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的骄傲——介绍巩义宋陵.doc_第1页
家乡人的骄傲——介绍巩义宋陵.doc_第2页
家乡人的骄傲——介绍巩义宋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乡人的骄傲介绍巩义宋陵巩义风光秀丽,史迹灿烂,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连歌中都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我自然也深深的热爱着这片热土,每当漫步于永诏陵中,那排列有序的石羊、马、驼、象之类,仿佛都在向我诉说着北宋王朝的辉煌;每当我穿行在康百万庄园那错落有致的古庄园中,不禁又对一个世家的兴衰沉浮而感叹不已;而在石窟寺又使我领略到了北魏石窟那别样的风采像这样的名胜古迹巩义还有很多很多河洛文化、铁生沟裴李岗文化、石窟寺、诗圣故里、以及孝义兵工厂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布满了苍穹。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而骄傲。 这么多的文化古迹,可以说是春花秋菊,各有特色。 其中,最为广大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皇陵了,相信大家也一定听说过吧。但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下面,就让我这个小小导游,来为大家讲解一番吧。北宋陵区,北起孝义镇,西至西村,中贯芝田镇,面积约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区,真可谓是大枕黄河,足登黄河了。传说开宝九年(976年)春,皇帝赵匡胤到西京(洛阳)视察,顺便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忆起儿时情景,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他命人去挖到了自己幼时埋藏在土里的小石马,拿起来爱不释手,就带在了身边。当他返回东京的途中,行至巩县时,又亲往父母的永安陵进行祭奠。尔后又登上陵园神墙的西南角楼向四处遥望,当他看到远处的不老青山、近处的悠悠流水时,顿时引起他今昔之思,不禁一阵唏嘘感慨。于是,他抽出一支响箭,搭上弓向着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直飞到400米以外才落下。赵匡胤长叹一声,对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说完,取出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为记。又亲自为自己的山陵拟了名称-永昌陵。从此,这块山高、水长、土厚的地方,就成了北宋160多年的皇陵禁地。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个皇帝以及赵匡胤之父被追封为宣祖的赵弘殷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宗室、王子王孙以及高怀德、赵普、曹彬、蔡齐、寇准、包拯、狄青、杨六郎等功臣名勋共有陵墓近一千座,前后经营达一百六十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说到宋陵,不得不提永昭陵。位于巩义市区的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皇太子,后来当上皇帝,驾崩之后就葬在永昭陵。永昭陵是七帝八陵中唯一经过巨资修饰的,其建筑布局和其它皇帝寝陵基本相同,都是按照迷信的赵家山水风脉,座北面南,南高北低,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步入永昭陵,首先就来到了鹊台。鹊台是上宫的第一道门,也称阙台,台上建有楼阁,高达十几米,真够巍峨壮观了。鹊台的鹊,也有喜鹊登枝的含义。由阙台往北一百多米处是乳台,是第二道门户。过了乳台,就进入了神道,神道两侧对称的排列着六十座石刻像。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石刻啊,它们可都是宝贝,具有很大的艺术和考古价值,其中每一件石刻都是文物中的一级品,尤其是瑞禽和角端,更是雕刻史上的无价之宝。这些石像伫立在茂盛的野草地间,千年如一的忠诚的守望着帝后的寝陵,它们雄伟高大,形态逼真,其中有文臣,有武将,有外邦进宝官及各种祥兽,无一不是栩栩如生,可是细看之下,却发现它们满身斑驳,仿佛历尽了沧桑,就连那怒睁的双眼,也有一丝哀愁,似乎在诉说着它们的千年愁绪。也难怪,靖康被缚后,北宋灭亡,金军入侵巩义,前后经营160多年的赵宋陵庙轰然倒塌。元、明、清到民国时期,盗墓之风愈演愈烈。“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陵上好石羊”,千年来的无数劫难,宋陵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这些石像在无奈的伫立。你看那训象人,低眉顺耳,姿态祥和,手牵大象来朝拜宋朝皇帝;还有那客使,我们都叫它献宝官,双手捧珠宝、犀牛角、珊瑚之类的宝物,作进贡状。这些都显示了宋王朝的强大国威。瑞禽俗称为马头凤,飞翔于层峦多变的山峰云气中,是马首、龙身、鹰爪、孔雀尾,背生双翅,威猛有力。瑞禽为宋陵所特有,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甪端又叫“独角兽”,体质丰硕,胸脯突出,长在鼻端的独角极为夸张,四足如狮,做雄狮吼啸状,气势逼人, 放在皇帝陵前象征宋王室是明君圣主的意思。