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四专题检测评估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四专题检测评估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四专题检测评估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专题四专题检测评估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a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均符合题意。2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解析:选c。统治者认为富人兼并积累的财富是在为国家守财,有利于筹备战争物质,故c项正确。3(2012济宁一中月考)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解析:选b。c项在北宋初年就已实现。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官僚地主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不可能以打击官僚地主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就a、b两项来看,没有b项,a项就无法实现。4(2012德州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 d市易法解析:选d。“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是关键信息,只有市易法具有此功能,故选d。5(2012烟台一中月考)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禁军 b强干弱枝c防止地方专权 d防止武将专权解析:选d。更戍法规定各驻地军队经常换防,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6(2012扬州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主要特点是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调整的是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7(2012枣庄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a bc d解析:选d。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是通过限制一部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来扩大税源,因此排除项。8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所述是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内容和作用。解题关键是分析各项变法措施的特征进行判断。9(2012枣庄一中月考)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写: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了地上。为改变这种状况,王安石采取的变法措施不包括()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募役法解析:选d。材料描述反映的是北宋军事方面腐败的现象,募役法是经济领域“求富”的举措,与军事整顿无关,故选d。10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解析:选d。可以结合对题干中“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来解答本题。很显然这是一项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法令。11“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bc d解析:选b。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但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12(2012烟台高二联考)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战国商鞅变法 b梭伦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答案:d13(2012宁德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向宋神宗汇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主要体现了王安石哪项变法措施的作用()a均输法 b市易法c保马法 d保甲法解析:选d。比较备选项的内涵,具有治安职能的措施是保甲法,故选d。14(2012莱芜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根本的相同点在于()a变法目的 b变法方式c变法结果 d变法影响解析:选a。两次变法都是地主阶级推行的,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15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a bc d解析:选b。注意“积贫”与“积弱”的区别,题干所述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不合史实。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2012日照一中月考)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材料2:“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材料3: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 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材料4: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1)材料1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4分)(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6分)(3)材料3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4分)(4)结合材料2、4,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答案:(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2)实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3)北宋: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4)北魏:措施得力,顺应历史潮流。北宋:保守势力强大;新法的某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17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评价不一。阅读材料:材料1: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2: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3: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请回答:(1)王安石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10分)(2)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