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经济2.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a.基层政权组织 b.赋税制度 c.民族政策 d.按人口分配土地3.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冯太后聪颖惠达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a. b. c. d.4.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政权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a. b. c. d.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 )a.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提倡与汉族通婚 6.(2012北京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7.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的是( )a.推行均田制 b.制定官吏俸禄制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9.(2012合肥高二检测)“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主要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a.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抵制b.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c.推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d.奠定了重新走向国家统一的基础10.(2012怀化高二检测)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1)梭伦当选雅典执政官,被历史赋予了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使命。他所面对的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5分)(2)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较为彻底的变法,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试结合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加以说明。(4分)(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成功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6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6分)(2)材料中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9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梭伦材料二 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他”重获自由的,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不得照抄材料)。上述材料反映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7分)14.(2012江西四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5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5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当时先进经济发展形式实质的理解能力。在封建社会中前期,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封建小农经济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经济形式。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他们采用这种封建的小农经济发展生产。因此选b。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辨析、理解能力。a、b两项是宗主督护制的具体表现。这一制度是北魏原有的政治制度,宗主督护制农民纳税服役,宗主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使农民负担沉重,彰显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善。北魏前期的民族政策也是不合理的,有民族歧视现象。所以c项也不选。按人口分配土地是孝文帝改革前期推行的均田制,是一种较完善的土地制度,因此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冯太后聪明、多智略,做事果断,由此引起“震动内外”的效果,从而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无法看出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4.【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前期改革措施的全面认识。前期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方面,针对北魏的社会矛盾,为解决社会问题采取了具体改革措施。得益于后期移风易俗的汉化改革措施。所以选c。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考查改革措施的影响因素。a、b两项是前期改革措施,d项是后期改革措施,而c项迁都洛阳是连接前后期改革的关键因素。平城守旧势力大,洛阳是中原政治、经济中心,迁都洛阳便于深入地学习汉文化,推行改革。所以选c项。6.【解析】选d。依据材料及所学,a项“全部归农民所有”,b项“按人口平均分配”,c项“分成小块出售”均不正确,d项所述与材料相符。7.【解析】选d。本题属于否定性选择题,考查学生材料的解读理解能力。材料“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体现出孝文帝推行说汉话时,是有区别的,规定年满30岁以上另行处理,“容或不可卒革”。所以答案选d。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北魏前期各项措施的影响。均田制给流民或无地农民以土地,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官吏俸禄制利于吏治的整顿,而三长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租调制的推行使原来那些逃避政府掠夺、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增。结合题干可知答案选d。9.【解析】选d。材料主要体现了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制度文化,结合“塞外野蛮精悍之血”“空前之世局”等信息,可以看出改革为即将到来的李唐的国家统一及强盛打下了基础。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结果。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是留给后世的成功经验。低估了改革的艰巨性,本身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a。11.【解析】本题为古代改革系列问答题,涉及雅典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以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并考查知识的重组、分析及历史评价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避免答案偏离题意。第(1)题关键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政治民主化”;第(2)题关键词是“社会转型”,主要围绕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变革分析;第(3)题关键信息是“对中国历史发展”,主要侧重从社会进步方面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各方面综合分析,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1)主要矛盾:雅典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开辟道路:改革赋予了雅典平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成为雅典历史上的改良典范,对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产生深远影响。(2)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3)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原先进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12.【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第(1)题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概括材料。材料一关键词是“开塞耕战”,可知商鞅奖励耕战的具体措施,材料二的关键词是“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 “迁洛之举”,从中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和迁都举措。第二问考查改革的性质,结合措施和所学知识可正确解答。第(2)题考查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有效结合教材可得正确答案。答案:(1)内容: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孝文帝迁都及汉化政策。性质:前者属于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后者属于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2)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需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债权标”,第二问要结合教材相关论述进行概括提炼。第(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从材料中提取,第二问从两次改革涉及的领域分析作答。答案:(1)说明:拔除债权标(或颁布“解负令”)。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稳定了平民阶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类型: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依据:土地还授、买卖的规定。相似之处:解决土地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