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doc_第1页
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doc_第2页
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一、发病原因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轻度的全身症状、低热,表现为成群成族的疱疹为主,并沿身体一侧的周围神经成带状分布。病原与水痘为同源病毒。病毒侵入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纤维至脊髓后根神经节成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形成潜伏性感染。一旦机体抵抗能力降低,病毒繁殖播散,导致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幼儿极少,多见于成人、老年人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肿瘤的病人。感染后为完全性免疫,一般不再复发。二、护理诊断带状疱疹的病人主要有以下特征: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出疹前数日局部常有疼痛及烧灼感。有的病人表现为轻度乏力、低热、头痛等。在数日内分批出现疱疹。发生部位以胸段胁间神经常见,可占半数病例,其次是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引起眼部损害,如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再次为颈段和腰部,皮疹通常分布在身体一侧,导致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一般1天7天皮疹分批出现,经2周后疱疹结痂愈合。三、护理措施1.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疱疹部位摩擦。初起时可行阿氏穴针刺,或普鲁卡因封闭,剧痛时可按医嘱给药。2.发生于三叉神经区的疱疹,应注意病人眼睛的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次2次,并点抗生素眼药水或涂眼膏。3.单纯水疱者,可用1%2%的龙胆紫外涂患处,或用复方阿糖胞苷液局部湿敷,注意勿使药液入眼,以免腐蚀角膜。还可大量服用或注射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b1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因有时能引起颅内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颈强直等。4.中药场剂一般宜凉服,如病人出现食欲不佳、腹痛便塘时应停止服用。5.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忌辛辣鱼腥等动风发物,少食煎烤油炸之品,湿热盛者宜服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品,如冬瓜、扁豆、绿豆汤、薏米粥等;心肝火盛型可多吃菠萝、苦瓜、西瓜等清肝胆之火食品;气滞血瘀型宜服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如丝瓜汤、陈皮、洋白菜、茴香等。四、治疗与急救1.减轻疼痛痛时口服阿斯匹林,每次0.5克。也用镇静剂配合治疗。局部可用液氮喷雾疗法,将液氮雾化直接喷射在患处,使皮损表而冰冻发白,间隔1分钟再重复1次,以后2天3天继续喷雾。一般2天3天后疼痛减轻。局部也可涂炉甘石洗剂或龙胆紫。2.并发症的治疗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脑炎及脑脊髓膜炎,要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及时给予脱水剂法。3.抗病毒治疗无环鸟苷能阻止病毒向内脏扩散并减轻疼痛和缩短病程。发病3天4天使用效果好,8小时1j2小时静脉缓慢滴入,5天为一个疗程。干扰素和阿糖胞苷也能阻止水疱新生。另外转移因子可缩短病程及减轻疼痛,每次2毫升4毫升,每周2次3次皮下注射。4.中医疗法内治一般采用清泻肝火,利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发于颜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腹部、下肢者,加苍术、黄柏。若皮疹消退后,皮肤仍刺痛者,宜疏肝理气、活血重镇止痛,用逍遥散加丹参、真珠母、牡蛎、磁石、延胡索。中成药,对于症状较轻的病人,用龙胆泻肝丸9克分服,或苦胆草片,每次4片,每日3次吞服;亦可用板蓝根或大青叶30克,煎汤代茶。外治法对于病情初期,用玉露膏外敷,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解毒洗剂、颠倒散洗剂,每日3次,亦可用玉替花叶捣烂外敷。如有水泡破裂,可用三棱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