意而忘形。用叶圣陶先生话说的,就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朗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言文字中的“情绪的巨人力量”,形成情感记忆,建构情感图式,进行言语内化和语感渗透,为外化为语符系统服务。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掌握学法。 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撰文指出语文课存在形式主义的东西淹没语文本体的问题,如李海林所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理解“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段表情,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从而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开展朗读、写批注,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掌握学法,并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以读促长,自主学习,发展个性。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学生个性的丰富性,都在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有些课堂上,学生也没全闲着,他们朗读课文、划层分段、讨论发言等,也忙忙碌碌地做着许多事,然而他们忙的做的大多还是停留在教师的有限训练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既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法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要设计多样、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如,让学生对教学方法提出建议,给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机会,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等、让他们真正体悟到当主人的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