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等专业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系统回顾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内容,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基础医学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础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好基础。II.考查目标基础医学综合考查学生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重要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的了解。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的基本知识。(2) 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及基本专业英文名词,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重要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3) 运用基础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 了解基础医学的新技术及最新重大进展。.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200 分钟2、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 试卷内容结构系统解剖学(12%)、局部解剖学(6%)、组织胚胎学(10%)、生理学(12%)、生物化学(12%)、医学免疫学(6%)、医学微生物学(8%)、病理学(12%)、药理学(12%),病理生理学(10%)。.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200分.考查内容1、 系统解剖学(1) 运动系统1. 人体解剖学的方位术语。2.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3. 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4. 胸骨和肋的形态、分部。5. 颅的分部(脑颅、面颅),23块颅骨名称;颅底内面的主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6. 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7. 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8.椎骨间的连结和脊柱整体观;胸廓的组成、形态。9.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10.骨盆的组成、分部及性别差异;足弓的构成及其意义。11.肌肉的分类、构造;肌的起止点及其运动中定点和动点的关系,肌在关节周围的配布规律。12.枕额肌的位置、起止、构造特点和作用;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咀嚼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13.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起止、作用;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概念。14.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作用。15.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肋间肌的位置、分层及作用。16.膈肌的位置、形态、构造特点和作用。17.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和构造特点;腹直肌鞘的构造、弓状线位置和成因;腹肌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及临床意义。18.三角肌位置、起止、作用;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大园肌的位置和作用。19.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肱肌的位置、作用。20.前臂肌的分层、名称、排列及作用;手肌的分群和作用。21.髂腰肌的组成、起止,作用。掌握臀大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了解臀中、小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了解长收肌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了解分群、各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作用。22.臀大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位置和作用。23.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起止、作用;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2) 内脏学1.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 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3.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舌乳头种类分布、形态和功能;颏舌肌的起止、功能。4.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牙腔、牙髓)和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牙式。5.口腔腺的位置、开口;咽的位置、分部、交通及各部的形态(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腭扁桃体、梨状隐窝、咽淋巴环位置和形态)。6.食管的位置、长度、分部、胸段毗邻及食管三狭窄的位置和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小肠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其形态;空肠、回肠的位置、肠壁构造的不同点。7.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三大特征;盲肠的位置及阑尾位置、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直肠的位置、直肠横襞、骶曲、会阴曲;肛管的位置、形态。8.肝的位置、形态、分叶;胆囊位置、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组成,肝胰壶腹、胆汁的排出途径。9.鼻甲、鼻道、嗅区、呼吸区及常见鼻出血部位;鼻旁窦位置、开口。10.喉的位置、喉软骨主要形态、连结(弹性园锥、声韧带)和喉腔分部。11.气管位置、构造、分部;左、右主支气管形态特点及其意义。12.肺的形态、肺尖、肺门、肺根。13.胸膜、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胸膜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14.肾的位置、形态,肾门、肾蒂、肾窦、肾区;肾被膜及肾的剖面结构。15.输尿管行程、分部、三狭窄;膀胱位置、分部,膀胱三角位置和粘膜特点。16.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输精管分部、结扎部位,射精管行程、开口;精索的组成、位置;前列腺位置、分叶及主要毗邻。17.男性尿道分部、三狭窄、二弯曲、前尿道、后尿道。18.卵巢位置、形态;输卵管分部、结扎部位、受精部位、识别标记。19.子宫分部、子宫内腔、子宫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穹后部毗邻及临床应用;乳房构造、乳房悬韧带。20.腹腔、腹膜腔、腹膜的概念及机能;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小网膜分部、肝十二指肠韧带;腹膜的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3) 脉管学1. 脉管系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2. 心的位置、毗邻、外形和心的各腔形态结构及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的构成和机能;窦房结的位置、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包的形态构造。