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项目名称苏南乡镇工业环境健康风险调查与评估-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项目所属一级专业门工学项目所属二级专业类环境与安全类项目类型() 个人项目 () 团队项目项目实施时间起始时间: 2014 年 4 月 完成时间: 2015 年 4 月申请人或申请团队姓名年级学校所在院系、专业联系电话E-mail主持人大二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成 员大二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大二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导 师姓名年龄单位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主要成果研究工作经历: 2005年 12月起在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工作,教授,研究生导师。 2009年2011年,先后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派出计划在美国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能源环境研究中心以及中欧合作交流项目(EURASIA 2)的资助下前往德国柏林Humboldt University资源环境经济系进行访学与合作研究工作。科研成果:近3年来已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科技期刊以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以及EI(核心版)收录12篇,相关期刊论文主要有:Hua Sun,Juan Li,Xiaojun Mao. Heavy Metals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Copper Mining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2, 4(1): 11-19.Hua Sun, Juan Li, Jiajia Lin, Wei Zou, Yan Fang, Fengxiang Han.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Evaluation on the Abandoned Chemical Plant in Wuxi Cit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Business Development, 2012,2(1): 23-27 .孙华,林佳佳,申树云,屈庆增. 国外棕(褐)色地块风险评价研究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 中国土地科学, 2011.4:90-96.孙华,张印.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策建议R.2010,江苏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孙华,张印.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技术报告R.2010,江苏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孙华,赵晶,屈庆增.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达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20,S1:51-54.孙华. 土壤质量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功能的影响机理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16-118.孙华,倪绍祥,张桃林,孙波. 低丘红壤区典型复合农林模式的生态评价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4,25(2):30-33.孙华,李云梅,王秀珍,倪绍祥. 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3,28(2):177-181.(EI 收录)个人项目: 2004 年1 月至 2005 年 12 月,主持江苏省环保科技项目“土壤污染遥感监测与修复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4022)。 在环境分析评价、治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申请者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协助主持了国家 863 项目“数字化农作支持系统的研究”中的一项子课题“土地生产力评价”(2001AA245041)的研究。主要成果2006-2007 年申请者完成了南京农业大学校级项目“太湖流域水环境变化人文驱动力分析”的研究。申请者目前正主持和参与多项国际合作、国家级、省级等科研项目,如2009-2011年中美合作项目“Soil pollution assessment in Ecosystems of Selected DOE Sites”。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江苏省农村面源污染普查项目“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太湖流域棕地修复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工作(200811087)。2008-2010年承担完成“太湖流域棕地修复规划技术标准研究”。曾开展“土壤污染遥感监测与修复技术研究”、 “矿区污染农地施用改良剂效果的遥感监测评价”等省环保科技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已完成棕地再开发适宜类划分标准、太湖流域棕地修复技术标准与规范等的制定。2010.112013.12,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太湖流域典型棕地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耦合模型的典型棕(褐)地环境风险减缓机制研究”。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本小组由三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组员均成绩优异,都曾获得校三好学生荣誉。本专业会学习自然地理学、资源环境经济学、计算机辅助制图和GIS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我们掌握一定的环境污染相关知识,对环境方面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电脑绘图、信息数字化等都具备一定的条件。三名组员的实践能力都很强,组长华锦婉同学曾参加江苏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小组成员治学严谨,曾经设计并参与过一些问卷调查,对社会调查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此外,本小组成员对科研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项目。通过一年多的专业课学习,结合当今的环境热点问题,本组成员意识到污染企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工厂排放的废气直接通过空气传播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严重危害;另一方面,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通过水体和农作物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危害。我们对工厂污染类型和人体疾病的关联程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更希望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的了解,在实践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我们平时注重资源与环境规划管理专业方面相关文献的学习,善于思考总结,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本小组成员专业成绩均排在前五名,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员特长、兴趣自身优势所获奖项写作、实践调查整理文献和数据成员特长、兴趣自身优势所获奖项写作、实践调查2 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本项目指导老师的在研项目“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与政策建议”目前已初步完成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并且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耦合模型的典型棕(褐)地环境风险减缓机制研究”,本研究的选题以此项目为依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此外,小组成员已前往锡山区对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完善调查方案,使之更贴近实际。