此外还有傲然挺立的望柱,温文尔雅的大臣,威风凛凛的武臣,狂野的狮子等等,无一不是栩栩如生,极富艺术效果,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是等大家来的时候自己慢慢欣赏吧。走过神道,就来到了宫城。如今的宫城是重新修复的,足有一百多亩大,四周还筑有五米多高的宫墙,东南西北各有神门一座,门外有石狮,东、西、北门的石狮都是蹲坐着的,唯有南神门外是一对跑膛狮,张牙舞爪的很是吓人。里面建有宏伟庄严的献殿,顾名思义,献殿就是皇帝、宗室祭祀的地方。游览完宫城,接着是地宫。所谓地宫,就是停放皇帝灵柩的地下宫殿,又称皇堂,位于陵台下面,规模宏大,地宫顶部绘的有星辰、月宫、银河等天象图,进地宫一百多步是石门,宫内有各种各样的石刻造像。遗憾的是下宫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八座皇陵的下宫建筑都已不在。看完皇陵,如果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到附近的名臣大将墓地去看一看,八贤王、杨六郎、包拯光听听这些名字,相信就勾起你很多小时候的记忆,他们可都是民间故事中冠绝一时的英雄人物。坐在他们的墓前,看着气势宏伟的墓碑上的镌刻,想着他们叱咤风云的传奇生平,晚风吹拂,莺飞草长,任由思绪的野马奔驰,遨游,也不失为一件美事!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谁不说咱家乡好。每当吟诵起这首歌,我的心便起伏澎湃。巩义,我的家乡,你是一个优美的音符,你是一首永不腐朽的诗篇!”我爱我的家乡,赞美我的家乡,为家乡迷人的美景而感到无比的欢心与自豪。欢迎大家闲暇之余到我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 游巩义景点,赏巩义宋陵,品巩义美食,感巩义风情,游遍巩义的风景古迹,相信你一定会满意而归!教师评语: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引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东流之水引发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给人以启示:客观事物是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小作者的家乡人的骄傲介绍巩义宋陵就是很好的一篇介绍巩义宋陵文化的小论文。全文以总分总结构行文。开篇就点出宋陵是巩义的文化瑰宝,收笔又再次赞叹宋陵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全文以观景行踪为序,画卷次第展开,在精细的描绘中将景与情融为一体。1、作者深入生活,研究宋陵的悠久历史,观察宋陵的分布状况,尽可能详细地占有资料。并积极从网络和书本上搜集材料,向有关对象进行调查、访问。可见,只要掌握了写作的足够资料,就能言之有物。 2、作者在描写宋陵的时候,对自然景物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观察,掌握它们的特征,从而把宋陵雕塑写得有声有色,各具形态,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写训象人,低眉顺耳,姿态祥和,手牵大象来朝拜宋朝皇帝;写客使,双手捧珠宝、犀牛角、珊瑚之类的宝物,作进贡状。写瑞禽,飞翔于层峦多变的山峰云气中,是马首、龙身、鹰爪、孔雀尾,背生双翅,威猛有力。3、作者选的角度好,找准了切入点。面对偌大的北宋皇陵,先作全面介绍,不仅写了巩义宋陵的整体面貌,还写了宋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又点面结合,如介绍永昭陵的时候,对上宫、宫城、地宫都作了详细的描述。而介绍雕塑,又从远、近、高、低几个角度,移步换景,逐渐地把石刻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 4、作者还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我们写景物,不单纯是为了写景物而写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或喜或悲,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描写自然景物要善于抒情,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样才能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本文中的自然风物,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作者走近自然,在观赏自然景物的同时,无形中受到熏陶、濡染,甚至从自然中领悟出人生的哲理。5、在遣词造句上,作者也下了一番工夫,尤其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例如,写瑞禽,“飞翔于层峦多变的山峰云气中,是马首、龙身、鹰爪、孔雀尾,背生双翅,威猛有力”。写甪端,“体质丰硕,胸脯突出,长在鼻端的独角极为夸张,四足如狮,做雄狮吼啸状,气势逼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6.本文两处使用了典故。皇帝赵匡胤陵墓的来历,狸猫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