3. 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4. 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功能;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面、颞浅、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和分布。5. 锁骨下、腋、肱、桡、尺动脉的起止和行程;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下、椎、胸廓内动脉)的分布。6.腋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及其分支。7. 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8.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9.髂外、股、胫前、胫后、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及其体表投影。10.上腔静脉的组成、属支、行程、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程;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颈外静脉组成和行程;头、贵要、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起止、行程。11.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位置及属支。12.下腔静脉的合成、行程、注入及属支的分类、各类属支的名称。13.肝门静脉的合成部位、合成、行程、注入;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肝门静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吻合途径及临床意义。14.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其收集范围国;乳糜池的位置、组成;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15.脾的形态和位置。(4) 感觉器1. 感觉器的定义、分类依据及分类。2. 眼球的分部;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各部结构特点及功能。3.眼球内容物的构成及共同特点;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晶状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调节屈光的机理。4.眼副器的构成及作用;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作用及其神经支配。5. 外耳道的分部、弯曲方向及其临床意义;鼓膜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6.鼓室的位置、交通、内容、各壁的名称及其主要结构;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7.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排列;骨半规管的名称、排列及结构特点;耳蜗的朝向、8.位、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机能;蜗管各壁的构成和上、下壁的毗邻。(五)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区分;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脊髓的位置和上、下端的水平高度及外形;脊髓节段的定义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3.脊髓横切面上灰质的形态特点与分部;脊髓横切面上白质的分部标志、分部及白质前连合的定义;脊髓灰质后角的机能、主要核团的名称及排列;脊髓灰质前角的机能和分类依据、分类、各类神经元的区别分群、各群位置、支配范围、损伤后出现的症状;灰质侧角的位置和机能。4.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起止、位置、走行、传导信息及损伤后的临床症状;皮质脊髓束的来源、走行、分部、机能、损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5.脑干各部主要外形、相连的脑神经名称、主要外形与内部结构的关系;第四脑室的外形、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脉络丛的定义;功能柱神经核的名称、位置、纤维分布、损伤后的症状;传导中继核中主要核团的名称、位置和机能。6.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和椎体束的纤维来源,交叉部位、行程、去向、机能和损伤后的主要症状。7.小脑的位置和分部、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小脑核的名称及小脑的三个机能。8.间脑的位置、分部、各部外形的主要结构;第三脑室的位置和通邻;丘脑腹后内、外侧核接受纤维的来源、发出纤维的去向、传导的机能、病损后的症状;内、外侧膝状体接受纤维的来源、发出纤维的去向、传导的机能及病损后的症状。9.大脑半球的三个面、主要沟和分叶;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分叶,各叶的主要沟和回;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下面的主要沟和回。10.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内容及交通;基底核的位置和组成及各核团的位置;新、旧纹状体的定义;大脑髓质的分类及各类的定义。11.内囊的位置、形状、分部、通过各部的主要纤维束名称、损伤后症状及产生症状的具体原因。12.第I躯体感觉、运动区的位置及其三大特点,病损后症状;视、听觉区的位置、病损后症状;语言中枢的位置、机能、病损后的症状。13.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传导通路:感受器的位置和传导的信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内侧丘系交叉的位置、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后出现的症状。14.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和位置及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途径后出现的症状。15.头面部浅感学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丘脑中央辐射的定义、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出现的主要症状。16.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视束的定义、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后出现的症状;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向和间接对光反射的定义。17.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定义和锥体系的分部;脑干躯体运动核与皮质核束关系;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和机能;核上瘫、核下瘫的定义;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核上、下瘫的临床症状及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皮质脊髓束的起止、行程、机能和锥体交叉的定义;皮质脊髓束的分部、各部行程与下运动神经元的关系;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症状。18.脑、脊髓被膜各层的名称、排列;硬脊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定义;硬脑膜的组成和跟颅顶骨、颅底骨的结合特点及该特点的临床意义;由硬脑膜内层形成的结构、名称、位置和附着(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脑膜窦的定义、内容、窦壁特点及临床意义;主要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流注关系;脑脊液的循环途径。19.