小组成员在大二上学期均出色地完成了毛概专题调研,并且完成一篇课程论文报告,最终的分数名列班上前茅。这些都为我们顺利开展本项目提供了基础和实践经验。二、项目方案(包括项目的训练目标、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实践环节、教师指导、项目结题等)(一)、训练目标1、项目研究目标 本课题探究企业污染与人体疾病的关联度,以无锡市锡山区工业化园区以及各园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从危害人体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因素两方面入手,以“污染源污染物暴露途径污染受体”为调查主线,运用数学模型法处理调查所得数据,并且结合对比分析法,得出不同园区环境污染对不同区域、年龄、职业人群身体状况的影响程度。关联程度的得出能够为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主要决策对象,为我国势在必行且时机成熟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2、能力提高及专业发展2.1加强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本科生在大学生活期间在学习掌握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自身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往往是在独立工作中激发出来的。“SRT”计划能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以我为主,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使学生早日进入专业领域,受到科研工作的训练。这种带有独立性的工作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大有益处。 2.2培养团队分工协作能力每个人通过参与本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团队分工协作能力。通过分工协作,发挥团队整体效能,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优势专长完成相应的工作,使每个部分的工作都能相对尽善尽美,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个人的特长优势。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互相弥补个人的不足,更有成员们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有助于产生更多更好的思路想法。 2.3培养开展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能力 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的参与,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工作流程,应具备的素质,以及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思路方法。提升个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身开展初步探索性工作的能力和科研素质。 2.4培养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在项目设计实施的过程中与导师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科前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个人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一定程度的提升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2) 、前期准备1、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经过近两年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本小组成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已参与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本学期各成员同心组建了一支学习能力强、团队意识高、热衷探索的课题队伍。在一个多月的课题筹备申请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自身及已有的课题研究经验,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不断改进我们的研究思路,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法。在学习与实践中进步。2、 明确研究课题2.1研究对象的界定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国内需求,都告诉我们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一个国家环境健康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大势所趋。尽早地启动这项工作将更有利于我国环境健康工作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环境健康核心业务的拓展,并能有效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人群健康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无锡市锡山区是长三角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是全国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重要的工业基地,其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较快,拥有工业园区十余个,各园区内又存在着各类不同的产业、创业园等。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厂生产所排放的污染物也逐年上升,污染的大量排放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遂选取无锡市锡山区的企业和居民为研究对象。2.2研究内容的明确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是复合型污染严重,人群暴露时间长,历史累积污染对健康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由于基础卫生设施不足导致的传统环境与健康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因此目前及未来的很长时间内,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所致的人群健康风险会逐步增加。环境污染在工业较发达地更是成为群众的难题。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在一项职业卫生调查中,调查人员对当地117家企业(其中化工企业50家,轻工企业26家,机械企业27家,电子企业9家,纺织企业2家,其他企业3家)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毒物危害最严重的是铅尘,最高浓度达2.2 mg /m3,超标43倍;粉尘危害最严重的是矽尘,最高浓度达28.34 mg /m3,超限倍数为56.68;噪声危害最严重的是纺织厂,强度最高达101.4 dB( A)。化工行业毒物、粉尘和噪声的监测合格率均较高,轻工、机械行业粉尘检测合格率较低,轻工、机械和纺织行业噪声监测合格率较低。毒物监测以苯系物为主,监测合格率较高,毒物中以甲醛监测合格率最低;粉尘监测以矽尘、电焊烟尘和木粉尘为主,其中矽尘监测合格率最低,仅33.93%。这些污染对当地人民引起的健康风险极大。例如,锡宝钛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钛白粉及高纯氧化铁产品的制造,年耗用硫酸3.1万余吨,排放酸性废水15.22万吨。由于治理措施不到位,治理设施严重老化,公司酸性废水的产生量大于现有废水治理设施的实际处理能力,酸性废水多次超标排放,导致走马塘河该厂区段河水常年呈酸性。这些被污染的水一旦被居民饮用,将大大增加居民的健康风险。坐落东亭镇区的太湖麦芽厂、东华轻工金属材料厂与居民住宅小区较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对周围居民产生噪音污染。