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1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2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3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桔园学校 曹灿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很高,每次考试下来,不少老师都会抱怨,学生的计算方面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失误等等.那么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和专家、老教师的经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看法。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口算出结果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2、培养学生检查、演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竖式,事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计算,避免15+5(1-0.5),错误地计算成20(1-0.5)。二、讲清算理,以理解题。在教学计算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方法,还要说明为何这样做的道理,只有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才能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才乐学善学。我们可以通过教具,演示说明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老师可以随机出示左右手中的粉笔,“左+右,再右+左”结果粉笔总数是一样的,通过演示直观形象的说明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有时也可通过操作学具理解算理,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在教学“8+3=?”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去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还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联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上衣每件58元,裤子每条32元,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需要多少元?”引导学生根据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列出两个算式:585+325和(58+32)5,通过一题两解,帮助学生理解分配律。虽然这样的理解没有经过严格推理论证。但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三、分层练习,形成多样。讲求效率。多样有效的练习才能切实提高计算能力。1、练习时要围绕教学重点。如设计数据与运算符号相同。括号位置不同一组算式让学生进行练习:200-120(23),(200-120)23,200-12023,(200-1202)3,让学生养成计算前先审题,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的习惯。2、容易混淆的计算错误的对比练习。有一些看上去相似的算式,我每次有意识地组织练习对比。如:6+7,13-6,13-7,8+7,15-8,15-7等。如算式:4/9+5/9和4/95/9,176和167,234和243,516和615等。有些积相近的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七九六十三等,也要单独进行对比练习,以便记忆。3、发掘计算中的思考性。老师设计的计算题要能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才更乐于计算,如97+36+103+64,335-97-103+65,999-162+101-238等启发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努力发掘题目中隐藏的思考性,让学生品尝探索、发现和成功的喜悦。四、重视错例收集反思提升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算错、抄错、遗漏、混淆、思路偏差等差错,我认为:开展错例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更有效利于使教师针对错例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复习,避免了盲目性。它不但可以作为复习资料和有效性使用,还可以作为题库备用。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