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5(安徽专版) 新课标.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5(安徽专版) 新课标.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5(安徽专版) 新课标.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5(安徽专版) 新课标.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5(安徽专版) 新课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安徽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五)知识细梳理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于时风波未静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2)策扶老以流憩今义:搀扶老人 古义:_(3)悦亲戚之情话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 古义:_(4)问征夫以前路今义:出征的人 古义:_(5)既窈窕以寻壑今义:指美丽的身材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就三径就荒()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金就砺则利()(2)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王畏秦,欲毋行()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3)引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引而不发()乃引匕首提秦王()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4)将田园将芜胡不归()将信将疑()出郭相扶将()将功赎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绝请息交以绝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不相干()(6)辞归去来兮辞()辞不赴命()停数日,辞去()动以朝廷为辞()(7)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乐琴书以消忧()(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4)眄庭柯以怡颜()(5)悦亲戚之情话()(6)乐琴书以消忧()(7)倚南窗以寄傲()(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译文:_(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译文:_(3)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_(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译文:_(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译文:_(6)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译文:_答案一、“衡”通“横”。二、(1)战乱;(2)拐杖;(3)知心话;(4)行人;(5)深远曲折的样子。三、(1)接近/完成,达到/靠近;(2)将要/行走/前往/实行,做/行为、品行;(3)端起/开弓、拉弓/举/率领/延请;(4)将要/且,又/扶、持/拿,用/将领;(5)断绝/横渡/全然、绝对;(6)文体/辞谢/告别/借口;(7)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四、(1)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2)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3)日,名词作状语,每天;(4)怡,动词使动用法,使愉快;(5)悦,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悦;(6)乐,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7)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8)善,形容词作动词,喜好、羡慕。五、(1)宾语前置句既然世俗与我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2)宾语前置句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3)宾语前置句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4)状语后置句农人们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我,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5)被动句既然自认为内心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呢?(6)“门”前省略介词“于”僮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们守候在家门。滕王阁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俨骖于上路()(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穷且益坚今义:贫穷 古义:_(2)盛筵难再今义:相当于“又” 古义:_(3)孟学士之词宗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古义:_(4)千里逢迎今义:奉承迎合 古义:_(5)阮籍猖狂今义:肆无忌惮 古义:_(6)所赖君子见机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属序属三秋()吾属今为之虏矣()屈平属草稿未定()属予作文以记之()(2)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则智者尽其谋()聊乘化以归尽()(3)穷穷岛屿之萦回()日暮穷途()穷且益坚()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4)序序属三秋()兰亭集序()序八州而朝同列()(5)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襟三江而带五湖()(2)目吴会于云间()(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宾主尽东南之美()(5)腾蛟起凤()(6)窜梁鸿于海曲()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纤歌凝而白云遏。()译文:_(2)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译文:_答案一、(1)“俨”通“严”;(2)“销”通“消”。二、(1)困厄,处境艰难;(2)第二次;(3)掌管文学撰述的官;(4)迎接;(5)狂放、不拘礼法;(6)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三、(1)属于/类/写作/动词,嘱托;(2)副词,全、都/没、干/全部用出/名词,死;(3)动词,穷尽/阻塞不通,与“通”相对/困厄,处境艰难/尽、止/生活困难;(4)名词,时序、时节/名词,序言、赠序/使动用法,使排序;(5)却/将近/姑且,暂且/将要/尚且。四、(1)襟、带,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2)目,名词作动词,看、望;(3)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4)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才;(5)腾、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6)窜,动词使动用法,使逃。