脑动脉的主要来源及各来源的血供范围;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支、分布;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20.脊神经的构成、各部的对数、出椎管的位置、椎间孔内的毗邻和脊神经节的定义。21.颈丛的组成、位置和分支的分布;颈丛皮支的名称、走行及分布;膈神经的来源、行程、分布和病损后的症状。22.臂丛的组成、位置;肌皮、正中、尺、桡、腋神经的起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肌皮、正中、尺、桡、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23.胸神经前支的行程、分支、分布及皮支的节段性分布。24.腰丛的组成、位置和腰骶干的定义;股神经、闭孔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分布和病损后症状。25.骶丛的组成和位置;坐骨神经来源、行程、分支和支配;胫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和病损后症状;腓总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和病损后症状;臀上、臀下、阴部、股后皮神经的行程和支配。26.脑神经名称、顺序、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性质、纤维成分及各纤维成分相关的脑神经核名称、位置、损伤后主要症状。27.视神经的起始、行程、终止核、性质、机能、损伤后的症状;动眼神经的性质、纤维成分、相关的脑神经核名称、行程、各纤维成分的支配及损伤后的症状;滑车神经的性质、起始、行程、支配及损伤后的症状;展神经的性质、起源、行程、支配、损伤后的分布28.三叉神经的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纤维成分;三叉神经中躯体感觉纤维起始细胞的名称、位置、终止核的名称;三叉神经中躯体运动纤维的起源、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名称、性质、行程、分布概况。29.面神经性质、成分、连脑部位、行程、主要分支的分布;其躯体运动纤维起核的名称、起核与皮质核束的关系、支配、损伤后的症状;其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名称和节后神经元名称、位置及其节后纤维的分布;其内脏感觉纤维起始细胞的位置、名称和终止核的名称及起始细胞周围突的分布。30.舌咽神经的性质、行程、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成分、分布概况;其躯体运动纤维的起核名称和支配;其躯体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位置、名称和其周围突的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其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名称和节后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及节后纤维的支配;其内脏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周围突的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31.迷走神经的性质、行程、成分、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症状;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和分布概况;迷走神经的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名称及其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其内脏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周围突分布及终止核名称,其躯体运动纤维起核名称、支配、损伤后症状,其躯体感觉纤维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周围突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32.副神经的性质、起核、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舌下神经性质、起核与皮质核束的关系、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33.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五大区别要点;节前、后神经元和节前、后纤维的定义;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及周围部的构成;交感神经节的分类、各类名称及位置;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的定义及灰、白交通支的三种去向;内脏大、小神经的节前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核团的名称、位置;副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和名称;脑干副交感神经参与III、VII、IX和X对脑神经,节前神经元位置、名称和节后神经元位置、名称及节后纤维的分布。 二、局部解剖学(1) 颈部解剖1 颈部分区及三角划分。2 颈部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3 颈深筋膜的组成、各层深筋膜包绕的结构及筋膜间隙。4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5 甲状腺区的局部解剖:掌握甲状腺区前面的层次结构;甲状腺的位置、被膜、固定装置和毗邻,甲状腺血管和喉的神经,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6 颈动脉鞘的位置和内容。7 膈神经的在颈部的行程。8 椎动脉三角境界与内容。9 斜角肌间隙的境界与内容。10 锁骨下动脉的分段依据及各段主要分支。(2) 胸部解剖1女性乳房的淋巴引流途径。2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经结构。3胸前壁的肌肉名称及其神经支配。4胸前壁的层次结构。5胸膜及胸膜腔的组成,胸膜隐窝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6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肺根的毗邻。7纵隔的定义及分区,各部纵隔的主要结构。(三)腹部解剖1腹前外侧壁层次(9层结构)。2腹直肌鞘的组成。3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发分布。4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内容。5腹股沟三角的组成及临床意义,区别直疝与斜疝的主要标志。6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分布。7腹膜的配布与腹膜腔的形成。8腹膜形成的结构:网膜、系膜和韧带。9小网膜的构成及内容。10网膜孔的境界,网膜囊的位置和境界。11胃的位置和毗邻,胃的血供、淋巴引流及神经支配。12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z韧带)的位置、组成及临床意义。13肝蒂的组成,第一、二肝门的概念。14胆囊三角的组成及临床意义,胆总管的分段及各段毗邻。15胰的形态、位置及毗邻。16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的详细分支及其分布范围。17阑尾根部体表投影。18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和毗邻。门腔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的途径。19膈下间隙的划分及临床意义。20左右肠系膜窦的组成及特点,左右结肠旁沟特点。21腹膜后间隙定义及主要内容。22肾的位置和毗邻、肾蒂的组成、肾段的概念。23输尿管的行程及与睾丸血管(卵巢血管)的位置关系。24腰丛主要分支的名称及与腰大肌的位置关系。(四)上肢解剖1上肢浅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止、行程、回流,上肢皮神经的分布概况。2腋腔各壁的构成,腋腔前壁的层次结构、穿经腋腔后壁三边孔与四边孔的内容。3腋动脉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4臂丛的组成及分支。需掌握每一分支的名称、起源、伴行血管、穿经的结构及其支配对象(主要有5大终末支及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5臂前区和臂后区的肌肉组成及神经支配。