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专用肥的配方设计研究(论文)1008.doc_第1页
枣树专用肥的配方设计研究(论文)1008.doc_第2页
枣树专用肥的配方设计研究(论文)1008.doc_第3页
枣树专用肥的配方设计研究(论文)1008.doc_第4页
枣树专用肥的配方设计研究(论文)100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土丘陵区枣树专用肥配方设计及施肥量研究赵 雨 明(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摘要:根据黄土区土壤养分含量和枣树对N、P2O5和K2O的吸收量,设计出一种该区枣树专用复混肥,其配方比为1488。确定了在养分平衡基础上的适宜施肥量,试验表明连续3年平均产量为4 525.0kg/hm2,比对照提高49.56%,肥料效果十分显著。关键词:黄土区;木枣;专用复混肥;配方设计;适宜施肥量study on formula design of special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suitable fertilizing volume of Chinese date in Loess Hills ZHAO Yu-ming (Shanxi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030012 Taiyuan,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absorbing volume for N, P2O5 and K2O,a kind of Jujube special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designed, the formula ratio is 14-8-8; and suitable fertilizing amount was decided on the basis of nutrient equilibration. Test shows fertilizer effect is notable, the average yield of continuous 3 years was 4524.0/hm2,raising 49.56% compared with CK.Key words: Loess hills; muzao jujube; special compound fertilizer; formula ratio; suitable fertilizing volume复合肥料系指肥料商品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品种,也叫综合肥料或多养分肥料,是目前世界肥料工业生产和投放农业的主要肥料形态。近二三十年来,专用肥料日益受到重视,发展较快。研究探索适合我省西部黄土区枣树专用复混肥料,营建生态经济林高效模式,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黄土丘陵区枣树专用肥料设计方法1.1.1设计依据1) 黄土高原土壤养分含量和农化性质;2) 土壤有效磷和交换性钾的临界值;3) 测土结果(土壤养份含量水平)和叶片分析设计;4) 植物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不同植物的产品和产量差异很大,但单位面积吸氮量十分接近,不同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比例之差,主要是由磷、钾的吸收量,特别是钾的吸收量差异所引起。1.1.2 枣树专用复混肥设计步骤1) 由对象作物对主要养分的吸收量和吸收比例,设计相应的养分比例,作为专用肥的基本配方;2) 依据施用地区土壤的基本供肥特点与有机肥料的平均施用水平,对基本配方的养分比例进行校正,对其中任一养分比例的校正幅度,一般50 %,大都在25 %左右;3) 依据拟定的施肥技术,工艺条件等因素,对经大幅度校正的配方做修正完善,其中任一养分比例的修正,一般20 mg/kg(很高等级),肥效反应为一般无效。2) 土壤质地与交换性钾临界值:当土壤钾素缺乏时,钾的临界范围:砂和混粒为59 mg/kg;当土壤钾素低时,钾的临界范围:砂和混粒为31 mg/kg59 mg/kg,壤土到砂壤为59 mg/kg98 mg/kg,粘粒98 mg/kg;当土壤钾素适中时,钾的临界范围:砂和混粒为59 mg/kg98 mg/kg,壤土到砂壤为98 mg/kg137 mg/kg,粘粒137 mg/kg;当土壤钾素高时,钾的临界范围砂和混粒为98 mg/kg,壤土到砂壤为137 mg/kg,粘粒195 mg/kg。2.3果园土壤营养指标临界值有关我国果园土壤营养方面的研究不多,姜远茂等椐果园土壤营养诊断的经验,1996年将山东省果园分为5级(表1)。