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从材料和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五谷丰登”表现的是农业,“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b符合题意,a项不全面,cd两项与题干无关。2.史书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曲柄锄耕 c刀耕火种 d耦犁牛耕【答案】c【解析】考点: 古代耕作方式。由材料关键信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等可知这种耕作方式属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刀耕火种。3.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答案】a 【解析】考点:古代生产工具。注意关键词“唐代”。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步犁的基本定型,此后一直沿用千余年。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答案】a 【解析】考点:古代的水利工程。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项工程应在三国时期的蜀国,因此,从地域上来判断应该是都江堰。5.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对小农经济的理解。a项强调的是施肥,农作技术的提高;c项描绘的是农作物生长状况;d项强调的是农业生产要应时制宜;均不符合题意。“各顾各”强调的是相对封闭性,符合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b。6.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租佃制 c均田制 d雇佣制【答案】c【解析】考点:均田制。均田制是指国家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后国家掌握的土地越越少,均田制随之瓦解。7.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a铁 b青铜 c黄金 d钢【答案】b 【解析】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夏商时期的铸造鼎等器物的“金”是指青铜,故选b。8.下图截取自一幅古代名画,描绘的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a春秋b秦汉c唐朝 d北宋【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的商业。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我国古代商业从宋代起打破“市”“坊”界限,所以这种现象只有到宋代才能看到。9.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的手工业。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于有国家权力的支持,因而在技术、资金、规模上都占有极大的优势,产品长期保持了高质量、高水平。10.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发生在北宋某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a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 b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c剧中人物相约在开封逛夜市 d剧中人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的商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北宋” 才是本题的题眼。既然是北宋时期,那么“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就不符合史实了,因为北宋是允许店铺晚上经营的,所以本题答案选择的是b. 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另外,草市、夜市、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在北宋时都是允许的。11.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c.一口贸易的实质是官方垄断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答案】c【解析】考点:海禁政策。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清朝前期,政府实行 闭关锁国政 策和海禁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从事官办贸易。 故a、b、d 均不符合史实。12.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消费结构 b市场意识 c节俭习惯 d小农思想【答案】d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从材料可知,养牛是为了把田种好,养猪是为了把年过好,养鸡是为了换一些生活必需品,这显然反映的是小农思想,因此d项正确。13.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灌钢冶炼法 白瓷生产技术 松江特产棉布 用煤冶铁技术 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松江特产棉布最早出现在元朝,不符合题中所说的“两宋之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14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 【解析】考点:古代的手工业。材料描写了松江以织布为主,芜湖以浆染为主,可明显看出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有区域的分工,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场需求问题,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技术的差异而不是日趋平衡,c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d项不正确。15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答案】d 【解析】考点:古代经济政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与题眼“有误”。材料反映了关东到上海的商船情况,体现了长途贩运发达,区域经济的发展,“商船二三千只”“一岁三运”说明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说法有误。16.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宗教因素 d技术因素【答案】c 【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从材料信息“上帝”“洗礼”“灵魂”等可看出,这段文字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故选c。17.地理大发现极大地促进了各洲之间的商品、人员的流动,但同时也引发了各洲之间的疾病大流行。如果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其影响(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无法判断 d利弊各半【答案】a 【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虽然也带了各大洲之间的疾病大流行,但如果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起,它使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所以还是利大于弊,故选a项。18.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是()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答案】d 【解析】考点: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国家大力开展殖民扩张,占领了亚非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以自己国家的名字命名这些地区,因此出现了类似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新地名的出现,是欧洲殖民者直接掠夺美洲的结果,名称直接反映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侵略。19.马克思说:资本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能够佐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文艺复兴 三角贸易 鸦片贸易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掠夺a b c d【答案】c 【解析】考点:殖民扩张。明显不是,是思想领域里的解放运动,可排除,故选c。20.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做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答案】c 【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全球化由此起步。21.出现右图所反映现象的物质技术条件是()a市场经济体制被各国普遍接受b化学工业的建立c工业革命推动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d内燃机的发明【答案】c【解析】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考查“物质技术条件”,结合教材所学,可判断c项最为全面。22.“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种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大量涌入,逐渐取代土布。这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3.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该厂当时属于()a洋务军事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民用企业 d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答案】a 【解析】考点:洋务运动。140年以前,是洋务运动时期。马尾造船厂是左宗棠等人负责修建的,从“欲防海之害”可知是满足清朝海军建设用的。24.哥伦布远航美洲,发现了新大陆,人们对此事褒贬不一,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新观念 b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整体c冲击了美洲传统社会 d扩展了工业文明【答案】c 【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此时的殖民扩张并没有传播资本主义的新思想,殖民扩张给美洲带的主要是空难,所以a项错误,不全面。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项是错误项,新航路开辟时工业文明还没有形成,故答案选择c项。25.大预言:2049的世界认为:“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答案】a【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中的观点“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可以判断是开辟新航路,选a项。26.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及其船队【答案】d 【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只有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其他均没有到过马六甲。27.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当时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十分丰富【答案】c【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603年时,新航路已开辟,西班牙走在了早期殖民掠夺的前头,从美洲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c项符合题意。28.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 )a电话 b电报 c电视 d互联网【答案】a 【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常识性知识,电话诞生于工业革命,且使用至今,其他不符合题意。2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答案】b 【解析】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30.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将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新的清洁能,以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建立低碳燃料标准。石油作为重要的能被广泛利用始于( )a新航路开辟 b蒸汽动力的推广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电力的广泛应用【答案】c 【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使得石油作为重要能得到广泛应用。二、非选择题(2小题,31小题20分,32小题20分,共40分)31.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1)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6分)(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6分)(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4分)(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4分)【答案】(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6分)(各2分)(2)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4分)(各2分)(3)变异:资本主义萌芽。趋向:向近代文明演进。(4分)(各2分)【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1)本问是要求学生对图片的阅读能力的理解,图一是讲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图二是农耕的模式,图三是“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本问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即“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指商业群体的形成“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是指商业市镇的兴起(3)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代表着中国的发展趋势是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本题以基础为依托,要求学生一定的分析能力。(4)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这种迥异的模式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反映了中国社会也向着近代文明迈进。32.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材料二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发生三次战争。 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材料四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地理上的发现”从哪些方面“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4分)(2)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