6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7前臂前区和前臂后区的肌肉组成及神经支配,前臂前区主要血管神经束。8腕管、尺侧腕管、桡侧腕管的组成及内容。9手掌层次结构。10掌中间隙、鱼际间隙的位置和通邻。11手掌肌肉配布及神经支配。12腕背部6个骨纤维性管的内容。13解剖“鼻烟壶”的组成及内容。(五)下肢解剖1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属支;下肢皮神经的分布。2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以及出入这些孔道的血管和神经。3股三角的构成及其内容。4肌腔隙与血管腔隙的内容。5股鞘与股管的位置、组成及临床意义。6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其上下通邻。7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8大腿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9小腿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10腘窝的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11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 3、 组织胚胎学(1) 绪论1. 组织学、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2. HE染色法。(2) 上皮组织1.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2.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主要分布。3. 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4.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桥粒、连接复合体、基膜)。5.浆液性细胞和粘液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三)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2.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3.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特点、分子构成和特性。4.基质的分子构成和作用。5.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四)血液1.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网织红细胞的概念及意义。2.血浆、血清的、贫血的概念。3.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4.五类白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5.血小板的光镜结构和功能。6.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组细胞的概念。(五)软骨和骨1.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特点。2.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板、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3.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4.长骨的一般组织学结构。(六)肌组织1.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2. 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闰盘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3. 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4.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七)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1.神经组织的构成。2.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树突、轴突、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功能及分类。3.突触的结构和功能。4.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5.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和主要功能。6.各种运动神经末梢和感觉神经末梢的一般结构和作用,运动终板的概念。7.血脑屏障的构成和作用。(八)眼和耳1.眼球壁的三层结构。2.视网膜视部的四层结构和各层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3.黄斑、中央凹和视盘的概念和特点。4.内耳感受器的名称、结构特点和功能。(九)循环系统1. 心脏的层次结构;心传导系统的组成。2. 动脉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各种动脉的区别。3. 动脉和伴行静脉的区别。4. 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十)皮肤1.表皮的分层和角化。2.非角质形成细胞的名称、结构和功能。3.真皮的结构层次和特点。4.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立毛肌和汗腺)的结构特点。(十一)免疫系统1.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2.淋巴组织与淋巴小结的结构和功能。3.胸腺的结构和功能、血胸屏障。4.淋巴结的结构及功能。5.脾的结构和功能。(十二)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腺的特点,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2.甲状腺、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分泌激素。3.肾上腺的结构和分泌激素。4.垂体的结构及其分泌的激素。5.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十三)消化管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2.食管的结构特点。3.胃的结构特点:胃上皮的特点;胃底腺的组成,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黏液-碳酸氢盐屏障。4.小肠的结构特点:粘膜上皮的细胞构成;小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区别。5.结肠和阑尾的结构特点。(十四)消化腺1.三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2.胰腺的一般结构;胰腺腺泡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的细胞构成和功能。3.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结构(包括细胞构成)。4.肝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5.肝巨噬细胞、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和贮脂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6.肝门管区的概念及组成。(十五)呼吸系统1.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分层结构,上皮的细胞构成和功能。2.肺的一般结构,导气部与呼吸部。3.肺小叶的概念。4.肺导气部管壁的结构演变。5.肺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气血屏障,肺巨噬细胞。(十六)泌尿系统1.肾的一般结构(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等)。2.肾单位的组成,各部分的分布。3.肾小体的结构及其原尿形成的功能(滤过屏障)。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特点及其重吸收功能。5.致密斑和球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6.肾血循环的特点。(十七)男性生殖系统1.睾丸的一般结构,生精小管与直精小管。