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行为学习理论 2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第一节行为学习理论概述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3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4 实际问题思考 老师喊上课后安静坐着 是否条件反射 是否经典条件反射 看到交通信号灯 做出 红灯停 绿灯行 的反应 是否经典条件反射 以上两个事例与经典性即巴甫洛夫意义上的条件反射有何不同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5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 E L Thorndike 其人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896年开始以动物为对象进行学习方面的研究 1898年发表了博士论文 动物的智慧 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对学习问题的系统见解和理论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中名列第9位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 1874 1949 6 巴甫洛夫 现在我必须承认 在这条途径上走第一步的荣誉是属于桑代克的 他的实验先于我们的实验2 3年 并且他的书无论是在对一个艰巨工作的勇敢展望上 还是在他的结果的准确性上 都必须被认为是经典性的 7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动物学习实验 桑代克的迷箱 puzzlebox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8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学习曲线 9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 形成刺激 反应 S R 的联结联结 connection 是指某种刺激 情境 仅能唤起某种反应 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而无需思考 观念作媒介公式为 S R人生下来就有许多原本联结 原始趋向 教育就是保存 消除 利导和改变它们人心就是一个联结系统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0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学习的过程 盲目的尝试与错误 trialanderror 直至成功的渐进过程每个刺激 反应联结都是经由 先是错误的反应多于正确的反应 而后逐渐变为正确的反应多于错误的反应 最后达到全部为正确反应的程度 经由此种历程的学习方式 称为试误学习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1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准备律 lawofreadiness 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时就感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给予活动时则感到烦恼 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2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练习律 lawofexercise 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 反应之间的联结 应用率 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失用率 一个联结的失用 不练习 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即S 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 就变得越来越强 应用率 反之 变得越弱 失用律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3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效果律 lawofeffect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 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 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 这个行为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可见 个体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其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4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1930年后 桑代克对他的准备率和练习律作了修改 把它们看做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 附律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5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准备律指导人们注意学习开始时的心理状态 适时地提供学习 效果律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奖励 如小红花 口头表扬等 练习律指导人们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 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 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的联结 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6 一 桑代克试误 联结主义理论与巴甫洛夫理论之异同同把学习看作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异巴甫洛夫 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相继出现进行的 先前刺激 环境决定行为桑代克 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 行为之后的刺激 后果 决定行为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7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其人美国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大师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集大成者 发明斯金纳箱 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坚持行为科学可以改造教育 甚至改造社会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 国家科学奖 在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中名列首位 B F Skinner 1904 1990 18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经典实验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SkinnerBox 1938 19 20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思想和特色继承和完善了桑代克的迷箱实验和效果律概念 明确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并使之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作用 描述性研究 对行为的客观描述 预测和控制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查明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所以心理研究者的任务就是 给予已知的刺激 观察学习者的反应 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 操作行为主义 极端的客观 实证主义单被试设计 single subjectdesign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1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概念操作性条件作用 Operantconditioning 亦称工具性条件作用 instrumentalconditioning 斯金纳所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 指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或者说 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2 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 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 你是否会经常穿那件衣服呢 当你讲完一个笑话 却没有人笑 你是否以后还会讲这个笑话呢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事例 23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事例 311寝室的同学都十分喜欢看足球 世锦赛期间他们凑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视机 因为电视机质量的原因 有时候在看到最精彩的时候 电视突然没有图像了 他们非常着急 有人甚至会愤怒地用力拍打电视机的外壳 然而 就在这时 电视机突然恢复了正常 以后 如果再发生类似情况 大家很可能会再拍打电视机 同学们就可能会养成一种 拍打 的习惯 24 身边事例 1 李江减少了投保龄球前的踏步数 他现在的命中率和全中率更高了 2 小明在课堂上看小说 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 他再也没在课堂上看小说了 3 张平抄袭王刚的作业 老师同样给了他高分 他此后就经常抄别人的作业了 25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概念应答性行为vs 操作性行为respondentbehavior 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有机体被动地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 又称引发反应 elicitedresponse 被动性 不随意性 由先前刺激直接引发operantbehavior 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 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又称为自发反应 emittedresponse 是有机体作用于环境而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 主动性 随意性 由后继刺激控制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6 应答性或操作性行为 金鸡报晓眨眼反射老马识途肠胃蠕动吮奶反射喜怒哀乐小狗识字望梅止渴跑步跨栏体操表演打呼噜演绎推理听写单词听歌 跳舞 27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概念条件作用 S型vs R型S型 Stimulation 针对的是应答性行为 是刺激 S 反应 R 的联结 反应由刺激引起 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 R型 Reaction 针对的是操作性行为 是操作 R 强化 S 的过程 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 即刺激 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在学习情境中 操作性行为和操作性条件作用更有代表性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8 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29 30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关系区别 无条件刺激的明确性不同 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 