因此,对工业污染所导致的健康风险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本组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工业污染与人体疾病的关联度为创新型切入点,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探究工业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污染源污染物暴露途径污染受体”为研究路线,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调查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定量分析污染与疾病的关联度。2.3研究现状分析 2.3.1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环境风险评价逐渐成为发达工业国家研究的新方向。最早的环境风险评价案例则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出的一份“大型核电站中重大事故的理论可能性和后果”的研究报告( EC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风险评价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以定性研究为主( 孙永刚,2011 );20世纪80年代,环境风险评价的高峰阶段。这一阶段评价体系基本完成,出现了多种风险评价方法。期间美国核管会完成的核电厂概率风险评价实施指南(WASH-1400),系统地建立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是1983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红皮书 联邦政府的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其提出的风险评价“四步法”成为其他国家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风险评价的完善阶段。随着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意识到将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分开评价的局限性,生态风险评价成为研究的热点。风险评价技术也不断完善。美国对评价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在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提出并开展了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工作(Power M.等,2002)。 环境风险评价在国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1)研究热点由健康风险评价发展为生态风险评价;(2)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到半定量、定量分析;(3)研究对象由单一污染物发展为多种污染物;(4)研究范围由局部扩大到区域。Glemi(2005)、Beven(2002)、Hanson(2002)等众多学者也分别对评价方法与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环境风险评价用于评价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问题,强调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强大的分析工具(李金惠,2012)。 2.3.2 国内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我国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的成立、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生产单位废水排放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指导性文件逐步发布,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逐步完善。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风险评价领域不断延伸,目前已在工业污染场地(施烈焰等,2009;李建萍,2011;许文锋,2011)、油气田(李京,2008;汪长永,2009)、地下水(李如忠等,2005、2010;冯 平,2008)、煤矿区(王金达,2003)农田土壤(龚俊勇,2011;周娟等,2008;)、化工石油 (李立伟等 ,2009;陈晓维 ,2009;周志斌,2010)等领域引入了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李日邦等在关于中国环境健康区域综合评价一文中按照人地关系的主线,遵循分层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择的42项评价指标按其性质分为7类:人寿状况、疾病状况、文化教育、自然环境、环境污染、经济水平和卫生资源,这7类指标又归纳为二项综合评价指标:其中人寿状况、疾病状况和文化教育归纳为健康,表征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自然环境、环境污染、经济水平和卫生资源归并为环境,表征人的生存空间的质量。根据评价指标的层次关系,建立环境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王玮认为随着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开展,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虽然环境风险承载能力增加,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还是给农民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在规划和建设中,应以人为本,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健康应作为首要的考虑问题。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缺乏在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统计数据,环境与健康数据积累不够,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信息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环境与健康的决策的需要。空气污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魏复盛等通过对广州、武汉、兰州和重庆四个城市空气污染状况调查以及儿童肺功能指标的测试,研究了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潘小川等通过对安庆市189户农村家庭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水平进行监测,并对488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农村地区人群对空气污染的暴露水平。于云江等对辽宁省沈抚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含量进行了调查,初步评价了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环境风险评估作为一项新的环境评价手段,为我国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陈华(2009)认为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新兴领域,它的诞生标志着环境保护的一次重要战略转折,由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转变为污染前的预测和实行有效管理。环境风险评价愈来愈受到许多国家环保机构和有关国际性组织的重视。它分为非突发性风险评价和突发性风险评价(即事故风险评价),非突发性风险评价包括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目前我国的环境健康问题及相关健康风险已开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已势在必行,于国伟(2010)认为开展环境健康影响研究和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科学界、政府决策部门面临的挑战与任务,是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关系到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题。环境健康评价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进步与国民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参考文献: 1高贵凡,李湉湉.