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甲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3在建设“森林城市”时,欲通过人工造林使荒坡逐渐演替为森林下列对演替过程中图中曲线i和曲线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a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b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c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d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c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对于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中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7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8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9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10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abcd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12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1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14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15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16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了治理,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坡地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其对应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决定典型物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c物种、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形成的食物链是一一d图中bc段能说明物种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17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b一棵桑树上有成千上万条蚕,但它们的能量关系不会构成倒金字塔c图中c=a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c1+d1)/c18如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性(y轴)与寄主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是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有两种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昆虫g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19如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h占据3个营养级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图中a、e均为生产者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bcd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1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和(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2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型增长(4)若实验结果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降低23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和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4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 图1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营养级(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反射(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 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演替(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图2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序号)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图3,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个2014-201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解答】解:a、根据出生率的计算应该是20%,自然增长率是10%,故a错误;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故b正确;c、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故c错误;d、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种群密度增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据图分析,04年间,12,大山雀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48年间01,种群数量减少;8年以后=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所以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解答】解:a、大山雀运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则调查大山雀种群数量方法为标记重捕法,故a错误;b、02年内种群增长率大于1,则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b错误;c、第4年后开始群增长率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故c正确;d、第4年和第8年种群增长率相等,但第4年种群数量多于第8年,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年龄结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比较综合,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在建设“森林城市”时,欲通过人工造林使荒坡逐渐演替为森林下列对演替过程中图中曲线i和曲线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a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b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c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d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考点】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减弱【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量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增加,a错误;b、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增强,b错误;c、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也不断增加,其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减弱,c正确;d、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不断增加,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c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对于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解答】解:a、外来物种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会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a错误;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b错误;c、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c正确;d、对于濒危物种就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是指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来传递的信息【解答】解:a、心猿意马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并非是表达出来的信息,a正确;b、飞蛾扑火是昆虫趋光的特性,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c、花香引蝶中花的香味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d、老马识途也是靠气味等来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试题较简单,只要能正确区分几种不同的信息传递种类即可解答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中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表示草流入到兔体内的能量,表示兔同化的能量流入到狐,兔产生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兔子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的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解答】解:a、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b、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是兔子的遗体,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确;c、图中的比值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少无法得知,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难度较大,其中的几部分能量如不细分很容易混淆,特别注意d选项中粪便中能量=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7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在种群生态学中,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解答】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故a选项错误;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故b选项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故c选项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从图中分析可知,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故a选项正确;b、图中没有体现物种的丰富度,故b选项错误;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幼虫的密度,可利用样方法调查,故c选项正确;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种群密度的计算: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动物:标志重捕法;植物和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估算的方法:昆虫:灯光诱捕法;微生物:抽样检测法9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考点】种间关系【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解答】解: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10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abcd【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分析图形: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甲(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乙(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二者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甲乙【解答】解:a、甲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a错误;b、甲乙靠在一起,说明乙仅仅从甲的体表获得了部分能量,甲乙之间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c、甲乙之间共同竞争丙,甲乙之间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d、甲乙没有靠在一起,整个甲的能量流向了乙,所以甲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易错点是bd的比较,b属于寄生关系,属于体表寄生,如果是体内寄生,乙应该在甲的内部;d属于捕食关系,乙获得了甲的全部能量,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区分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考点】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1、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解答】解:a、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故a选项正确;b、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故b正确;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变化,故c选项错误;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实例12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解答】解:a、腐生的土壤微生物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选项正确;b、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故b选项正确;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故c选项正确;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1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解答】解:a、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故a选项正确;b、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故b选项正确;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c选项正确;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14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大,故a选项错误;b、纵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故b选项正确;c、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故c选项错误;d、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曲线图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5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中金字塔的分类:(1)能量金字塔,是以单位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数值为指标绘制成的金字塔(2)生物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有机物质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量金字塔(3)生物数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个体数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数量金字塔不同生态系统中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的情况【解答】解:a、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a正确;b、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或许更多,b错误;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用具体的实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16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了治理,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坡地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其对应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决定典型物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c物种、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形成的食物链是一一d图中bc段能说明物种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考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决定典型物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b正确;c、捕食关系不会使得被捕者灭绝,故物种与物种、之间不具有捕食关系,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图中bc段物种需要的光较弱,物种需要的光较强,故说明物种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7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b一棵桑树上有成千上万条蚕,但它们的能量关系不会构成倒金字塔c图中c=a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c1+d1)/c【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模式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其中a为总光合作用量;c为净光合作用量;d为蚕的同化量,且d=a1+b1+c1+d1;d1为蚕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解答】解:a、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越高,养殖效益越好,因此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a正确;b、一棵桑树上有成千上万条蚕,因此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金字塔,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它们的能量关系不会构成倒金字塔,b正确;c、图中c(净光合作用量)=a(总光合作用量)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正确;d、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1+b1+c1+d1)a1,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8如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性(y轴)与寄主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是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有两种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昆虫g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种间关系【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准确分析坐标图,根据纵坐标可以分为喜阴、喜阳和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三类;同时又可以根据横坐标进行区分: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的昆虫仅为j、h两种;以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为食的昆虫有h、i、j;以十字花科植物花芽为食的昆虫有a、b、c、d、f、g【解答】解: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有h、j、k,其中j、k主要是生活在潮湿环境,而h的生存环境较广泛,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是g,a错误;b、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的生物有j、h两种,b正确;c、昆虫g生活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且只以十字花科的花序为食,对栖息的环境要求较高;昆虫h可以十字花科和山柑科植物为食,食物种类多,既可食十字花科的新叶也可食成熟叶,有食物的季节较长,综上分析,c正确;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有h、i、j,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昆虫有a、b、c、d、f、g,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标和文字的转换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19如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h占据3个营养级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图中a、e均为生产者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bcd【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该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egh、efgh、ebf、ebdc、abfgh、abdc、adc、ac;h占据3个营养级: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g和f之间有竞争和捕食关系;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降解和排出体外,所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杀虫剂的含量越高,即c和h中浓度最高;流入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a和e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产者的数量相对稳定【解答】解:该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egh、efgh、ebf、ebdc、abfgh、abdc、adc、ac,错误;h占据3个营养级: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正确;g和f之间有竞争和捕食关系,正确;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降解和排出体外,所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杀虫剂的含量越高,即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c、g中错误;a和e均能固定的太阳能,均属于生产者,正确;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产者的数量相对稳定,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知识难度中等,正确计数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是解题的关键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新地区,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物种造成不良影响,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属于人为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解答】解: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故a选项正确;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故b选项错误;c、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c选项正确;d、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1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演替(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a和b(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由图甲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于种群的;由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解答】解:(1)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2)海洋鱼类由于食物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a生产者、b分解者;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3387:2025 E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 Data templates for objects used in the life cycle of assets
- 线路板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交通运输行业数据集建设实施方案
- 高效管理:二人合资开设健身房的详细合同
- 离婚后双方人寿保险权益分割及责任转移协议
- 离婚协议书欠条范本:赡养费支付与债务偿还
-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指南
- 离婚协议中婚内财产约定与婚后财产归属协议
- 惠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全球石油工程市场趋势及未来发展展望
- 基于COSO-ERM框架下内部控制问题与改进研究-以伊利集团为例
- 2025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招聘(4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肢体被动活动技术
- (2025年标准)供热移交协议书
- 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追踪中的应用
- 2025年通信安全员(ABC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ISO9001-2015基础知教学课件
- 2023 课件 C++类的概念及程序设计
- 支行案防管理办法
- 6.1 包饺子(课件)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鱼道运行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