表1 山东省五级分级养分含量范围项目有机质/ %全氮/ %土碱解氮/(mgkg-1)有效磷/(mgkg-1)有效钾/(mgkg-1)有效锌/(mgkg-1)有效铁/(mgkg-1)较高1.00.081220150320适宜0.81.00.060.0891210201001201.03.01020中等0.60.80.040.0669510501000.51.0510低0.40.60.020.04363530500.30.525极低0.40.0233300.32山东省的经验,某种养分含量在中等以下时,应及时补充,否则易发生缺乏症。根据上述土壤有效磷和交换性钾临界值,表1中适宜范围就是果树相应的丰缺临界值。枣树和林木在制定复合肥时选用的临界值为:速效P2O5为20 mg/kg;速效K2O为120 mg/kg。2.4枣树树体对N、P2O5、K2O的吸收量专用复肥配方的核心技术关键是其主要养分N、P2O5、K2O的相互比例,国内在枣树、林木上依据多年多点肥效试验获得的完整数据较少,不像大田作物那样可以直接用来设计专用肥。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叶片寿命较长,养分含量有一个较长的稳定期,且与树体营养状况以及产量有良好的相关性;果树营养临界值受地域影响很小,发现一种果树某一元素的缺乏或毒害水平在全国有一直性。以叶片为样本分析各种养分含量,与参比标准比较进行丰缺判断,是植物化学诊断的一个分枝,由于叶片分析结果在指导果树施肥、实现预期产量、进行品种控制中取得较大的成功,受到广泛重视并发展成为果树营养诊断的一项专门技术。目前枣树上已经确定以叶分析为中心的营养诊断法。申连英1988年提出婆枣叶的N、P、K营养诊断法(表2)。表2 婆枣的N、P、K营养诊断法元素缺乏轻度缺乏潜在缺乏适度范围超量NP1.641.642.312.312.522.523.213.210.150.680.68K0.541.532.852.85以适度范围内枣树叶片中的N、P、K含量比例作为枣树树体对N、P、K的吸收比例较能客观的反应枣树树体营养状况。如以适度范围的上限比例,树体N:P:K比例确定为3.21:0.68:2.85。2.5 枣树专用肥的设计2.5.1 确定枣树树体基本养分比例枣树树体基本养分比例确定为N:P:K=3.21:0.68:2.85。2.5.2 枣树专用肥的养分比例将枣树对养分的吸收比例换算为枣树专用肥的养分比例:枣树NPK的利用率为30%、15%和50%;枣树专用肥的养分比例为1:0.42:0.53。2.5.3 土壤养分丰缺的矫正枣树P、K选用的临界值为:速效P2O5为20 mg/kg,交换钾120 mg/kg;晋西黄土丘陵旱坡地黄棉土碱解氮在7.8 mg/kg165.0 mg/kg,平均为31.8mg/kg,有效磷在0.6 mg/kg15.9 mg/kg,平均为4.7 mg/kg,交换钾在26.8 mg/kg220.0 mg/kg,平均为99.2 mg/kg;由于专用肥中氮的比例固定为1,土壤供氮力的调整主要经由专用肥施用量的调节来实现,因此,养分比例中主要矫正的是磷、钾养分的相对比例。根据临界值指标和测定的土壤速效P2O5和K2O含量,黄棉土的有效磷低于临界值(20 mg/kg)25 %以上,须在专用肥中的比例相应增加25 %,即0.42(1+25%)=0.53;而速效钾为99.2 mg/kg,没有低于临界值52 %,可以不做调整。经过矫正后的配方比例:N:P2O5:K2O=1:0.53:0.53。2.5.4配制总有效成分为30%的枣树专用肥N、P2O5、K2O比例总和:1+0.53+0.53=2.06N=1/2.0630=14.56%P2O5=0.53/2.0630=7.72%K2O=0.53/2.0630=7.72%其配方可以拟定为14-8-82.5.5枣树专用肥配方比例原料配方尿素N(46%)290-291;磷氨P2O5(42-46%)N(10-11%)62-65;普钙P2O5(14%)380;硫钾K2O(50%)160;黏合剂式填料108-104。26 枣树复合肥经济施肥量的确定26.1枣树生物学产量的计算1枣树鲜果产量范围枣树落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花期落果、生理落果和采前落果。花期落果:指枣花授粉受精子房膨大后5-15天的幼果脱落。生理落果:发生在7月初至7月下旬中期,约25天。落果量约为25.8%。采前落果;是枣果将近成熟(果实着色至脆熟期)的落果,落果量约4.5%。1)枣树一般情况下落果量占总坐果的88%,就是说只有坐果数的12%能形成经济产量。晋西黄土丘陵区枣树产量(以石楼木枣为例)正常年份为3000kg/hm2(只施少量化肥和有机肥),如每kg以100个果计算,产量3000kg/hm2100个=300000个,可以看成是经济产量。总坐果数12/100=300000个果,总坐果数=(300000100)/12=2500000个果,每kg以100个果计,不考虑落果,每hm2可形成2500000/100=25000kg。