2.生精细胞的组成,精子发生过程的形态与核型演变,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的光镜与电镜结构。3.支持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血睾屏障,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4.附睾的组成和一般结构。(十八)女性生殖系统1.卵巢的一般结构;卵泡发育与成熟各阶段的形态特点。2.排卵、卵泡的内分泌功能,黄体的形成、组成和功能。3.子宫的一般结构,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4.输卵管的一般结构,上皮的细胞组成及功能。(十九)胚胎发生总论1.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分期。2.受精的主要环节(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和意义。3.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卵裂,桑椹胚)和胚泡的结构。4.植入的概念和正常部位,蜕膜反应,前置胎盘和宫外孕。5.内细胞群演化为三胚层的一般过程,畸胎瘤。6.神经管、神经嵴的形成和演变,无脑儿、脊髓裂的成因。7.三胚层各自的主要分化结果。8.胎膜(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的一般结构和作用。9.胎盘的一般结构和功能,胎盘屏障。(二十)颜面和四肢的发生1. 颜面、腭发生的一般过程。2. 唇裂、面斜裂和腭裂的成因。(二十一)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 原始消化管的形成与分化。2. 咽囊的演变。3. 肠的发生及常见先天性畸形的成因。4. 肝、胆道及胰腺的发生及先天性畸形。5. 泄殖腔的分割。6. 气管和肺发生的一般过程。(二十二)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1. 后肾和输尿管的发生及常见先天性畸形。2. 尿生殖窦的形成及演变。3. 生殖腺的发生及其性分化的机理。4. 生殖管道的发生及其性分化。5.生殖系统的常见先天性畸形。 4、 生理学(1) 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兴奋性与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3.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2) 血液1.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内环境与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血液的理化特性。2. 血细胞及其功能: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白细胞生理(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数,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功能);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3.血液凝固和抗凝: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4.血型: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AB0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做功、心力贮备);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3.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5.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四)呼吸1.肺通气: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2.肺换气:肺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4.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五)消化和吸收1.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2.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3.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4.小肠内消化: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及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5.大肠内消化:排便反射6.吸收:小肠的吸收功能(六)能量代谢和体温 1.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2.体温: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七)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对Na+、Cl-、水、HC03-和葡萄糖的重吸收;对H+和NH4+的分泌。3.尿生成的调节: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4.清除率:血浆清除率。5.尿的排放:排尿反射。(八)神经系统的功能1.突触传递: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2.神经反射: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内脏痛与牵涉痛。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骨骼肌牵张反射;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的主要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九)内分泌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2.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激素的种类;生长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甲状腺激素:生物学作用;分泌调节。4.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维生素D3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6.胰岛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十)生殖1.男性生殖: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女性生殖: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5、 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结构和分类,一些被修饰氨基酸,肽键、肽和谷胱甘肽。2.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模体、三级结构、结构域、四级结构和亚基的概念,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化学键及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3. 蛋白质的一级、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5. 核苷酸的分子组成、连接方式及多核苷酸链方向。6.DNA的碱基组成规律,DNA的一级结构、双螺旋结构、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mRNA、tRNA和r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7. 核酸紫外吸收性质, DNA的变性、复性及核酸杂交。8.酶、辅助因子和辅酶的概念,酶的分子组成,辅酶和金属离子的作用,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的概念及作用,酶促反应的特点及酶的作用机制。9.米曼氏方程及Km与Vmax值的含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竞争性抑制作用及意义。10.酶原、酶原激活的概念,酶原激活机制及生理意义;同工酶的概念,核酶的概念。11.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常见维生素的缺乏症,B族维生素的功能及与辅酶的关系。