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荷塘月色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1理清全文结构,找出本文刻划的景物并能根据描写的文字概括景物特点。2找出文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理出感情线索;分析作者感情与景物特点(意境)是如何交织融合的,从而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3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4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会造通感的句子。【重点难点】1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有层次)描摹荷塘美景? 2作者怎样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能根据作者的描写概括这种特点,能领会有些语句描摹景物的传神之处。 3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我们能根据直接表达感情的语句和融于写景中的感情,理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线索)。 4“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学法指导】荷塘月色及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学习这类文章,我们应先着眼于文章内容,看他写了哪些物、景,这些物与景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去揣摩作家借此表达的情感。有的情感就在文字里,要找出这些语句来,看看这些情与景的关系。有的情感就比较含蓄,你可以从景的特点中去感受。有时还要认识作者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经历等,“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本文共8个自然段,每段自有其独立性,但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从扣文题的主体文字与宕开笔墨写联想的“闲笔”来看,这8个自然段还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的,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了就能较好地去探索内容和主旨了。我们还要对散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品味,主要从某个词或某种修辞怎样把景物的形象逼真地写出来,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联想等。【知识链接】1走进文本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是碧绿的荷花,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不同的理解。宋杨万里曾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2作家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3相关背景: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学习过程】一、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蓊蓊郁郁( ) 袅娜( ) 踱步( ) 霎时( )弥望( ) 斑驳( ) 渺茫( ) 点缀( )二、解释下列词语1蓊蓊郁郁: 2霎时: 3袅娜: 4脉脉: 5朗照: 三、整体感知-根据作者的行踪变化划分,疏理全文脉络。部分相关自然段行踪作者心情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四、品味课文(一)缘由。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二)去荷塘。1第二自然段写荷塘的环境,写这一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 (2) 2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心理描写照应上文中哪一句话? (三)观荷塘。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1这一段所写的景物依次是: 、 、 、 、 。2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 而 ,由 则 ,由 而 。3“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4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5这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a托物言志 b融情于景 c触景生情 d直抒胸臆 第五自然段:塘中月色。1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 出倩影之真) d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2“酣眠”和“小睡”分别指:( ) a熟睡和田较少时间的浅睡 b满月和淡淡的云c朗照和淡云遮掩的朦胧的月照 d黑影和残月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物。这一自然段描写荷塘四周月色,其作用至少有二,请简要分析。(1) (2) (四)离荷塘。第7、8自然段写荷塘月色中的人。1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 对故乡的惦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2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棹船芙蓉落,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重点难点】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知识链接】比喻:比喻又叫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比喻可分为: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甚至不用比喻词。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学习过程】一、理解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悄悄地披了大衫” 3、“路上阴森森的” 4“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 5“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 6“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7“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8“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9“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10“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11“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1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无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二、品词明特点指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曲曲折折、田田: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闪电: 脉脉: 【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 颤动(zhn) 乘凉(chng)独处(ch)的妙处(ch)b酣睡(hn) 参差(c) 袅娜(nu)蓊蓊郁郁(wng)c点缀(zhu) 倩影(qin) 皱缬(xi)梵婀玲(fn) d惦着(din) 羞涩(s) 宛然(wn)踱着步(d)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5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6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课内文段阅读(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3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4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荷_、荷_、荷_。(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文中加粗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内心无限喜悦。b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c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d月光素淡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3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拓展提升】(一)莲花自古以来,一向为我国人民所称颂。历代文人墨客爱莲,称它为“君子花”,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其实,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然而,说到莲花,我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的作者,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他在那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时刻,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济粮”,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我爱莲花,爱它那朴实无华的风姿,爱它那不染污泥的风骨,也爱它那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是妩媚灿烂;在皎洁的月光下,则清影娇绮;风吹,是绿波翻腾,红裳飞衣;雨打,则碧碗倾摇,银珠戏跳。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大自然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使人心旷神怡。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周敦颐所写的 。2下列词或句子打上引号,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君子花” “出淤泥而不染” “救济粮”a引用强调 具有特殊含义 b强调强调引用c强调引用 具有特殊含义 d表示专用名词 引用 具有特殊含义3由“莲花”联想到朱自清先生,这属于( )a因果联想 b相关联想 c相似联想 d对比联想4朱自清拒领救济粮的原因在于 。