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考地理 高考题例研究.doc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考地理 高考题例研究.doc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考地理 高考题例研究.doc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考地理 高考题例研究.doc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考地理 高考题例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市南海区2014届高考题例研究地理1.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左图),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b.c.d.2北京时间2013年7月18日10:48,由中国郑州直达德国汉堡(东一区)的货车专列正式通车,经过长途爬涉,于当地时间8月2日11点到达目的地汉堡。首列新丝绸之路列车行程时间是a14天7小时12分钟 b14天7小时48分钟c15天7小时12分钟 d15天7小时48分钟3.美国盐湖城与俄罗斯索契分别为2002年、2014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地(下图)。两地冬季降雪丰富,都有较好的滑雪场。两地降雪丰富的共同原因是距海洋较近 受反气旋影响 水汽来源丰富 地形抬升明显 a b c d4读中国茶叶主产区分布图,据图可知茶树生长区的环境是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 d热量丰富5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2000、2005、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导致该市20002010年青壮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职业需求 c生育政策 d交通通信百度迁徙是利用百度lbs(基于位置服务)开放平台进行计算分析,用于展现人口大迁徙轨迹与特征。图3为2014年春节假期前后某日百度迁徙地图,表1为此期间部分大城市日迁移人数占同日全国迁移人口的百分比。据此回答6-7题。6该lbs平台可能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rs gis bgps gis crs gps dgps 数字中国7在春节假期(1月30日2月5日)期间,人口迁移对表1中所列城市造成的影响可能有a加剧空气污染 b扩大消费市场 c缓解市内交通压力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2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同一海拔高度,北坡比南坡降水多c南北坡山麓的水分不同造成基带不同 d南坡热量条件好,垂直自然带数目多9关于我国各地区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沼泽地的大量开垦为耕地 b内蒙古草场资源: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西南地区: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d南方地区:坡度大于250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10图甲和图乙为研究性学习小组观察记录的我国某城市相关资料。若该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结合图甲、图乙判断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可能在 ( )a04时 b69时 c10一15时 d1519时11.俗语说:“名取有根”,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农业社会时期,决定这些乡村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 b冲积平原面积 c土壤肥力 d河流运输能力【选择题答案】:1.b 2.c 3.b 4.d 5.b 6.b 7.c 8d 9d 10b 11b综合题1412014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召开座谈会,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28分)材料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核心,组合周边城市形成的跨省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成为中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材料二:“中三角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和“长江下游大通站1998-2008年输沙量变化图”。(1)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平自然带类型是 ,形成每年6月份的“梅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4分)(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 准静止锋(2分) (2)宜昌至洞庭湖段长江出现“地上河”现象,其成因主要有 、 。(4分)(2)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流沙量大;(2分)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弯曲,导致流速慢,泥沙淤积。(2分)(3)简述“中三角”地区的南昌城市群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 (3)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近;(2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4)概括长江大通水文站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变化对长江口地区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4)输沙量呈下降趋势(2 分)。有利影响:改善河口地区水质;减轻河口泥沙淤积,提高河口通航能力。(4分)不利影响:海岸侵蚀加剧或海水倒灌。(2分)(5)简述湘赣两省南部地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6分)(5)发展立体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退耕还林还草;减轻生态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命题意图】一中国热点区域的命题背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简称“中三角”城市群根据我国正在制定的城镇化规划,国家级城市群将在已有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基础上增加2个,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和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为“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中三角”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生态保护、环境友好、产业合作、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三大城市圈之间的行政分割。在产业发展方面,在“中三角”设立若干个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中三角城市群产生引导作用,原因是过去中西部劳动力去沿海打工,属于异地城镇化,仅湖北每年就有450余万人外出打工。今后的城镇化应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城镇化”和“就近城镇化”,这样可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解决包括春运在内的许多社会问题。二本题在以热点区域“中三角及周边地区为背景,考查影响该区域6月份“梅雨”天气的天气系统、该区域在流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水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治理措施、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主干知识,【思维拓展训练】本题还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命题: 分析该区域的湿地减少的原因,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该区域湿地减少,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指出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的原因,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粮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分析该区域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1读我国某地区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湘潭p材料一 夏天人体感到炎热,主要是由高温引起的,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就会有热感,气温越高,维持时间越长,人的热感越明显,风力小、湿度大、最低气温高则会加剧人们的热感。材料二 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由于特殊的位置、特殊的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目前已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所取代。(1)图中的湖泊对长江干流的洪峰起_作用。(2分)(2)长江干流在该河段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p段长江要主要治理的水害是_,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3)武汉市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结合材料一,分析每年78月武汉市民感到非常闷热的原因。(6分)(4)湖广熟,天下足中的“天下足”的意思是“湖南、湖北两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可见,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何等重要,指出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但近年来,该区域的粮食作物被污染日趋严重,使其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请列举其污染的来源。(6分)(5)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淤积、萎缩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参考答案】:(1)调节 (2分)(2) 灌溉(航运)(2分) 洪涝灾害 (2分)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降水集中夏季,上游的来水量大 ,导致河道排水不畅 (4分)(3)受副高脊控制,气流下沉,风力小,天气晴朗,气温高;水域辽阔,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地势低洼,散热慢,夜间最低气温偏高;武汉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炎热加剧。