(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1.糖酵解的概念及生理意义,糖酵解途径的基本反应途径、部位、限速酶及ATP生成。2.糖的有氧氧化概念、基本途径、限速酶、作用部位及ATP生成,三羧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3.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主要产物及生理意义。4.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部位、基本途径、限速酶、意义及调节;糖异生的概念、基本途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5.血糖浓度和肾糖阈值,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6.脂类的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种类,脂类的消化吸收。7.脂肪动员和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酶(HSL)的概念,脂肪酸-氧化的概念及基本过程,脂肪酸氧化中能量变化,酮体的概念、生成、利用及生理意义。8.甘油三酯的合成原料、部位和基本过程;脂肪酸的合成原料、部位和限速酶。9.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分类,甘油磷脂的合成部位、原料及基本过程;胆固醇的合成原料、部位、关键酶及调节,胆固醇的转化。10.血脂及其组成,载脂蛋白的功能,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高脂蛋白血症临床分型及其特点。11.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排列顺序及各种传递体的作用。12.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偶联部位及偶联机制,ATP合酶的结构组成及作用,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13.ATP与其高能化合物,ATP循环和高能磷酸键,ATP生成和利用,磷酸肌酸,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14.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及种类,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氨基酸的吸收、蛋白质的腐败作用。15.氨基酸的四种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转氨酶及其催化机制),氧化脱氨基作用(L-谷氨酸脱氢酶),转氨基偶联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循环。16.-酮酸的代谢去路;氨的来源、转运形式与去路,尿素合成的部位、原料、鸟氨酸循环和生理意义。17.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及活性胺类产物,一碳单位的概念、种类、来源、载体和生理意义,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甲硫氨酸循环,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18.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两条合成途径的原料、代谢特点及主要调节酶,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抗核苷酸代谢的药物的生化机制。19.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及与痛风病的关系。20.酶的变构调节概念、机制及生理意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和化学修饰的特点。21.饥饿、应急状态下三大物质代谢的特点。(三)基因信息的传递1.中心法则、DNA生物合成、DNA半保留复制、引发体及冈崎片段的概念。2.DNA复制体系组成,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原核DNA的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基本过程和意义。4.DNA损伤与修复类型。5.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的概念6.转录体系的组成,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种类及作用,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7.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过程。8.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的概念,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组成。9.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遗传密码及遗传密码的特点,氨基酸的活化及氨基酰-tRNA合成酶。10.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基本过程,核蛋白体循环。11.蛋白质生物合成与抗生素、毒素、干扰素关系。12.基因、基因组、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和方式,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13.操纵子的概念,乳糖操纵子组成及调节机制;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及组成,真核生物RNApol转录起始的调节。14.重组DNA技术(即基因工程)的相关概念,重组DNA技术的一些工具酶、目的基因、基因载体。15.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组DNA技术与与医药学的关系。16.PCR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四)专题1.细胞信息物质的概念及分类,受体分类及作用特点。2.细胞内第二信使Ca2+、脂类衍生物(IP3、DAG)、环核苷酸(cAMP、cGMP)、NO等生成及作用,G蛋白的概念和作用机制。3.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AC-cAMP-蛋白激酶途径,PLC-IP3/DAG-蛋白激酶途径和酪氨酶蛋白激酶途径;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4.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生长因子的概念,常见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5.血液的化学成分,血浆蛋白的分类、来源和功能。6.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血红素的合成原料、部位、关键酶及调节。7.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意义及特点,参与生物转化的酶类、反应类型及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8.胆汁酸的化学组成、分类、存在形式、代谢及调节,胆汁酸肠肝循环的概念及生理意义。9.胆色素和胆红素的概念,胆红素的来源、生成、转运、在肝和肠道中的转变,胆素原的肠肝循环,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的区别,血清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黄疸类型及生化表现。 6、 病理生理学(1) 绪论1. 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的概念2. 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2) 疾病概论1. 健康、疾病、原因、条件、死亡、脑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概念2. 病因的种类及其致病特点3.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制4.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5.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2. 