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0001-2003 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pdf_第1页
FZT 70001-2003 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pdf_第2页
FZT 70001-2003 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pdf_第3页
FZT 70001-2003 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pdf_第4页
FZT 70001-2003 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 Z T 7 0 0 01 2 0 0 3 前言 本标准代替F Z T 7 0 0 0 1 1 9 9 1绒线 针织绒线试验方法 本标准是精 粗梳毛针织绒线和编结 绒线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与F Z T 7 0 0 0 1 1 9 9 1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 针织和编结绒线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为 适用于纯毛 毛混纺及非毛纤维仿毛针织绒线和编结绒线 根据产品标准考核项目列出相应的试验方法 并增加部分非考核项目试验方法 在引用现行国标试验方法时 补充列出产品标准考核项 目所需的计算公式 附录 A是参照国际羊毛局有关标准编写的粗梳毛针织绒线的洗涤方法 以简单的文字叙述代 替原标准附录 A的表格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继红 孙寿椿 李立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F J 3 8 3 1 9 8 1 F Z T 7 0 0 0 1 1 9 9 1 F Z T 7 0 0 0 1 2 0 0 3 针 织 和 编 结 绒 线 试 验 方 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和编结绒线各项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纯毛 毛混纺及非毛纤维仿毛针织和编结绒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 2 5 4 3 1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 1 部分 直接计数法 G B T 2 5 4 3 1 2 0 0 1 e q v I S O 2 0 6 1 1 9 9 5 G B T 2 5 4 3 2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 2部分 退捻加捻法 G B T 2 5 4 3 2 2 0 0 1 e g v I S O DI S 1 7 2 0 2 1 9 9 9 G B T 2 9 1 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 B T 2 9 1 0 1 9 9 7 e g v I S O 1 8 3 3 1 9 7 7 G B T 2 9 1 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 B T 2 9 1 1 1 9 9 7 e g v I S O 5 0 8 8 1 9 7 6 G B T 2 9 1 2 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 1部分 游离水解的甲醛 水萃取法 G B T 2 9 1 2 1 1 9 9 8 e g v I S O F D I S 1 4 1 8 4 1 1 9 9 7 G B T 3 2 9 2 纺织品纱条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电容法 G B T 3 9 1 6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 B T 3 9 1 6 1 9 9 7 e g v I S O 2 0 6 2 1 9 9 3 G B T 3 9 2 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 B T 3 9 2 0 1 9 9 7 e g v I S O 1 0 5 X 1 2 1 9 9 3 G B T 3 9 2 2 1 9 9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e q v I S O 1 0 5 E 0 4 1 9 9 4 G B T 4 8 0 2 3 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起球箱法 G B T 5 7 1 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 B T 5 7 1 3 1 9 9 7 e q v I S O 1 0 5 E 0 1 1 9 9 4 GB T 7 5 7 3 纺织品水萃取液p H值的测定 G B T 7 5 7 3 2 0 0 2 I S O 3 0 7 1 1 9 8 0 MO D G B T 8 1 7 0 数值修约规则 G B T 8 4 2 7 1 9 9 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 