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反应方式不同 在形成经典性条件作用时 个体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反应是先天的 在形成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中 个体是自由活动的 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强化的方面不同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 强化是同刺激有关 并出现在反应之前 而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 强化只同反应有关 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1 经典性条件作用为刺激替代型条件作用 而操作性条件作用为反应替代型条件作用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应答性行为的学习 而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操作性行为的学习 32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关系联系 都是在一定环境作用下建立条件反射 都需要强化 不强化就消退 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 都存在泛化和分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 它是对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 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作用又包含有操作性条件作用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3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概念操作性条件作用 Operantconditioning 亦称工具性条件作用 instrumentalconditioning 斯金纳所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 指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或者说 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4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一般原则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刺激 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5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强化 reinforcement 和强化物 reinforcer 强化 行为之后的某些刺激或事件导致行为重复发生的概率增加 强化物 行为之后能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强化的偶然性或依随性 偶联 contingenciesofreinforcement 迷信行为 鸽子的迷信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6 刺激 37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 负强化和惩罚正强化 positivereinforcement 行为之后呈现或增加某些刺激 使行为重复发生的概率增加 表扬 奖励 微笑 奖金 施所欲负强化 negativereinforcement 行为之后消除或减少某些刺激 使行为重复发生的概率增加 完成作业快可以不做家务 去所恶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8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 负强化和惩罚惩罚 punishment 行为之后使行为重复发生的概率降低的刺激或事件 型惩罚 刺激出现或增加 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批评 训斥 罚站 施所恶 型惩罚 刺激消失或减少 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不许看电视 不能外出 去所欲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9 强化与惩罚的种类 40 强化与惩罚的种类 41 例题 某某如果坐在教室后面 并倒在座位后面 就不会被提问 他不喜欢回答问题 所以就更频繁地倒在座位后面 从行为主义看来 他的倒在座位后面的行为是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塑造 42 例题 某某是个臭名远扬的校园恶霸 但他也很有绘画的天赋 一次 教师当众表扬他的画 但这使他感到耻辱 从此再也不画画 是什么后果改变了他的画画行为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呈现惩罚d 移除惩罚 43 练习 老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强化理论 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 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 连续3次小红花 就加盖一个 一级棒 的大印章 连续2次 一级棒 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 这是一种 的方式 所谓积极 正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 44 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 简述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1 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 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效果 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效果 2 正强化与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实现效果 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 惩罚呈现厌恶刺激 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 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3 负强化与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厌恶刺激 但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 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 负强化的作用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 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45 思考 负强化是教师给学生消极的关注吗 负强化是消极行为增加吗 负强化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惩罚吗 表扬会是惩罚吗 训斥会是强化物吗 46 使用惩罚要谨慎 要慎用惩罚 这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因为它会产生一些问题 惩罚会成为学生粗野行为的榜样使学生对实施惩罚的人产生消极情感惩罚的效果一般不能持久 一旦停止惩罚 效果很难迁移到同样行为发生的其他环境惩罚一般告诉学生什么是不可以的 但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 47 换个视角看孩子的错误 48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一级强化物 primaryreinforcer 和二级强化物 secondaryreinforcer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49 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50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普雷马克原理 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不喜爱的活动的参与 祖母法则 DavidPremack 1965 如 吃完青菜才可以吃火腿 你必须吃完水果才能出去玩 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化等级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51 思考 普雷马克原理的运用例 必须先 然后才 注意 不可颠倒使用运用要有节制慎选强化物注意行为质量 在家庭教育中 这一原则多在家 52 53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强化程式 reinforcementschedule 反应受到强化的时机和频次 分为 连续式 continuous 间隔式 intermittent partial 间隔强化程式 时间和比率 固定和可变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54 强化程序分类及其效果 扇贝效应 scallopeffect 55 强化程序分类及其效果 56 扇贝效应 scallopeffect 57 强化程式的适当运用一般来说 按比率强化的行为出现频率要高于按时距强化的行为 而变比率变时距的强化效果又优于定时距定比率的强化效果 训练一个新行为的形成 则连续强化的效率最高 理想的做法是 在条件反应形成期采用连续强化 在维持期采用断续强化 尤其是变比率变时距强化 58 教学应注意 1 教新任务时 要进行即时强化 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 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 随学习的进行逐渐转变为间隔强化 3 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 要朝正确的方向逐渐引导 增强学生的行为 59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其他规律泛化 所习得的行为 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其他情境 分化 辨别 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针对差异作出不同反应 先前刺激 线索 cue 消退 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个行为 维持 行为的持续 自然强化 抵消消退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先行事件的作用RoleofAntecedents 提示线索 cue 或先行刺激 antecedentstimulus 表明哪些行为将受到强化或惩罚 如提前告知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 分化 辨别 discrimination 利用提示线索 cues 了解行为强化的最佳时机 如学生知道何时向老师提出合理要求 教师察觉课堂上学生的面部表情 61 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新行为的塑造 shaping 通过小步子强化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行为的方法 链式塑造 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 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目标 完成每一步时都给予强化 其步骤为 1 终点行为 2 起点行为 3 步调划分 4 即时反馈与强化 逆向链式塑造 就是 倒序 地习得复杂的行为 先从最接近目标的地方开始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62 行为塑造 63 怎样训练一只老鼠跳舞 开始可以将食物与一个 卡搭 声配对 使这种声音成为一种次级强化物 当老鼠动来动去时 卡搭声比食物较容易执行 当老鼠向上看时 用卡搭声给予酬赏 强化 只有当它确实向上伸展它的头时才给卡搭声强化 只当它用两只后脚站立时才给强化 你奖励它向右踏步 再奖励它向左踏步 完成了上述步骤后 你就有了一只会跳舞的老鼠了 64 行为塑造的步骤 选择目标 终点行为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 起点行为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 强化物 将终点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