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概念、病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3. 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4. 高钾、低钾的概念,常见原因以及对机体的影响5. 高钾、低钾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四)酸碱平衡紊乱1. 酸碱的概念;正常酸、碱的来源以及正常机体对酸碱的调节方式2. 酸碱紊乱的分类3. 常用检测酸碱的指标有哪些及各指标的意义4. 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5. 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及机体的代偿6. 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及机制、机体的代偿方式及对机体的影响7. 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及机制8. 双重性酸碱紊乱的类型、原因9. 分析、判断酸碱紊乱的方法(五)缺氧1. 缺氧、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紫绀的概念2. 常用的血氧指标意义及正常值3. 四种常见血氧类型的原因、发病机制及血氧变化特点4. 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缺氧时呼吸的代偿反应及损伤性变化5. 循环系统在缺氧时的代偿反应及损伤性变化6. 缺氧的防治基础(六)发热1. 发热的概念、调节方式2. 发热激活物的概念及种类3. 内生致热源的概念及种类4. 发热时的三个时相的变化及热代谢特点5. 体温调节的机制、发热中枢正负介质的种类6.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改变7. 发热的处理原则(九)应激1. 应激的概念、应激原的概念及分类2. 应激时的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反应3. 全身适应综合症的概念及分期,三期的神经内分泌特点4. 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及生物功能5. 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及功能6.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7. 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发生机制(十)缺血-再灌注损伤1. 缺血再灌注损伤、钙反常、氧反常、pH反常的概念2.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发生条件3. 自由基的概念、分类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产生增多的机制4. 自由基增多对机体的损伤5.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超载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损伤6.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增多粘附的机制7. 重要脏器如心、脑、肺、肾等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8.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十一)休克1. 休克、自身输血、自身输液、休克肺、休克肾的概念2. 休克的分类方法:按病因分类、按休克始动环节分类等3. 休克发生发展的三个时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4. 休克缺血缺氧期对机体的影响5. 休克淤血缺氧期时机体的变化特点6. 休克对机体的各个重要器官的影响7. MODS的概念8. 休克的治疗原则和防治基础(十二)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 正常机体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及作用2. 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中的作用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及常见原因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5.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发展因素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典型分期及分型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概念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出血的发生机制(十三)心功能不全1.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2.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和分类3. 心力衰竭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及机制4. 心肌紧张源性扩张和肌源性扩张的区别5. 心功能不全时发生的向心性肥大与离心性肥大的异同点6. 心力衰竭时心脏以外的代偿及发生机制7. 心肌收缩性降低的主要机制8. 心肌舒张性异常的主要机制9. 体循环淤血表现形式10. 左心衰时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11. 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基础(十四)肺功能不全1.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的概念;2. 临床常见的呼吸衰竭的类型3.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4. 等压点概念5. 肺换气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发生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6. 何谓功能性分流和死腔样通气7. 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原因8.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发生呼吸衰竭的机制9. 肺性脑病和二氧化碳麻醉的概念10. 呼衰时纠正低氧的吸氧方式(十五)肝功能不全1. 肝脏疾病常见病因2. 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及临床表现3. 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4. 肝功能衰竭时血氨产生增多的原因及氨中毒对大脑的毒性作用5. 假性神经递质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光伏发电系统组件回收减排技术2025年碳足迹评估报告
- 2025年腰带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助理社工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复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农业机械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证照分离改革培训课件
- 精细器械处理课件
- 许昌养鸭知识培训课件
- DB61T 857-2014 玉米 陕单616规范
- DB61T 790-2014 油菜 合油杂2号规范
- 家教签合同5篇
- 美发培训课件
- 2025年天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3
- 物流行业运输数据报送流程与追踪机制
- 《课程设计模式》课件
- 医疗器械参展总结报告
- 康复治疗技术规划书
- 投标人对本项目的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 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的选择原则
- 室内墙地砖铺贴施工技术交底
- 《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DB41T 1419-2017 振动拌和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