氨弧 e q v I S O 1 0 5 B 0 2 1 9 9 4 GB T 8 6 9 6 纱线断裂强力的试验方法绞纱法 G B T 8 6 9 6 1 9 8 8 n e q I S O 6 9 3 9 1 9 8 2 GB 9 9 9 4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 B T 9 9 9 5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 B T 1 2 4 9 0 纺织品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试验方法 GB T 1 2 4 9 0 1 9 9 0 n e q I S O 1 0 5 C 0 6 1 9 8 7 GB T 1 6 9 8 8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G B T 1 7 5 9 2 所有部分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FZ T 7 0 0 0 1 2 0 0 3 F Z T 0 1 0 2 6 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F Z T 0 1 0 4 8 蚕丝 羊绒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 F Z T 2 0 0 0 2 毛纺织品含油脂率的测定 F Z T 7 0 0 0 8 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试验方法 F Z T 7 0 0 0 9 毛纺织产品经机洗后的松弛及毡化收缩试验方法 3 调湿与试验用标准大气 3 1 调湿与试验用标准大气 温度 2 0 士2 0 C 相对湿度 6 5 士3 3 2 预调湿用大气 温度不超过 5 0 0C 相对湿度 1 0 2 5 4 试样的准备 4 1 抽样及试验数量 常规试验按产品标准中的试验方法规定抽取 复验按产品标准中的检验规则规 定抽取 4 2 大纹 筒子纱 或团绒试样展开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进行调湿平衡至少 2 4 h 4 3 大绞试样用于大绞重量 圈数 圈长等试验 4 4 如需要 其他试样可先在 3 2 条件下预调湿 4 h 4 5预调湿后 试样暴露在标准大气中调湿平衡至少 2 4 h 4 6 化纤产品可直接在标准大气中调湿平衡 6 h 5试验方法 5 1 回潮率试验 取回潮率试样三份 每份不少于 2 0 g 取其中两份试样 另一份为预备试样 按 G B T 9 9 9 5 测得试 样的实际回潮率 以两份试样试验结果计算平均值 如两份试样所测实际回潮率的绝对值之差超过 0 5 则应增做预备试样 以三份试样试验结果计算平均值 5 2 重量试验 5 2 1 仪器 用具 天平 感量 0 1 g 八篮烘箱 5 2 2 试验步骤 取样 1 0大绞 筒 或 5 包团绒 逐绞 筒 或逐团称重 测得试样实际重量并计算平均值 取接近平 均重量的一绞 筒 或一只团绒 按 5 1 测定试样的实际回潮率 5 2 3 计算 5 2 3 1 公定回潮重量 5 2 3 1 1 按式 1 计算大绞 筒子纱 或团绒的公定回潮重量 精确至 1 g G X 1 R 1 R 1 式中 G o 公定回潮重量 单位为克 g G 平均实际重量 单位为克 9 R 一公定回 潮率 R 实际回潮率 5 2 3 1 2 按式 2 计算试样实际回潮率 精确至 1 0 0 0 尺 一G 一 G X 1 0 0 廿 2 F Z T 7 0 0 0 1 2 0 0 3 式 中 R 试样实际回潮率 G 试样烘前重量 单位为克 9 G 2 试样烘干重量 单位为克 9 5 2 3 1 3 混纺产品的公定回潮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如下 5 2 3 1 3 1 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按式 3 精确至0 1 0 A R A R A R 1 00 3 式中 R 混纺产品公定回潮率 A A 2 A 各混纺原料的干重混纺比 凡 凡 R 各 混 纺 原 料 的 公 定回 潮 率 5 2 3 1 3 2 以公定重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按式 4 精确至 1 o B R B R B R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十 一 一 石 一 一 一 一 一 下 不 一 找 1找 n 1 十l n n 1 十inn 1 t Inn 尺 月 1月 廿 一 一 一 一 下 而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弓 一 十 一一 一 一 砚 一 八 八 八 1 十不 0 o 土 十而 石1 十1 0 0 4 式 中 R混纺产品公定回潮率 B B B 各混纺原料的公定重量混纺比例 凡 R 2 R 各混纺原料的 公定回 潮率 5 2 3 2 重量偏差率 按式 5 计算大绞 筒子纱 或团绒重量偏差率 精确X 0 1 G 一 G 口 一 一 一 一 下 一 一 一 入 土 u u r 5 式 中 D c 重量偏差率 G a 公定回潮重量 单位为克 B G 规定重量 单位为克 9 5 3 圈长试验 5 3 1 仪器 用具 绒线圈长量长仪 5 3 2 试样 取完整的 1 0小绞试样 试验前勿经任何拉伸 5 3 3 试验步骤 将调湿平衡后的试样上端套在绒线圈长量长仪上刀形挂板上 使线圈均匀铺开 将试样下端套在绒 线圈长量长仪下刀形挂板内 挂上规定重锤 使下挂板徐徐下降 至静止状态 半分钟内记录刻度尺读 数 精确至0 1 c m 悬挂重锤 包括下刀形板自重 