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克和千克 (2).doc_第1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克和千克 (2).doc_第2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克和千克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联系生活、感知轻重: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生:喜欢。师: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是大象和小猪一起玩跷跷板会是什么结果?(生答)师:从这里知道了什么?生:大象比小猪重。师:如果是熊猫和小兔呢?师:从这里你知道了那些数学问题?生:熊猫比小兔重。二、认识克师:其实不只动物有轻重之分,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是有重量的,。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你感兴趣的物品的重量你们调查了吗?生:调查了。师:能告诉老师你们调查了什么吗?生1:我调查了一包巧克力有250克。生2:我调查了一个西瓜重4千克。生3:我调查了一包洗衣粉重500克。生4:我昨天跟妈妈一起去买了两斤苹果。师:同学们真棒,能调查出这么多不同的物品的重量,刚刚有同学讲到两斤苹果,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斤”只是在我国才用的,重量单位,国际上通用的都是用“克或千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克与千克”(板书课题)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师:现在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 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须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