我国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的必要性J环境与健康,2013,30(4):356-357 2徐斌.太湖流域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及其思考J调研世界,2007(9):38-393李日邦,谭见安,王五一,何洋,杨林生,朱文郁,李海蓉。中国环境 健康区域综合评价N.环境科学学报,2000,20(9) :157 163.4何兴舟,蓝青,田林玮,等.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致肺癌的危险度评定C.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抗癌协会,2000.5魏复盛,胡伟.中国四城市空气污染及其对儿童呼吸健康影响的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与发展,2000,22(3):9-136潘小川,董兆举,金晓滨,等.农村地区空气污染人群暴露评价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6):323-3257于云江,车飞,胡成,等. 沈抚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7):1439-1443 8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和案例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9陈华.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09,34:113-11410于国伟.我国环境健康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C.广州,2010:150-15211王玮.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健康与环境管理问题研究-以安陆市南城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黄娟, 邵超峰, 张余. 关于环境风险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33(3):171-175.13刘琰, 郑丙辉, 万峻, 等. C 市饮用水源风险评价实例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52-59.1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7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15.15白志鹏,贾纯荣,王宗爽,等.人体对室内外空气污染物的暴露量与潜在剂量的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6):425-428.16王宗爽, 武婷, 段小丽,等.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呼吸速率暴露参数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10): 1171-1175.17王宗爽,段小丽,刘平,等.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暴露参数探讨J.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10):1164-1170.18 高宇亮,高天让. 环保老污染企业治理难、管理难的原因及对策C.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1591-1596.19 孙斌,田水承,常心坦. 事故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业,2003,12(1):71-73.20尹航,李小敏,董林艳. 风险评价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研究,2008,21(3):191-194.21 关正君, 裴 蕾, 马库斯施密特. 合成生物学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J. 生物多样性, 2012, 20 (2): 138150.22 施国庆,曹 玮,刘小卫. 中国城市污染企业搬迁政策比较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13-17.23EC Thorteical Possibilities and Consequences of Major Accidents in Large Nuclear Power Plants, DOC.740,U.S.A.E.C., Washington DC,197524 孙永刚.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综述J. 林业经济,2011,(6):90-93.25 GlermW.S.,TlleoV,WyneMJ.etal.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health and Eeological risk assessmentJ.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nlacology,2005,207:611-616.26 HansonM.,SolomonK.R New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thresholds of toxicity eological risk assessmentJ.EnvironSeiTeehnol,2002,36(5):3257-3264.27 李金惠,李 颖. 环境风险评价内涵与外延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1):119-125.28 施烈焰, 曹云者, 张景来等. RBCA 和 CLEA 模型在某重金属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比较J. 环境科学研究, 2009,22(2):242-247.29 李建萍, 张建红等. 工业废弃场地再开发的土壤环境评价与修复研究J. 环境 工程,2011,29(4):109-111,120.30 许文锋.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实践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6):391-394.31 李京.油气田生产 HSE 管理体系中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J.钻采工艺,2008, 31(4): 135-138.32 汪长永, 杨卫. 层次分析法在油气田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6): 181-183.33 李如忠. 地下水环境风险的模糊多指标分析方法J. 地理科学,2010,30(2):229-234.34 李如忠,钱家忠.地下水降深的未确知风险分析J.地理科学, 2005,25(5): 631-635.35 冯 平,李绍飞,李建柱.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 2008,17(2): 13-18.36 王金达,于君宝,刘景双等. 东北煤矿区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22(2):210-213.37 周娟, 沈润平等.基于 WebGIS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与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的构建J. 土壤(Soils), 2008, 40(6):883-889.38 李立伟, 许庆, 李兰英.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9(8):61-63.39 陈晓维.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江西化工, 2009(2):118-121.40 周志斌.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 2010, 29(1): 87-90.(三)、组织实施1、任务分配 由项目主持人总体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依据组员专长,分工完成数据和文献调查、整理、撰写工作,要求组员相互配合,优劣互补。在保证项目顺利、高质量完成的前提下,项目参与者尽量做到各尽其长。(1) 工业化园区环境健康风险调查与评估理论分析。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的由组员共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 (2)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和数据资料整理工作由华锦婉负责完成,王梦思和卢雨蓓参加。 (3)调查整理无锡市锡山区的工厂数量、工厂种类以及工业园区分布情况,当地居民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不同年龄和区域的人群对污染的切身感受,近几年的患病情况以及污染前的身体状况。对无锡市锡山区工业园区的调查由王梦思主要负责,对当地居民的调查和访谈由华锦婉主要负责。 (4)对通过实地调研所获取的污染源及工厂分布数据、人群患病情况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由卢雨蓓主要负责。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污染与其导致的疾病类型的关联度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5)研究报告的撰写由组员共同完成。2.研究内容 (1)工业化园区环境健康风险调查与评估理论分析 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污染源污染物暴露途径污染受体”为主线,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工业污染对不同年龄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相关成果的研究,客观分析不同污染物暴露途径对人群患病情况的影响作用,为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污染物分类及致病类型分析 根据污染物暴露途径可以把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的有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工厂生产、建筑施工、汽车鸣笛等造成的噪声污染等。对人体产生间接影响的有工厂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造成的土壤污染、水污染等。从污染物暴露途径的不同入手,探究不同类型污染相应导致的疾病类型,如大气污染直接导致呼吸道疾病,噪声污染直接导致居民失眠,心理疾病等,水污染、土壤污染作用于农作物间接导致人体肠胃疾病等。(3)调查区域污染源及工厂分布现状对研究区域污染源类型及分布信息进行调查与整理。对无锡市锡山区的工厂数量、工厂种类以及工业园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根据不同种类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将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归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四类,如服装厂使用的化工染料通过水体作用于人体,遂将其归类为水污染。在查阅研究区域政府年鉴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结果保证所得数据的真实可靠。并且将调查统计结果分类汇总成Excel表,增强调查结果的直观性。(4)人群患病情况调查选取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无锡市锡山区作为调查区域,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年龄和区域的人群对污染的切身感受,近几年的患病情况以及污染前的身体状况。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无锡市锡山区居民患病情况数据,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5)数据分析对通过实地调研所获取的污染源及工厂分布数据、人群患病情况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污染与其导致的疾病类型的关联度。(6)居民健康风险控制建议在总结相关领域文献的基础上,对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结论进行研究,以降低居民健康风险为目标,实现绿色发展为视角,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工业园区居民化解健康风险献言献策。在坚持最小风险的原则下,结合现有条件,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出可行的、合理的、科学的解决方案。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污染源调查与人群患病情况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本研究着重在于调查,把调查得到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因此,调查所得的数据必定要真实可靠,这就需要小组成员细心对待和多方面了解,数据的真实可靠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对比分析法中对象的选择。对比分析法中所选的工业化园区污染排放特征明显与否,对进一步的关联度研究有直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对象,方能有明显的对比,这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怎样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处理数据。其处理数据的准确性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4.研究方法4.1文献综述法在研究初期项目的确定以及研究细则的确定方面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通过对以往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阐述进行深入阅读,了解关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现状、相关数据的分析模型、现有评价体系以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功能,总结专家对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研究的进展,学习学者们的研究思路,从而对研究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4.2实地调查法在阅读文献、理论探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收集后续研究开展所需的相关数据,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取得锡山区居民年龄分布、身体情况相关数据,以及居民的切身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4.3数学模型法灰色关联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它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通过对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完成对系统内时间序列有关统计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求出参考数列与各比较数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与参考数列关联度越大的比较数列,其发展方向和速率与参考数列越接近,与参考数列的关系越紧密。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数列。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称为参考数列。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称比较数列。选取人群患病情况数据为参考数列,污染物排放数据为比较数列。设参考数列为Y=Y(k) | k = 1,2,n;比较数列Xi=Xi(k) | k = 1,2,n,i = 1,2,m。 (2)变量的无量纲化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要运用如下公式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3)计算关联系数 x0(k)与xi(k)的关联系数记,则 ,称为分辨系数。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的取值区间为(0,1),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当 0.5463 时,分辨力最好,通常取 = 0.5。 (4)计算关联度因为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进行整体性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ri公式如下: (5)关联度排序关联度按大小排序,如果r1 r2,则参考数列y与比较数列x2更相似。在算出Xi(k)序列与Y(k)序列的关联系数后,计算各类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平均值ri就称为Y(k)与Xi(k)的关联度。 