1 4 k g 规定如下 5 0 g绞 2 4 k g 6 2 5 g纹 3 0 k g 1 2 5 g绞 6 0 k g F Z T 7 0 0 0 1 2 0 0 3 5 3 4计算 5 3 4 1 平均圈长 按试验结果计算平均圈长 精确至0 1 c m 5 3 4 2 圈长偏差率 按式 6 计算圈长偏差率 精确至0 1 0 L 一 L DL 二 止 止二X1 0 0 毛 式 中 从 圈长偏差率 L 平均圈长 单位为厘米 c m L 规定圈长 单位为厘米 c m 5 4 线密度试验 5 4 1 仪器 用具 6 缕纱测长 器 纱框周长1 m 绷架 缕纱圈长量长仪 八篮烘箱 天平 感量0 0 1 g 5 4 2 试样 针织绒线每个试样取样长度规定为 9 1 t e x 及以上 1 1 N 二及以下 4 5 5 X 2 t e x 及以上 2 2 2 N 及以下 1 0 m 圈 9 1 t e x以下 1 1 N m以上 4 5 5 X 2 t e x以下 2 2 2 N 以上 2 0 m 圈 5 4 3 试验步骤 5 4 3 1 将已调湿的试样卷装插在缕纱测长器的纱架上 如试样为纹纱 则先将试样套在绷架上 以 正常的速度退绕纱线 按规定的张力 0 2 5 c N 八e x 士 0 5 c N t e x 摇取所需长度 打结留头不超过 1 c m 5 4 3 2 将摇取的纱样上端套于缕纱圈长最长仪的挂杆上 使线圈逐根平行排列 将试样下端套于加 有规定重锤的滑板上 使其自然下降 至静止状态半分钟内测得实际圈长 精确至 1 c m 悬挂重量 包括滑板自重 1 2 0 g 见表 1 0 5 4 3 3 逐纹称取试样重量 称重前应剪去纹纱接头 5 4 3 4 按5 1 规定测得试样实际回潮率 F z r 7 0 0 0 1 2 0 0 3 5 4 4 计 算 5 4 4 1 公定回潮线密度 按式 7 或式 8 计算公定回潮线密度 精确至 0 1 t e x N a X 1十Ro 只1 0 0 0 XKXnX 1 R 7 仅 岛 No 1 0 0 0 x 1 十 Rn X肠 L XK Xn 8 式 中 从 公定回潮线密度 单位为特克斯 t e x G 一试样平均重量 单位为克 9 L 且 一 一 试样平均圈长 单位为米 m K一一试样圈数 一纱线股数 R a 一 一公定回潮率 R I 试样实际回潮率 G 2 试样烘干重量 单位为克 9 5 4 4 2 线密度偏差率 按式 9 计算线密度偏差率 精确至o I Nn 一 N f h r 一 二 二 入 1 V V I V 二 二 9 式中 D p 线密度偏差率 N一一公定回潮线密度 单位为特克斯 t e x N 规定线密度 单位为特克斯 t e x 5 4 4 3 线密度变异系数 按式 1 0 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 精确至 0 1 0 a 二 了 X X 2 x 100 10 一X 式中 C V 一 线密度变异系数 X 各缕纱试样重量 单位为克 9 X 试样重量平均值 单位为克 9 n 试验次数 55 捻度试验 直接 计数法 按G B T 2 5 4 3 1 执行 退捻加捻法按G B T 2 5 4 3 2 执行 仲裁试验按G B J T 2 5 4 3 1 执 行 捻度变异系数计算方法同 5 4 4 3 线密度变异系数 5 6 起球试验 5 6 1 试样织片为单面纬平针组织 织片密度规格按表 2 规定 5 6 2其他拾 GBI T 4 8 0 2 3枚行 F Z T 7 0 0 01 2 0 0 3 表 2 线密度八e x N 针 型横 向 列 1 0 c m 纵向 针 1 0 c m 针 织 绒 线 1 2 5 X 2 1 0 0 X 2 8 2 一 0 2 8 3 3 X 2 6 2 5 X 2 1 2 2 1 6 2 5 5 6 X 2 3 8 5 X 2 1 8 2 2 6 州2 3 5 7 X 2 2 5 X 2 2 8 2 4 0 2 8 3 3 X 1 一 6 2 5 X 1 1 2 1 一 1 6 0 1 5 6针 6 8针 9 1 0 针 1 1 一1 2针 1 1 一1 2针 3 0 士 3 3 8 士 3 5 2 士 4 5 8 士 4 5 4 士 4 4 0 士4 5 4 士 4 7 2 士 4 8 2 士 4 7 8 士 4 编 结 绒 线 粗 绒线 细 绒 线 4 针 6 针 2 4 士 2 3 2 土 3 3 2 十 3 4 5 士 4 注 2 5 X 2 t e x以下 4 0 2 以上 针织绒线可采用双根进线 选用适当针型机织片 5 7 单纱强力试验 5 7 1 按 G B T 3 9 1 6 执行 5 7 2 计算 5 7 2 1 按式 1 1 计算强力变异系数 精确至 0 1 二 了 至 更 X 100 式中 c V强力变异系数 双 一 各试样强力 单位为厘牛顿 c N F 试样强力平均值 单位为厘牛顿 c N 5 7 2 2 试验次数 按式 1 2 计算纱线断裂强度 c N八e x 精确至0 1 c N t e x 断裂强度 c N t e x 平均断裂强力 c N 平均线密度 t e x 1 2 5 8 绞纱强力试验 5 8 1 试样 编结绒线每个试样长度规定为 5 m 圈 5 8 2 其他按G B T 8 6 9 6 执行 5 9 纤维含量试验 根据不同原料 成分配 比 分别选 择按 G B T 2 9 1 0 G B T 2 9 1 1 F Z T 0 1 0 2 6 F Z T 0 1 0 4 8 GB T 1 6 9 8 8 执行 并折合公定回潮率计算纤维含量 公定回潮率按G B 9 9 9 4执行 5 1 0 含油脂率试验 按F Z T 2 0 0 0 2 执行 5 1 1 甲醛含量试验 按GB T 2 9 1 2 1 执行 5 1 2 p H值试验 按GB T 7 5 7 3执行 5 1 3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试验 按GB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