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针对下图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共和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解析:选b。图片反映的是西方正用洋枪洋炮轰击经学盛行的中国的大门,面对西方列强的冲击,林则徐等有识之士率先做出回应,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a、c、d三项的主张均在b项之后。2(2012西安检测)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从经书中寻章摘句b远离社会现实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历史特征的认识能力。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因此可排除a、b两项。新思想的倡导者主张学习西方,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主张变革“祖宗之法”。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启迪着人们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选c。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签订,直接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战争的失败也宣告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的失败,面对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变法实行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a、b、d三项均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前。4(2012广州检测)“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a洪秀全b梁启超c孙中山 d毛泽东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切入点在于“废两千年帝制”这一信息。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亥革命的功绩,由此判断先行者应是孙中山。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海国图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2:曾国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材料3:“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4: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请回答:(1)材料1中的“林尚书”是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2)材料1、2、3、4的主张分别是什么?(3)材料3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3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2有什么进步?(4)材料4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3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向西方学习阶段性的掌握。第(1)问由四洲志可知是林则徐,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贡献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中的“弱点”由“遗其体而求其用”可总结,进步性需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回答。第(4)问由材料4出处及材料3相关论述回答。答案:(1)林则徐;虎门销烟。(2)材料1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2: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3: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4:改革政治制度,变法图存。(3)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4)实行君主立宪制。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一、选择题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的“睁眼看世界”思潮()兴起于鸦片战争时期与中外联系的扩大直接相关以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为主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状况abc d解析:选a。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全面理解,关键是明确“睁眼看世界”思潮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睁眼看世界”思潮是伴随着鸦片战争时期中外交往不断扩大而兴起的,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有利于扩大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故a项符合题意;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属于鸦片战争的直接结果之一,与“睁眼看世界”思潮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含的选项。2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解析:选b。当时新思想的倡导者是封建士大夫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其目光主要集中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上,不会发展资本主义,更不会改革内政。3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 bc d解析:选d。从“跪着造反”这一词可知主要反映了维新变法依靠清统治者进行改革。结合所给选项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解析:选a。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变法通议是其宣传变法的文章,故选a项。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解析:选c。本题属于比较式不完整表述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解答的关键是明确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主要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反对列强侵略、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排除a、d两项;b项属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分歧,但不属于“根本分歧”的范畴;维新派主张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手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符合题意。6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他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康有为主张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说明他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7(2012苏州调研)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下列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解析:选b。a项表述错误。林则徐销烟与近代化无关,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故c、d两项是错误的。8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解析:选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学习西方由“器物”转向“制度”。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材料2: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材料3: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奕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3)材料3中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是什么?(4)材料1至材料3表明中国近代化发展到了哪一层面?解析:本题紧紧围绕“西学东渐”设计问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与抽象概括的能力。第(1)问奕以“西学中源”为借口驳斥顽固派的盲目排外,其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制造舆论。第(2)问,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即可,注意语言精炼。形成认识的原因,就是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可概括为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