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一步发挥审美意识在构建和协型社会中的作用【摘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进一步发挥审美意识在构建和协型社会中的作用的思想,并分析了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三大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指出了审美意识的误区,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审美意识在构建和协型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一些设想。【关键词】:审美意识 和协型社会 作用 科学发展观 三大和谐 误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社会都在提倡构建和谐型社会,其内容大都涉及资源、人口和环境的关系,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等来展开。虽然直接耗费资源的是人的经济活动和物质消费活动,对这些活动可以采取一定的制度来加以约束,这也十分必要的,但是无论涉及到什么领域,都离不开人的主体性因素。只有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大和谐恰恰是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因此发挥审美意识在构建和协型社会重的作用十分重要。一、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三大和谐以艺术为表征的审美意识有着最悠远的历史,神秘的灵感和创造力,令人神往的无限的美感,有着极大的社会功能和辉煌的前景。早在2万年以前,法国、西班牙洞穴壁画的野牛就已栩栩如生,色彩鲜明,技法细腻,这样纯熟的技法应该有着漫长的历史,由此可以推断人类的艺术史是多么地长。美的非功利说认为:人只有衣食无忧才能从事艺术创作和欣赏。如此说来,远古时代的人没有劳动产品的剩余,怎么会有闲暇搞艺术呢?然而原始时代人是最有艺术趣味的,原始艺术已具备人类艺术的一切原型,原是的协议的艺术代表了世界艺术的主流和本质。这说明艺术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在所有人类的精神活动中,艺术是萌发最早的。是艺术的母体孕育了宗教、哲学、伦理等精神果实。艺术可能是最早的语言符号,是集体的仪式,是原始生命生气勃勃的创造活力。原始艺术的存在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根据人类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原始人类的思维是集体表象的混沌思维,是主客观不分的。物质带着诗意向人的全身心微笑,人与自然还没有分离,人对自然无比地依恋,把自然拟人化,把自己的幻想、愿望、情感移入大自然,向大自然顶礼膜拜,渴求自然的恩泽。原始思维是隐喻的,通过类比用一种事物来替代另一种事物,运用已经内化了的心理表象,把自己的生命状态和整个大自然联系起来,从而把疏异的非我存在同化到自我的感觉中,成为亲切而又神秘的东西。尽管原始人的表象所及范围限制了他们的隐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他们从自我的生命需要出发去审视周围世界,没有丧失主体的价值评价的尺度,人性是完整的。 在原始艺术中保存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基因和信息密码。原始艺术与原始巫术相互渗透,衍生出原始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宗教观念,在中国古代从原始宗教中还衍化出易经的阴阳辩证的朴素的哲学观念和老庄的系统的哲学思想。其发展模式大体经过泛类比同类比结构类比的过程。泛类比就是原始人类从个人表象出发,看到什么,类比什么,不分主次,不分轻重;同类比就是从集体表象出发,通过经验的长期积累,对同类事物进行概括性的类比,分清主次、轻重,从现象中发现本质;结构类比,就是思维的进一步有序化,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把世界的图像简化,发现宇宙万物辩证法的规律。又从一分为二中,分出功能与结构,结构与要素的关系,对整个世界进行天人合一的系统的、整体的把握,并把阴阳辩证法推广到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各个方面去。庄子的哲学与美学、艺术是合一的。是文明的社会造成人性的异化,使艺术成了极少数艺术家的活动,成了有闲阶级的高雅消遣。在文明社会艺术与生活拉开了距离,这个距离正是人与人的距离,由于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认得生理、心理的不和谐。不和谐就是最大的浪费,艺术远离了生命,生命便失去了往昔的美丽形态,失去了自由的创造的欢娱。阻碍人们进入艺术领域的是社会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人性的异化,人格的扭曲,心态的失衡。人或者为名利地位所诱惑,贪得无厌,失去了宽厚仁爱之心,失去了生命的乐趣;人或者为衣食住行终日担忧,失去闲雅的生活情趣,劳苦终生,不得安宁;人或者为社会分工所困,为人类文化所限,失去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敏感性。现代人的快节奏的生活失去了自然的平衡,使人身心疲惫,也有碍于美感的形成。在当代社会,对美的回归本身就意味着对既有的文化传统的反叛和生命的自由。艺术不是可有可无的,艺术不仅仅是形式,艺术是生命的本质的存在方式。艺术能净化人的心灵,召唤起人心头的爱的情感,使人超越一己的自我,达到与自然,与群体的融合。艺术是和谐,和谐就是最高的效率。在人类活动中,艺术是以最少的物质容纳最多的精神,是最经济的;一切艺术都要向音乐靠拢,音乐只是空气的振动,是无形的,最自由的,是声音的长短高低有节奏的变化和有序组合的优美的旋律,是精神的气质时而高亢,时儿婉转,时儿飘逸如云,时而流动如水,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感人肺腑,以最强的形式感表现生命最隐秘的内容,把生命化作一片晶莹的雪花,一泓流动的清泉,一阵长叹的清风,一串幽兰的芬芳。扩大艺术的领域,会以对自然资源的最少耗费而取得最好的心理效应和最丰硕的生命的成果。艺术能净化人的心灵,召唤起人心头的爱的情感,使人内心和谐。因此增强自由的审美意识,使艺术回归生活,使人人成为艺术家是人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的要求。二、审美意识的误区对审美意识的误解在或者认为审美意识仅仅是艺术家的事,或者认为审美意识事娱乐活动,浪费时间,可有可无,正是这样一种糊涂观念,造成社会普遍重科学而轻艺术,重物质而轻精神,导致人心理失调,导致人的精神贫乏以致于陷入恋物欲;造成国内各级教育忽视美育的不良状况,使得我们这个民族辉煌的艺术的不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使得民族素质下降。因此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意识迫在眉睫。对审美意识的认识属于美学的范畴,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审美意识的发展关系到文明的历史,涉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哲学从总体上来说具有分析思维的特征。在哲学整体构架上,把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分割开来,这样其哲学发展的轨迹就沿着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推进,以纵向的发展弥补横向的不足。在认识论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长期对立;在社会观上,本能和理性冲突,个体和群体相对峙。西方的哲学思维模式影响到西方文明的特征,也影响到审美意识的发展。西方古代和近代更重视科学的抽象思维,因此其艺术也背离了世界艺术的主流而具有写实的特点,缺乏东方写意艺术的灵动和生气。西方现代价值哲学崛起,对人的情感和一直等非理性因素给予特别的重视,却因此排斥理性思维,始终未能突破分析思维的旧框框。西方现当代艺术从原始艺术、非洲艺术、东方古典艺术中吸取养分,但缺乏内在的统一性,艺术构成相对简单,容易解构。西方文化的发展表明其于世界文化的融合。