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人民版.doc_第1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人民版.doc_第2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人民版.doc_第3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人民版.doc_第4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级 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文科班)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2、国语论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 )a西汉 b唐代 c元代 d明朝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5、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基于( )a商业在财政税收中作用重要 b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c保护小农经济巩固专制王权 d促进丝织业的发展 6、“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深夜方归也”,宋代孟元老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时期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江南经济的繁荣c.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时间的限制 d.商业活动频繁 7、清代叶梦珠的阅世编记载:“(明朝晚期的上海)标布(白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商号)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反映出( ) 商业活动竞争激烈 商人操纵生产、流通环节 批发贩运的大宗贸易发展 商品经济居主导地位 a b c d 8、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0、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11、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一项发明成果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 ) a、西门子制造的第一辆有轨电车 b、有线电报的发明 c、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d、卡尔本茨设计的内燃机1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14、19c80s,德国卡尔本茨成功制造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其实,早在此之前的60、70年,就已经出现了以蒸汽为动力的公共汽车在街道上行驶。你认为,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个国家?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15、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是 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清政府曾经允许政府和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a b c d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对“界碑”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断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17、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c.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d.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19、1947年,上海五家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行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20、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a. b. c. d. 21、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 b c d22、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2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取消自由贸易 d强制劳动制度2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a废除实物配给制 b允许自由贸易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d实行工资级别制25、“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26、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27、卡通画家davidlow在20世纪30年代访问苏联时,曾画了一幅漫画:一名集体农场女工,“心不在焉地在给一台拖拉机挤奶”。(极端的年代)这幅漫画说明当时苏联a战时共产主义的拙劣性b新经济政策的急于求成c计划经济体制的粗糙性d赫鲁晓夫改革的速成性28、新政期间,罗斯福进行了四次有名的“炉边谈话”,其中第三次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罗斯福整顿全国金融 复兴全国工业 他鼓励企业主使用“蓝鹰”标记 鼓励士兵搞夜战a b c d29、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扩大内需,刺激生产c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d实行计划经济30、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31、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最深远意义是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了一定好处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d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2、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 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恢复经济a b c d 33、“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出现的根本原因都是 a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b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资本社会化的需要 d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3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被认可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a b c d35、近年来,西方国家进入全民“炒股”时代,不但专业证券人士“炒股”,就连工人、教师、学生也炒起了股票,甚至连扫大街的老大娘讲起股票来都滔滔不绝。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吸收了大量的资金c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d企业决定权没有转移 班级 姓名 登分号 统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级 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文科班)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选项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6小题9分,37小题8分,38小题13分,共30分。36、(10分)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材料三(今)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 (2分)(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出现材料三这一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三所示现象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危害。(5分) 37、(10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1841年降为22%。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不断增加,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 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回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同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 回答问题: (1)分别归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4分) (2)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给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6分)38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