五、(1)被动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2)状语后置句驾着豪华的马车在高高的道路上行驶,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逍遥游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北冥有鱼()(2)三餐而反()(3)小知不及大知()(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气之辩()(8)汤之问棘也是已()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古义:_(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古义:_(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义:指与事实相符 古义:_(4)蟪蛄不知春秋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古义:_(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今义:大家,许多人 古义:_(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义:羊的犄角 古义:_(7)虽然,犹有未树也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_(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义:没有功劳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图而后乃今将图南()图穷匕首见()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2)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郑人有且置履者()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3)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请息交以绝游()长太息以掩涕兮()晚有儿息()(4)志齐谐者,志怪者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5)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鹏之徙于南冥也()蜩与学鸠笑之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3)齐谐者,志怪者也()(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齐谐者,志怪者也。()译文:_(2)彼且奚适也?()译文:_(3)之二虫又何知!()译文:_答案一、(1)“冥”通“溟”;(2)“反”通“返”;(3)“知”通“智”;(4)“辩”通“辨”;(5)“而”通“能”;(6)“有”通“又”;(7)“辩”通“变”;(8)“已”通“矣”。二、(1)海动;(2)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3)很饱的样子;(4)指四季;(5)一般人;(6)旋风;(7)虽然这样;(8)无所为,故无功利。三、(1)计划/地图/谋划、筹划/图画;(2)放上、安放/购置、添置/放弃、放下/摆、设;(3)气息,这里指风/气息/停止/叹息/子;(4)记载/志向/立志;(5)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鹏”/动词,到、往/指示代词,此。四、(1)南,名词作动词,南行;(2)上、下,名词作动词,向上飞、落下;(3)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4)莽苍,形容词作名词,郊野景象,指近郊。五、(1)判断句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2)宾语前置句那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3)宾语前置句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陈情表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义:不可以 古义:_(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至于今义: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古义:_成立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古义:_(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 古义:_(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义:给马洗澡 古义:_(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义:向上级报告 古义:_(6)则告诉不许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古义:_(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义:数量少或事情不重要 古义:_(8)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义:身心劳苦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以但以刘日薄西山()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谨拜表以闻()既自以心为形役()引壶觞以自酌()园日涉以成趣()木欣欣以向荣()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则刘病日笃()(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谨拜表以闻()(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6)猥以微贱()(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愿陛下矜悯愚诚()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译文:_(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文:_答案一、(1)“闵”通“悯”;(2)“零丁”通“伶仃”;(3)“蓐”通“褥”;(4)“有”通“又”。二、(1)不能走路,文中是说柔弱;(2)到了;成人自立;(3)优秀人才;(4)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5)指报答皇恩;(6)申诉(苦衷);(7)拳拳,文中形容自己的私情;(8)辛酸悲苦。三、介词,因为/介词,用、拿/连词,同“而”/介词,使、让/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结果/同“而”,表修饰。四、(1)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4)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5)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6)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7)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8)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五、(1)被动句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2)状语后置句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训练步步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b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c审容膝之易安 审:仔细d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随从、顺从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 b既窈窕以寻壑c善万物之得时 d将有事于西畴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不同类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 b彼且奚适也?