也就是说黄土丘陵区枣树在现有栽培制度下,潜在产量最高可达到25000Kg/ hm2。2)枣树落果严重者可达99%,那就是说枣树产量的下限为总坐果数的1%,3000/12=250kg。可见枣树的产量变幅在250kg-25000kg之间。如果采取保花保果、施肥、灌水等集约经营措施,枣树增产的潜力很大。但配方施肥中,目标产量绝对不能超过25000 Kg/ hm2。2 枣树落果产量计算正常年份枣树落果占总坐果数的88%,其中花期落果58%。生理落果(7月份)占25.8%,采前落果为4.5%,生理落果加采前落果占30.3%,由于生理落果发生于7月初至7月下旬中期,此时果实已经发育到正常果实的85%(长卵期),计算落果产量以生理落果加采前落果较为符合客观实际,而花期落果58%,正好可以弥补生理落果中的15%的不足。枣树落果产量为25000kg30.3%=7575kg,是经济产量的2.525倍。3枣树非经济产量计算枣树的生物学产量中的非经济产量包括枝干产量、叶片和枣吊产量1)根据山西省林科院在石楼进行枣树蒸腾系数研究结果,二年生枣树平均叶鲜重136.72g,枣吊鲜重23.65g,枝干鲜重为317.79g,叶片与枣吊鲜重占枝干鲜重的50.4355%。2)根据山西省林科院在石楼进行地枣树生长期需水量研究,旱坡地63枣园,平均单株枝干鲜重11852.50 g(8年生),根据上述叶片与枣吊鲜重比例折算;旱坡地单株枣树叶片与枣吊鲜重为11852.50 g50.4355%=5977.867638 g=5.97787 Kg;每hm2枣吊与叶片鲜重221.18119 Kg15=3317.71785 Kg。3)新生枣头产量计算根据二年生枣树枝干与叶片、枣吊的鲜重比317.97/160.37=1.98:12:1的事实,在黄土丘陵区旱坡地密植园,树体矮小,主干不明显,正常条件下,新生枣头鲜重产量不会大于叶片和枣吊鲜重的2倍。因为进入盛果期的枣园,树冠已经形成,不再继续扩大,枣头枝萌发数量和生产量减小,全树生长缓和。估算枣树生物学产量中的新生枣头产量可按叶片加枣吊鲜重的2倍计算。4枣树经济产量与非经济产量比值山西省西部黄土丘陵区正常年份(仅施少量化肥和有机肥),枣果产量为3000 Kg / hm2,落果量为7575 Kg/ hm2,叶片加枣吊鲜重为3317.7 Kg/ hm2,新生枣头枝产量估算为6635.4 Kg/ hm2;枣树经济产量:非经济产量=10575 Kg:9953.1 Kg,可见,枣树经济产量低是因为落花落果严重造成的,并不是遗传习性,如果加大集约经营强度,减少落花落果,和大田作物一样,经济产量和非经济产量之比接近1:1。26.2枣树复合肥经济施肥量的确定施肥的目的,既要补充作物当季所需要的养分,也要补充在当季作物生长期土壤养分的消耗,以保证和不断提高土壤供肥力。因此适宜施肥量估算的实质就是在养分平衡的基础上估计一季作物生长期间肥料的补充量枣树使用专用复合肥增产效应主要是减少了生理落果和促进果实膨大,而对非经济产量可以认为是前后相等,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可以不考虑非经济产量对养分的吸收。枣树经济产量这一参数的选定,对一个地区,最好是以近三年的大面积平均产量为基础,然后根据生产条件增加一定幅度作为目标产量。大田作物一般增产幅度在10%-30%.如前所述,枣树的潜在产量在227.25 Kg -25000 Kg/ hm2之间。根据山西省林科院近十几年在石楼县试验结果,一般粗放经营枣园平均产在3000 Kg/ hm2左右,采用集水、节水工程整地措施,加大集约经营强度,旱坡地密植园产量可上升到7500-9000 Kg/ hm2,因此一般大田枣树专用肥目标产量定为4500 Kg / hm2,增产50%是合理的和可行的。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偏低,枣树专用肥N素被枣树的利用率平均为30%,每生产100 Kg鲜枣需纯氮0.75 Kg。求C值:C=(3000 Kg经济产量+7575 Kg落果产量+300050%增产量)0.75/100=90.5625Kg/ hm2求S值:S=3240/1002.25=28.8 Kg/ hm2(40%为矫正系数,枣园黄棉土碱解氮为32 mg/Kg)D=C-S/R=(90.5628-28.8)/0.300.14=61.7625/0.04=1470.54 Kg/ hm2即黄土丘陵区枣树复合肥施用量1470.54 Kg/ hm2,产量可上升4500 Kg/ hm2) 。27枣树专用肥肥效试验 枣树专用肥肥效试验结果见表3。表3枣树专用肥肥效试验年份施肥 45m园对照 45m园 公顷产(Kg) 公顷产(Kg)2002年(15年生) 4537.5 3011.252003年(16年生) 4485.0 2989.502004年(17年生) 4552.5 3077.25平均 4525.0 3025.50由表3可知,枣树专用肥施肥量升至1470.54 Kg/ hm2,极显著地提高了枣树的产量和品质。连续三年平均产量为4525.0 Kg/ h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