(二)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1“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 。2“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是指 (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3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 。4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 。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拓展阅读】古诗文中有关“月、荷”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是诗人从自然引起的遐想,对人生有限、宇宙无穷而产生无限感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远隔天涯的双方都在同一时刻看到了。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白峨嵋山月歌)这是作者早年写故乡夜景的有名诗句。高山秋月,月影江流,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清江山月图。暗点秋夜行船,空灵入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李白把酒问月)以月亮为见证,说古人今人来去如流水。人生有限而时间无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白:诗作于白露节夜晚。前句写见露白而叹自然时序的变迁,后句见月明而思故乡之月更明。通过心理幻觉,表现对故乡的怀念。在战乱中见露见月,更增其忆舍弟之念。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石头城)淮水:秦淮河。女墙:城上的矮墙。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荒凉的故都,抚今思昔,怎不伤感!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无赖:无奈。写扬州独占二分明月,是因望见月亮而思念意中人。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宋晏殊蝶恋花)谙:熟悉,懂得。离别苦:一作“离恨苦”。到晓:因为思忆离人一夜无眠。朱户:红色的门窗。借月抒情,寄托离别的愁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但:只。人长久:年寿的长久,感情的长久。婵娟:美女。传说月中住着嫦娥,这里借婵娟指明月。这是一句传诵千古的良好祝愿,宽慰离别的双方。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荷: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大而艳丽、清香;花谢后生莲蓬、结莲子。荷又称芙蓉、芙蕖、菡萏(hndn)、莲。用拟人的手法写风荷(荷叶受风),恨芳时不再、美人迟暮,怀着壮志难酬之痛。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唐李商隐赠荷花)相伦:相比。尘:比喻渺小。菡萏(hndn:莲花。针对人们重花不重叶的偏见,以荷花为例,说明“红花也须绿叶扶持”的道理。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宋周敦颐爱莲说)作者给予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不同的美称,以此比喻三种不同品格的人。但以菊和牡丹衬莲,重点在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描写莲花正直、清香、洁净和高雅,称颂其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以物拟人,寓意深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才:刚。尖尖角:露出水面的荷叶尖。写泉池风光。这两句比喻人们对新生事物的发现和喜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歌写出六月天的西湖秀色。运用碧绿的荷叶衬托鲜红的荷花,相映成趣。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宋杨万里暮热游荷花池上)碧伞:比喻荷叶。描写酷热的傍晚,观察荷花怕热的动态,体物甚微。【学习反思】朱自清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他那虽轻犹重的人生忧伤,似淡还浓的孤独苦闷!作者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这一切,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荷月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一个“清”字:出淤不染,皎洁无瑕!而作者一生都无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贫,清白,清廉。【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xi wng ch ch nionu m qin二、1蓊蓊郁郁: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2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刹那;刹时(极短的时间)。瞬息(比喻极短的时间)。顷刻(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当于“一会儿”) 3袅娜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袅娉(袅娜娉婷。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袅嫋(nio)(纤长柔美的样子)。余音袅袅(形容声音绵长不绝,宛转悠扬)。4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如温情脉脉。用以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5朗照:朗,明亮。明察,明鉴的意思。 朗白(明亮发白)。朗朗(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朗鉴(明鉴)。 朗明(明亮)。朗净(明净)。朗目清眉(眉清目秀)。朗秀(清秀)。 三、整体感知根据作者的行踪变化划分,疏理全文脉络。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观景前: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欲排烦恼,寻找宁静)第二部分(23 自然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行在小路时的感受。(小径漫步,表达感受)淡淡的哀愁第三部分(4-6自然段)观荷塘:荷塘美丽的景色。/塘中的月色。 /荷塘四周的景物。 (观景绘景,抒发情感)淡淡的喜悦。第四部分(7自然段到最后),离荷塘: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联想采莲,惦念故乡)四(一)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正是夜阑人静出游观赏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二)()交代没有月色夜晚的荷塘四周的景色,为下面写月色荷塘做铺垫;()交代作者的心情特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三)第四自然段:1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3d4b5b第五自然段:1b 2c第六自然段()从内容上看,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从形式上看,全文的中心写的是月色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而四周月色的描写,与“荷塘月色”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四)1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表明作者欲超然现实,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2.a 第二课时一、1这是分量很重的一笔,可见“文由情生”,本句是“文眼”。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苦闷之情。2说明动作很小心,作者不愿惊动家人3用光亮的“暗”衬托出“我”郁闷的心情4用月光的“淡淡”来衬托喜悦的“淡淡”5抒写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蕴涵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6过渡句,提示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的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7比喻形象生动,形神兼备,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形态美,而且化静为动,赋予了荷叶勃勃生机,展现了荷叶少女般的纤柔娇美、绰约丰姿。8运用“通感”:本体-花香(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听觉)作用: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生动形象。相似点:立于微风中嗅馨香(时有时无)-听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9“泻”表达的其实就是“照”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照”而用“泻”呢?(因为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泻”而不能“照”的)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红色旅游策划与党性教育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父子财产委托协议书范本
- 神武项目合作办学协议书
- 私人房产买卖协议书范本
- 碎模板化的采购合同范本
- 网约车转租协议合同模板
- 电器组装代加工合同范本
- 洗煤厂采购合作协议合同
- 终止材料购销合同协议书
- 游戏账号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甲型流感培训课件
- 双人徒手心肺复苏培训
-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 《金融反欺诈与大数据风控研究报告(2023)》
- 2023年荆州市荆州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传播学概论课件
-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 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129题含答案)
- 机关公文写作培训讲义课件
- 建筑劳务清包工承包工价2023全
- GB/T 40861-2021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