(6分)(4)季风水田农业(2分) 工业排放三废,尤其是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农田;农业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直接污染水源、大气,间接污染农作物;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答对两点得4分)(5)湖面缩小,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多发;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人地关系恶化。(6分)【思维拓展训练】本题还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命题: 从生态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观出发,本着趋利避害的思路,大湖流域应发展哪些产业?(建设以粮食安全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湖区生态旅游;建设以水陆联运为重点的物流集散区;发展临湖特色的生态工业集群) 在生态保护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指出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的原因,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粮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结合材料,分析该区域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注意: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综合题241(28分)2014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黄河金三角区域,包括处于黄河两岸的四个市,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达达;规划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700万。由于地处三省交界处,经济欠发达。阅读材料,(1)-(5)题。材料一:黄河金三角区位图材料二:黄河金三角和全国部分统计数据比较(2013年)黄河三角洲全国三次产业结构(%)12:57:3110:47:43城镇化率(%)44.05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2056269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7662元88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385研发经费占gdp比重(%)1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1.860.737材料三: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形成了约1亿吨的年生产能力,占全国4%;电力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占全国3%;铝、镁、钼、铜、金等有色金属在全国居重要地位。该区域苹果年产量占全国1/4,也是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但四市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产业层次低;各市间缺乏明确分工,区域经济整体协调性差。(1)黄河金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 ,属于 省。(4分)(1)运城(2分) 山西(2分)(2)黄河金三角所处的主要地形区是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4分)(2)黄土高原(2分) 水土流失(2分)(3)黄河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征是 ;该地区河流流量与含沙量的关系是 。(4分)(3)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流量越大,含沙量越大(呈正相关)(2分)(4)黄河金三角地区将建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试评价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8分)(4)有利: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处中部,铁路、公路网密集,交通便利;附近地区农业发达;土地价格低;政策扶持;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每点2分共6分)不利: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严重。(2分)(5)“以人为本,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试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角度分析黄河金三角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8分)5)合理规划,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实行区域协调分工合作;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实现区域一体化,构建合理的城市群;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引进相关产业,增加就业,促进城市化;发展采掘、化工、冶炼等相关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集聚,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依托周边大城市和区域内优势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每点2分,共8分)【命题意图】:本题以黄河金三角区域为背景,考查了中国地理区域判读、地形区分布、生态问题、气候与河流水文特征、产业转移、城市群一体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等主干知识。本题题目设计重点考查区域发展的背景和措施,并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能有效组织答案。【思维拓展训练】(1)本区域是我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分析该区域苹果生产的优势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措施。(2)本区域,尤其是渭南市是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本区域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工业基地,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4)本区域是我国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分析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综合题340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根据下列材料,材料一:非洲区域图。材料二:非洲及主要产油国石油基本状况统计(单位:桶)国家或地区探明储量日产原油日均消费非洲774亿793.7万252.7万阿尔及利亚92亿165.9万22.4万利比亚295亿137.6万埃及75.1万55万尼日利亚240亿201.3万11.3万安哥拉54亿90.5万世界10460亿74877万74323万(1)非洲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及_湾沿岸,该洲最大的产油国是_。(4分) (1) 几内亚(2分);尼日利亚(2分); (2)。非洲的旱灾严重,旱灾多发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该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其气候特征具有 ,所以非洲主要生态问题是 。由于旱灾进而引发大规模饥荒。(6分)(2)热带草原气候(2分);明显旱雨两季(2分);土地荒漠化(2分);(3)尼罗河的汛期在 季;尼罗河从上游至下游体现自然带的 分域规律 。(4分)(3)夏(2分);纬度地带性或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2分)(4)简析形成图中牲口赶集贩卖路径的原因。 (4)该地区南部为热带草原,草场资源较丰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北部地区为热带荒漠,畜牧业发展条件不理想,畜产品相对匮乏;北部居民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6分)(5)根据材料简述,我国为什么把非洲确定为“加强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地区?(5)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需要大量进口石油;而非洲石油储量大;日开采量大;但本身消费少,有较多的石油资源用于出口;(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给满分8分)【命题意图】:一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非。中非合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5月4日至11日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四国进行正式访问。从高铁到飞机,再到基础设施建设,力促中非产业合作、为中国企业打开非洲市场成为李克强此行的重要核心议题。在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非洲对于中国经济的承接作用正在持续凸显。李克强访非势必给中资企业进入非洲带来更多商机,双方合作必将全面升级2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非洲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和新兴投资来源地。非洲则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新兴的投资目的地。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亿美元规模,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二非洲是“热带大陆”,其热带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同时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化问题严重。这些都是非洲命题的重点。【思维拓展设问】1非洲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赞比西河流域的自然景观随季节有什么变化?怎样形成的?刚果河、尼罗河的水文、水系特征,其综合利用及利用存在问题3南部非洲的居民主要属什么人种?这个人种的外部特征与其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4非洲人口再生产有什么特点?带来了哪些问题?非洲城市化的共同特点。5绕好望角的航线为什么被称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综合题440(28 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南美洲部分区域图材料二:19502010年阿根廷、墨西哥、巴西、智利拉美四国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千人)(备注:1950年智利11400千人。阿根廷27860千人。而2010年智利16635千人。阿根廷40091千人)(1)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其中p城市的气候特征 ,q城市气候类型是 ,其两城市气候差异大的主导因素是 。(6分)(1)p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2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大气环流(2分);(2)阿根廷修建连接p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其铁路长度大约 千米铁路。修建时可能遇到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