4.4对比分析法课题所选取的区域均为工厂所在地,根据研究内容将不同种类工厂所在区域分组,设置对照:患同种疾病人群为一组,组中患病人群所在的不同区域互为对照,以便分析患病人数与所在区域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得出所在区域污染物种类与患病人数的相关关系。5.研究方案 本研究属于社会科研项目,通过调查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得出一般现象及问题所在,根据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创新性提出针对性对策。本课题获取数据主要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实验方案以实地调研为主,包括调查区域的选取、实验对象与方法的确定、数据处理与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以及提出政策性建议。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1)调查区域 为了研究工业园区污染与人体疾病的关联度,选取重要的工业基地无锡市锡山区,作为调查区域。本小组拟选取锡山区中服装厂、化工厂、机械厂、彩印厂、塑料厂等不同种类工厂的所在区域进行调查。区域按工厂种类划分,便于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所在的不同区域同种疾病患病人群互为对照,以便分析患病人数与所在区域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得出所在区域污染物种类与患病人数的相关关系。通过对照组的设置,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污染种类与患病人数之间的关系。 (2)实验对象与方法 本次实验地区为无锡市锡山区。实验对象为当地居民与企业。实验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法、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3)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及分析。首先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得出关联度。通过对关联度的计算,探究污染物种类与个体所患疾病种类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同时运用对比分析法,设置对照组。以患病人群所在的不同区域互为对照,分析患病人数与所在区域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得出所在区域污染物种类与患病人数的相关关系。 (4) 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资料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5) 提出政策性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分析不同污染与人体疾病的关联度,分析现有相关政策的不足,为降低污染与疾病防治提出合理的政策性建议。6. 可行性分析 6.1 研究选题的可行 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国内需求,都告诉我们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一个国家环境健康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大势所趋。尽早地启动这项工作将更有利于我国环境健康工作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环境健康核心业务的拓展,并能有效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人群健康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6.2研究方法可行 本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综述法、实地调查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调查数据。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小组成员大多接受过相关的培训,能够较好地实施相关研究方法。 6.3导师热心,组员积极 本小组成员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将于暑期前往锡山区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指导老师从事过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相关方面的研究,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有着深刻认识,能够为研究提供信息上的帮助。 7.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7.1研究角度上的创新 从人的角度对环境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不单单是得出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更注重于各种问题对人体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希望能从这些对人的危害让政府及民众知道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7.2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项目采取“污染源污染物暴露途径污染受体”的研究路线来探讨污染与疾病的关联度,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调查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式进行定量统计研究。易于全面客观地分析污染与疾病的关联度。8.项目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本项目完成周期计划为一年。预期进展如下: 2014.04-2014.05 构建研究框架,查阅相关文献 2014.06-2014.07搜集研究地区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及表格 2014.08-2014.09 实地调查,获取资料与数据 2014.10-2014.11 调查资料整理分析 2014.12-2015.01 完成初步研究 2015.02-2015.04撰写研究报告,提交最终研究成果(4) 、过程管理1、人员管理根据小组不同成员的专长安排相应的任务,以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不断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以达到优势互补,加强团结合作的精神,以保证研究方向的一致性。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以保证研究思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省惠州博罗县审计局招聘审计辅助人员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牡丹江“银龄讲学计划”绥芬河市讲学教师招募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5年第三批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中山市石岐区公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招聘高管人员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铁路运输设备修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安检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衣饰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医院居间协议合同的模板
- 合同能否中止签订协议书
- 2025年防火卷帘门绿色环保产品采购合同
- 社区儿童主任培训课件
- 工厂行车吊装方案(3篇)
- 私企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油田服务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交房活动仪式策划方案
- 车辆采购框架协议书
- 贝壳租房合同协议
- 订单代发合同协议
- 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培训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杭二滨江、杭二钱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英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