西方的美学理论也受到其分析思维的影响,在康德那里表象为割裂真、善、美之间的关系,并把由于一定历史条件形成的美的脱离现实的理想化倾向绝对化,认为美事非功利的,割裂审美心理的内在联系,认为审美心理功能之涉及到想象、情感、知性等,忽视一直功能。这一偏差在唯意志主义哲学和美学那里的到纠正,而对潜意识功能的强调则归功于弗洛伊德心理学。对西方文化要纵向看。哲学和美学的基本理论与哲学史是和美学史有机联系,国内学术界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或多或少具有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采取形而上学的片面理解,用对社会形态的分析简单代替对思想史的具体分析,往往用先入为主的理念来套哲学史和美学史,使得美学理论长期来无法从美学、艺术的发展史的走向中找到规律性,在传统的理论定势中无法突破。在对西方哲学史、美学史的评价方面有过于看中古代和欧洲近代,把审美意识归属于认识范畴,把哲学基本问题看成美学基本问题,在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把审美心理功能局限于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而不提意志功能;在审美的社会效应上,否认美的功利性,限制了审美意识的社会使得社会作用。由于理论上的失误,使得美学理论在阐释审美意识现象不准确,限制了美学理论的功能发挥,甚至对审美意识起着某种误导的作用。对审美意识的功利性怎么看是个重大理论问题。美在文明社会的确有分功利性的一面,以保持人的自由的一面,但这并不是说美没有用。美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是当代文明进步的根本标志。三、如何进一步发挥审美意识在构建和协型社会中的作用首先要走出审美意识的误区要加强美学、艺术理论的研究,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对人类的审美意识的发展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的研究,把握审美意识发展的历史走势,认识到回归生活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当代特点;把美学的形而上的研究与审美心理学、审美经验的形而下的研究结合起来,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审美意识的完整的心理功能,总结审美经验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看问题,审美意识是人类实践中,个体生命意志在实现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其表现。人类实践是一个历史过程,个体意志、情感是人的本质力量,美首先是一种情感体验,然后才表现为一种知觉的形式。因此审美意识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知、情、意的统一;是个体生命与人类文化的统一,是人性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追求。我们要破除把美归结为认识论的狭隘观念和审美非功利性的落后思想。美不是庸俗的功利性的,但确是人性的第一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其次,要在全社会开展美育,破除审美意识可有可无的陈旧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美育。再次,要在全社会掀起广泛的审美活动新高潮,使高雅的艺术活动与民间的喜闻乐见的通俗的艺术活动相得益彰,相互结合,使审美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要进一步发觉民族艺术的宝库,中国古典艺术具有心理和谐的功能,与古代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特征相关,需要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加以传承。参考文献:1茅原.未完成的音乐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0-89 2丁宁.美术心理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17-333高楠.艺术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4-514邱明正.审美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7-85欧阳中石.艺术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11-346陈明.艺术活动中的创新思维M.香港联合商务中心出版委员会, 2003.86.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4年社科普及重点课题 当代科学研究的艺术之光 Give play to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function of the society in harmony type of structuring further(Department of Public Education,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Summary: Regar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of Marxism as guidelines, put forward and give play to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t further in the thought which structures the function in the society in harmony type, have analyse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re the three harmonious, namely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Harmony of people and people; Peoples own harmony. Point out aesthetic mistaken idea of consciousness, and to how give play to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structure getting in harmony function of the society get some imaginations out of fur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独立混合储能电站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标准果胶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基础工程本科试题及答案
-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筑工程方案
- 绿色纺织新材料生产线项目施工方案
- 电工圆铝杆生产线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城市绿化监理合同延期与养护责任追加协议
- 祁菊离婚案财产分配及子女抚养权协议书
- 离婚协议书:婚姻关系解除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协议
- 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之二次函数(四)
- 2025年中国地震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课件
- 呼吸科出科考试题临床及答案2025版
- 仓储能力及管理办法
- ROCK1蛋白:解锁食管鳞癌奥秘的关键密码
- 心理健康教育:男生女生
- 《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
- 政策变迁课件
- 电机维护检修培训课件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课件 第五章 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