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彼且恶乎待哉!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 拔剑撞而破之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c而刘夙婴疾病d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摘自晋书李密传)【注】 醮:jio,改嫁。烝烝:zh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明言教何碎碎:琐碎b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报告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援:靠山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密:暗中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奉事以孝谨闻周门人方之游夏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有暇则讲学忘疲乃迁汉中太守数使吴,有才辩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分)译文:_(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5分)译文:_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素材点金】1笑看生活。陶渊明笑看生活,能在仕途的坎坷中毅然离去,在田园之中放浪形骸,悠然采菊,养成“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为历史所铭记。2归隐。陶渊明的归隐不仅创造了艺术的田园诗世界,而且诗人的生命因此也超越了时代,得到了永恒。从这个意义上说,陶渊明的归隐是极具价值的。没有他的归隐,就没有这影响后世的田园诗歌文学,就没有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就没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人生境界。【素材运用】示例1:笑看生活,冲出樊笼,复得返自然。陶渊明,至真至美的奇人,独守那一方贫水瘠土,吟风弄月,看花开花落,潇洒倜傥,飘逸率真。曾经,他也是满腔热血的少年,怀着对美好仕途的畅想,进京为官,欲为朝廷效犬马之劳;他也曾向山河大申男儿之志;也曾因百姓疾苦而苦寻救国之道。然而,官场形形色色的恶浊向他扑面而来,他纯净的心不愿有一丝沾染,心系故园的他飘然离去。笑看生活,痛苦之中的他尽力去寻找生活的亮点,他终于冲出樊笼,复得返自然。他没有愤世嫉俗,只是用一颗乐观的心,将偏僻旷远处的清苦寂寞浓缩成沉默和自怡。他的笑写在脸上,刻在生命中,随历史长河流至今天,激励了后世无数人。示例2:凝望袅袅炊烟,静对悠悠南山。有方宅十亩,草屋八九间,悠哉游哉,何等安闲,这就是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你的归隐的人生如诗般动人美丽。日出之后,你便扛起锄头,奔向南山。在南山,你让鸟鸣作为自己最灵秀的钟声,让浮云作为自己最清悠的雨伞,让流水作为自己最动听的旋律,让清风作为自己最忠诚的伙伴。你一个人面色坦然,高兴就唱,倦了就睡,远离世俗,出泥不染。夜幕降临时,便索性高歌一曲,踏着清露,伴着月光,奔向家园。原来生活是如此这般的清闲。这就是你呀陶潜。陶渊明归隐的姿态最美,让人知道归隐才是你最理想的归宿。 链接篇目:逍遥游【素材点金】1为志倾情。庄子之所以能够拒绝官位,是因为他有崇尚自由、不愿被尘世的名缰利锁所羁绊的志向。为志倾情,所以他能够像一只蝴蝶一样,能悟自然之道,借助思想的翅膀自由飞舞,成为后世仰慕的大思想家。2自由。在楚威王许以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前,庄子无欲无望,用委婉的方式拒绝了出仕。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主张“无道无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主张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其思想核心:一切顺乎自然。【素材运用】示例1:就拿庄子来说吧,他是个地地道道看破红尘的人,学问渊博,思想深远,有着很高的名望,就连楚王都慕名请他为相。可是,他对来使说,他宁愿一生在濮水垂钓,看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哪怕穷困潦倒,也不会去做相国。而孔子呢?恰恰相反,明明知道自己“克己复礼”的主张不会被人采纳,却还要带着一群弟子边行边乞,周游列国,苦口婆心地去游说各国诸侯,让他们停止争战,要为民施仁术。一个崇尚自然,一个热衷政治,可他们都是人们两千多年来不可忘怀的名人。你说,这是为什么?其实,不用多想就有了答案:人各有志,为志而倾情。(2011年重庆卷满分作文人各有志,为志倾情)示例2:自由铸成了庄子千古的“情美”圣像。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为了自由,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见,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为了自由,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自由的庄子,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自由。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自由的心态,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逍遥篇章。 链接篇目:陈情表【素材点金】1百善孝为先。寸草之心,难报三春之晖。在父母垂暮之年,倘能尽力关照,让他们少受一些痛苦,虽不足以报答养育之恩,但至少问心无愧。李密竭尽孝道,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也让我们从中汲取到生命营养,传承了“孝”之传统美德。2感恩。陈情表中的李密,在为官则飞黄腾达和报恩则平淡为生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不忘自己自幼失去父母,是祖母的温暖让自己从一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名扬四海。虽然十年寒窗苦读,就是梦想有朝一日为官,而当机会降临了,李密却毅然放弃,向世人展示了可贵的品质感恩亲情。感恩将李密树为一面旗帜,流芳百世!【素材运用】示例1:自古以来,圣人就提出忠孝为一个人的做人准则,对待国家要忠心,对待长辈要尽孝道。忠是对一个人的高标准要求,而孝则为做人的基本标准。俗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可李密却让忠孝之花开在自己身上。当祖母刘氏卧病在床时,他“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当李密不能马上出来做官,而朝廷方面却催逼得很紧时,他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这样“忠孝之花”齐放,仿佛盛开的并蒂莲!示例2: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五)【训练步步高】【基础训练】1c解析 “审”应为“明白、知道”。2c解析 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窈窕:古指深远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有事:古指耕种之事,今泛指。3c解析 a项为“是,叫”;b项为表反问语气,“呢”;c项为“作为,当作”;d项为“替”。4c解析 a、b、d均是宾语前置句,c句是判断句。5c解析 之:结构助词“的”。a.表转折/表修饰;b.因为/凭的身份;d.比/到了。6d解析 a不行:古义:指不能行走。今义:表否定。b.犬马:古义:谦词。今义:指动物。c.疾病:古义:疾,指小病,病,多指重病。今义:泛指病痛。【提升训练】1d解析 密:李密。2a解析 表孝顺,表治学勤奋,表不受重用。这三项均与“有才干”无关。3d解析 “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4(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师”、“方”为关键得分点)(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敌”、“碎”为关键得分点)解析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