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一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一、初中学过的论语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默而识(zh)之,学而不厌,诲(hu)人不倦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二、关于本文背景季氏与“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合称三桓,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三桓势力一度强大到可以对上胡作非为的程度,季孙氏曾为一次斗鸡而与郈氏大动干戈。本文是季孙氏在攻打颛臾前孔子与弟子的一番对话。三、本课学法指导与复习要求1.熟读课文,达到背诵;2.能翻译全文,能逐字逐句解释;3.能初步理解文中孔子的政治见解;4.能基本明白冉有、子路的错误;5.能在复习完毕后顺利完成“赢在课堂”的相关内容。四、基础题1解释下列句中“相”的意义(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2)伯乐相马。 (3)大丈夫相时而动。 (4)则将焉用彼相矣。 (5)儿已薄禄相 (6)及时相遣归 2解释下列句中“于”的意义(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今夫颛,固而近于费。 (3)龟玉毁于椟中。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6)虎兕出于柙。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如有词类活用请注明)。(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2)无乃尔是过与?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则修文德以来之。 (5)既来之,则安之。 5、从第三自然段中概括出成语,并加以解释。 : : : 6、翻译下列句子。(1)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n)臾(y)。”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出于柙(xi),龟玉毁于椟(d)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课前梳通字词、翻译句子课后积累过:疾:相:辞:以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句式文言句式:感知全文1、 文学常识填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 体散文。全书共_篇。宋代朱熹把它与_、_、_合为“四书”。2、文章中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各自的态度如何? 3、 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可分三层,第一层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三条理由_ _、_、_ _;第二层对话指出学生没有尽职尽责;第三层对话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阐述了孔子_、反对武力征伐的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梳通字词、翻译句子积累何:以:然:加:兵:走:胜:始:岁:通假字:固定句式:文言句式:感知全文1、孟子名 ,字 , 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孟子是记录孟子 、 、 等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2、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3、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尽心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4、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5、孟子对此又是如何评价的?运用了什么方法?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6、孟子为什么要“以战喻”? 7、 驳服了梁惠王后,孟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寡人之于国也堂上检测卷一、基础知识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曳兵(y) 数罟(cg) 洿池(w) b鸡豚(tn) 狗彘(zh) 庠序(yng)c孝悌(t) 饿莩(pio) 供养(gng) d衣帛(y) 王天下(wng) 不可胜用 (shng)2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玉体(贵体,表示尊重对方) 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黎民(百姓)b庠序(殷代的学校) 萧墙(宫门内的照壁) 社稷(国家) 山陵崩(国王或王后死)c饿莩(饿死的人) 弭谤(阻止) 面刺 (指责) 孝悌(敬爱兄长)d数罟(密网) 膏腴(肥沃) 豚彘(小猪) 洿池(浊水不流)3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谨庠序之教5、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6、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 c/ d / 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树之以桑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